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bdfrczy/

话说这《水浒》里所描写的最义气的好汉,按道理应该是被称做“及时雨”、“呼保义”的黑三郎宋江,但太史叨叨令并不这么认为。梁山上第一等令人敬佩的好汉,宋江第一次见他时甚至要以“师”相称,倒不是因为他身着僧衣(作为僧人,此师此时确实乏善可陈,呵),而是“江湖上义士甚称吾师清德”,说到这儿,大家已经知道此人当然是花和尚鲁智深。他的义气在江湖上到处被人传颂,一向救人急难赛过孟尝君的宋江也得甘拜下风。太史叨叨令认为宋江自歉得也不算过分——“不才何足道哉!”

花和尚的“花”,不是风花雪月的“花”,更不是周通和王矮虎之类的“色”,而是和身上纹着九条青龙的史大郎一样,有一身刺青。原作为证:“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人见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这出自《水浒全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宋江和柴进腰里有银子,是一种豪情义气且不说,梁山上能以义字为先的几位好汉,武松算一个,但不管是杀西门庆还是打蒋门神,大多是私怨,要么为己报仇,要么受了好处替人出头。史进也算是一条义气为重的汉子,但为救朱武,烧了家园也曾有过悔意。只有鲁智深率性而为,光明磊落,道义所在,即拼死而往,从不畏缩。

没有一点杂质的义气,用细节说话

形容好汉的时候,往往会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歌里也唱的是“路见不平一声吼”,但细看《水浒》,真正能做到如此坦荡、如此不计任何后果的纯真义气,也就是鲁达(此时还是小种经略相公帐下的提辖)救金翠莲这一章。

当时,鲁智深和史进李忠在一起喝酒,为金翠莲的哭声所扰,叫来一打听,原来是被郑屠欺辱。鲁达当即就怒火冲天,要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被史进和李达抱住,劝了三回五次才决定“明日却理会”。

接着,对这么一对素不相识的社会底层的父女俩,鲁达拿出身上的五两多银子,又给史进要了十两,李忠摸出来二两来银子,他还嫌少,“丢还了”他。然后,这些银子直接就给了金老汉。要知道,宋代的一两银子按米价折算到现在,大概值个八百来块,十五两银子,就是一万两千多块钱,鲁达眼也不眨就给了他们当了盘缠。

给钱还不算什么,仗义疏财,梁山上的很多好汉都能做到。但是接下来,为了这一对弱势父女,鲁达明知道他们没有任何能力给自己任何一点回报,而他要为他们拼掉的却是自己的事业、前程甚至生命。

他本是老种经略相公帐下的大将,用他的话说,做过“五路廉访使”,估计是因为火爆脾气才被降级安排到小种经略相公这里做了个提辖官。虽然说官阶不高,但也至少是七品以上的正经军官,以后边塞倘有战事,凭他的一身好本事,上阵杀敌,建功封侯也不是什么多意外的事。但是今天,鲁达冲冠一怒,只为弱者讨一分公道,这些可以全然不顾!

林冲就算自己的老婆被高衙内调戏了,他都能忍辱负重,为的是保住职业和功名,但这些在林冲眼里重逾千均的东西,在鲁达这里,都可以被简化到不值一提。

他本是要好好教训一下“镇关西”,先去撩拨得郑屠火起,可想不到他那么不禁揍,三拳竟然打死了。

他知道打死了人“须吃官司”,于是收拾东西,提一条齐眉短棒,亡命江湖。

没有一点私心的正直,用事实说话

上了五台山,醉打山门这些事大家都知道,率性而为,真人一个,要吃便吃,要喝便喝。

去东京的路上,顺便“教育”了强抢民女的小霸王周通,跟救金翠莲一样,还是路见不平,那就由我摆平。

这一段,销金帐里痛扁周通,写得也风趣,打得也痛快。他见李忠和周通两人办事小气抠门,索性卷了他们的金银酒器从后山滚下去走人,也写得洒脱。

下一场,他遇着了在赤松林里剪径的“撮鸟”史进,两人联手灭了祸害瓦罐寺的生铁佛和飞天夜叉,一把“竟天价”大火烧了寺院。仍然是但凡遇见为非作歹者,就以铲平尔等为己任,水里来火里去从不皱眉。

接下来,为了救林冲,鲁智深也算是煞费心机,一路跟踪,野猪林,在两个公人要取林冲性命时,鲁智深大喝一声救了他。“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这份真情为什么可以让林冲落泪?不仅是救命之恩,东京到沧州上千里的路程,一路陪着你去!要知道这兄弟自己刚刚认识,结拜也没多长时间,连酒都没喝几顿。

鲁智深明知道救林冲也担着干系,大相国寺肯定是呆不下去了,高俅那厮“差人来捉洒家”,因此,只好又“逃走在江湖上”。

其实接下来的这一段读起来很过瘾,花和尚和青面兽杨志等人用计夺了邓龙的二龙山宝珠寺,在这个险峻的地头上占山玩耍,率领着四五百个小喽罗,过了一段最潇洒适意的好生活。

接下来,到了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这就看得有些憋气了,鲁智深率着杨志、武松、施恩、曹正、张青和孙二娘等一帮好汉上梁山入伙。

后来渐渐地凑够了一百零八将,宋江就一心谋着要“招安”,用鲁智深的话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这番话算是说到了根上,奈何宋江不听,后来李逵当众撕诏书,鲁智深和武松、史进等人大闹忠义堂,也没有阻挡了他“投降”的步伐。

没有一丝牵挂的死法,用坐化告别

再后来跟着宋江东征西讨,舍生忘死,冲锋陷阵,总之,招安之后的鲁智深很不舒展。

直到他活捉了方腊,宋江还以他一个大俗人的思维方式劝解,想让他还俗,再娶一房媳妇云云,没想到鲁智深只是淡淡地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还在喋喋不休,那就到京师里去住持一个什么名山大刹?鲁智深看宋江真是一点都不懂兄弟的心啊,这才是冷冷地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也才住了嘴,“各不欢喜”。

这位看破人世冷暖的方外之人,在梁山所有的好汉们中间,他的死法也是最高级的——“坐化”,一般人无法想像的高能境界。

“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当即讨要纸张,写了几句人生总结。然后焚香,静坐禅椅,自然天性腾空。众人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有关坐化,太史叨叨令曾经有专文探讨,这里不再展开详述,总之,一个杀人无数的人忽然放下了屠刀,“预知时至”,盘坐于禅椅上,“自主生死”,这不是一番简单的修为就能达到的,如此,鲁智深的悟性之高,也令人赞叹。

金圣叹说:“妙哉此公,令人神往。”,被人陷害处死的金圣叹,最神往的应该是鲁智深的坐化。“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转念一想,那种能够无所顾忌地为人两肋插刀的活法,一定是最让人羡慕的,这是大家都喜欢鲁智深的情结所在,可我们这些凡夫,终生在为五斗米折腰,一天也不曾那样活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