白癜风可吃什么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13/5928775.html

动听河北为爱发声

云游河北不负春光

让心灵在故事中遨游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非疫情重点区域的公园、景区、商场、餐厅等相继开放,本就正值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宅家”良久的大家肯定想出门散散步、透透气,但很多景区、公共区域出现的“人山人海”的景象着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若麻痹大意,不注意做好防控措施,那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让我们的脚步慢一点,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再等等,让我们继续宅家听故事!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联合策划推出《动听河北》栏目,每天下午14:30让您足不出户云游河北千山万水,聆听家乡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如画的美景。

●你猜河北最“野”的景区是哪里?●你了解科举考试下的百态人生吗?●清代帝后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你记得吗?●邯郸丛台的历史地位有多高?《动听河北》第23期—27期就带您走进河北景区,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第23期故事里的野三坡

野三坡地处太行山脉,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自然山水景观,享有“京畿胜景”“世外桃源”之称。那你知道野三坡名字的来历是什么吗?其中的“野”字又有何来意?现在带领大家走进位于保定的野三坡景区,去聆听故事里的野三坡。

-讲述人-

野三坡景区市场部经理杨爱影

《动听河北》故事里的野三坡10:36来自河北交通广播

说到野三坡的“野”字,还要从一段民谣开始说起:

野三坡,野三坡,燕王扫北没扫着,头上束着野雀窝,穿的鞋子向上撅。清朝不让进考场,祖祖辈辈血泪多。这是对野三坡历史的写照。

时至清代,因三坡人民崇敬明朝,清代朝庭对这里的人民施加压力,勒令三坡人民不许介入科举之列,取消求得“功名”的权力。这时有些境外匪盗勾结官府也来敲诈勒索,三坡人民忍无可忍,遂树起“反清复明”的旗帜,推举“家道殷实,素孚重望”的“老人官”综合打理坡内的一切事务,被迫组织了护坡武装队伍,保卫乡里。由于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清朝官府给三坡人民强加了一个“野”字。从此,野三坡的“老人官制”也就流传下来,一直沿续到民国十八年。

后来,在抗战时期,野三坡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腹地,英勇顽强的三坡人民积极参军抗战,勇往直前,付出了重大代价和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对此,聂荣臻在《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曾给予高度评价。至今,景区内的八路军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冀热察区委旧址、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等革命遗迹仍保存完好,野三坡这个革命老区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天然课堂。

→点击阅读原文

第23期故事里的定州贡院

定州贡院是我国北方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揭示着怎样的科举文化?在古代读书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现在带您走进“故事里的定州贡院”。

-讲述人-

定州贡院讲解员孙静

定州贡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原有文武两个考场(这种设置在全国极为少见),但因战火或历史变迁,现仅存文场的影壁、大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五座主体建筑和二门、二堂两座基址。

说起这个,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定州贡院有个看似最不起眼、但在读书人心目中却最意义非凡的建筑,这个建筑就是——影壁。

影壁矗立在定州贡院建筑中轴线的最前方,青砖为础,白灰抹白。说白了,不过是起遮蔽作用的一堵墙而已。但它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张榜!

在定州贡院,有一处对古代读书人意义重大的“龙门”。龙门位于号舍的北端,有两根汉白玉盘龙柱组成。盘龙柱高四米,柱身各雕刻一条腾云驾雾的祥龙,气势张扬,栩栩如生,为清代石雕之精品。古人在游览贡院和拜祭魁星时,会争相到此跨越龙门,以求功成名就,飞黄腾达。“龙门”因此而成为读书人心中无可替代的意向。

→点击阅读原文

第23期故事里的承德博物馆

承德博物馆于年11月18日正式开馆,是承德文化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现今已是承德市的一座地标性建筑!馆内展览的文物,多为清代皇家瑰宝、梵宇藏珍,且大多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和养心殿造办处承做,代表了清代工艺品的最高水平。

那么,馆内的镇馆之宝是什么?这座新建的博物馆,可谓是将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它的亮点都有哪些?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故事里的承德博物馆”。

-讲述人-

承德博物馆研究员李然

承德博物馆展览中展出各类精品文物大多数是首次对外公开展出,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一座带“大清乾隆乙酉年敬造”款清代紫檀木座铜胎珐琅塔。此塔通高3.5米,重1吨多,由塔座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紫檀木座。

这座珍贵的佛塔不但是难得的清宫廷佛教艺术珍品,在其中还蕴含了一段清代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大师间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佳话。

博物馆选址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景区的中心,东观磬锤峰、南望避暑山庄、西看“小布达拉宫”、北览普宁寺。以灰色为主色调,建筑设计理念沿袭康熙营造避暑山庄时“宁拙舍巧”的设计理念,与周边的众多著名文物古建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对位关系,使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巧妙地将周边的景观植入博物馆建筑中,二者交相呼应。

→点击阅读原文

第23期故事里的滚龙沟

南滚龙沟自然风景区属于石家庄平山县宅北乡的滚龙沟村。在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在此驻扎,是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乡。如今的这里,已成为红色革命景区,同时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是都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王二小故事当中催人泪下的细节,感受英雄出少年的革命气概,同时见证今日南滚龙沟美丽的风景。

-讲述人-

南滚龙沟自然风景区经理高笑

创作于年秋的《王二小放牛郎》曾经唱响了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全中国,并一直传唱至今。歌中小英雄“王二小”原型之一叫阎富华,他是南滚龙沟村的儿童团团长,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二,因此人们习惯叫他孩子王、二小。

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阎富华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就在那时阎富华加入了儿童团。除了放牛,他们这一群小孩子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村里站岗放哨,对陌生路人查看“路条”。

阎富华和一群鬼子,登上了二道泉的山顶。也许是想到已经没有路了,阎富华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忽然抱住身边一个鬼子的大腿,要和敌人一起跳崖!但年幼的阎富华没想到,一把冰凉的刺刀迅速从他的身后刺了过来。就在一瞬间,阎富华被鬼子挑下了20多米高的悬崖!阎富华的奋不顾身,使得从此一直到抗战胜利,鬼子再也不敢来围剿晋察冀日报社了。拥有今天幸福生活的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英雄少年王二小的壮举!

如今的南滚龙沟,是红色旅游与原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有晋察冀日报社展室、王二小旧居和晋察冀印刷厂旧址、情缘石公园、刘秀泉、栈道、大象峰、通天洞等景点,风光旖旎、空气清新。

为什么此台叫丛台呢?它又是缘何而建的呢?据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颜师古《汉书注》里一文写道,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意思是这里有很多的高台,相互连接在一起就是丛台了。赵武灵王在建造丛台之初,便表现出不凡的气魄,他在长达十余里的平地上修筑起了众多亭台,然后通过悬桥或者城墙连接在一起,相互的各台首尾相接,蜿蜒前伸。

史料记载,当时的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诸台的建筑形式灵活多样,精巧别致,一台一景,高低错落、以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精致典雅而名扬列国。当时的外人,都以来赵国一观丛台为快为荣。明朝诗人白金南曾写下“天桥雪洞倚云霄,妆阁名花照罗绮,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来形容赵国时期丛台的美轮美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