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解放初期的广西柳江,年1月,原国民党桂绥第三支队司令刘栋平,成立治安委员会,在百朋区小山街召开反共会议,大规模召集土匪,策划监视解放军行动,妄图攻打柳州城,此时匪头刘冠坤也闻声而动,利用韦日上的名声,意在“挟天子令诸侯”,组织二百九十多人枪,成立“广西人民反共救国野战军”,宣布韦日上为司令,刘冠坤自任副司令。

话说韦日上,在当地有一定年纪的人都耳闻熟知——

韦日上,柳江县百朋乡分龙村上麦屯人,生于年。“柳郡中学堂”(柳州高中的最初名称,年刘古香等奉令创办的学校,也是广西最早的官办学堂之一)毕业后,年于广东任桂军某团文书,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班学习,结业后留本校教导团任见习教官,逐渐升任连、营长至团级军官。后参加平定“杨、刘叛乱”并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北伐后任南京市公安局督察。抗战期间任湖南零陵团管区司令,一年后被撤职,回柳州与人合股开采煤矿。

年秋,柳州被日本侵略军占领,韦日上任小山乡自卫队大队长,率领当地自卫队打击日军。年秋,日本退出柳州后,因战功被国民党中央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委任为柳州警备司令,年随调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年4月授陆军少将。

韦日上在当地的这一声望,匪头们经常利用他的名义欺骗老百姓,强行招兵买马,组织暴动。   

年1月,刘冠坤利用韦日上名义,顺利招兵买马后,组建“广西人民反共救国军”,率其部九十余匪徒,在百朋区小山乡龙口、纳鱼村一带结集,妄图袭击我人民解放军。

我人民解放军团一路进剿百朋小山乡屯田、木利、长洞等村之大股土匪,全面展开拉网式的搜捕行动,在深山野岭中,用迫击炮、轻、重机枪,居高临下,严密封锁各路口要道,同时展开政治攻势。迫使匪“中国民主自由联军广西军区第一军”军长韦代煊、副军长彭汉及所辖“独三师”师长曾昭文、“独二师师长梁琦、一八三师副师长韦冠雄等投降。

团三连在小山乡的每次围剿战斗中,所向披靡,把深山里的土匪清空,部队迅速向鱼龙村进军——

我们顺着有关历史记载事件,走访了鱼龙村屯80岁上下的老人,这些老人在那些年月,虽然是十几岁的孩子,但也不敢出门,但他们自己现居住脚下的房屋实地就是当年的战场。战场遗址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但几十年来,经过当地人们代代口口相传的记忆里,当年解放军在这里剿匪的惊险战斗事件,还是有历史印痕的——

年5月的一天,部队在刚进入鱼龙村的时候,敌人的机枪就在村中间的一栋炮楼上“哒哒哒”地向解放军扫射。当时有一个解放军(据说是排长)立即指挥部队进行反击,展开了激烈战斗,其中有个解放军立即端起冲锋枪就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了,快冲到楼底附近的一间民房边时,土匪又是一阵“哒哒哒”地响起了枪声,当时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腿上。但他还是很快速地自身翻滚到了房子墙脚下,在民房墙角边拿起冲锋枪向炮楼扫射,把炮楼的大门封锁住,向楼上的土匪高声喊话:“你们这帮土匪一个也跑不了啦!赶快投降吧!”这个战士眼看自己已中了枪而更加愤怒,他手握紧了枪把,两眼紧盯着炮楼猛烈扫射。紧接着有个解放军立即冲上前指挥几个士兵上阵,机智果断地采用火攻,把附近村民的干柴草堆积起来,点燃火把,烈火迅速把炮楼燃烧,战斗前后约经过十个小时,把炮楼里的九名土匪全部烧死。

原鱼龙村委支书韦焕英介绍龙口战役第一战场遗址情况。

后来解放军走的时候,还漏网一个土匪,因为炮楼底附近有个死水沟,有个土匪卷着棉被滚进水沟里隐藏起来,最后跑上山去了。

这是龙口战役的第一战场,解放军牺牲了一个战士。

龙口战役的第二战场是在龙口坳。我们走访了鱼龙村委的老主任廖志永老人,老村主任今年80岁高龄,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见我们到来,讲来意之后老主任非常高兴、热情,讲到到解放军龙口剿匪战斗,老人家就滔滔不绝地讲起往事,立即拿起了拐棍动身带路,我们跟随老人的却步爬上了龙口坳顶上,这龙口坳现已经正在开了一条通往木利、三都一带的三级公路,坳口降低了数十米,在坳口顶上已经无法浏览战场遗址全景。

原鱼龙村委主任廖志永(右)介绍龙口战役第二战场遗址情况。

据老村主任口述整理:年五月份,正是我们播种黄豆的时节,解放军从木利那边方向过来,坳顶上背面的岩洞里窝藏着很多土匪,就在这个龙口坳上与土匪展开激战,解放军用迫击炮、手榴弹、重机枪不断地向对面的岩洞轰击扫射,大约一个小时后,山上岩洞的土匪都跑出来了,这时候待命在山下的部队发起了总攻,一个小号兵吹起了冲锋号,吹号刚响起就立即中枪倒地,一个副连长紧接着号筒,正式吹响全面进攻的信号声,罪恶的子弹也最终夺走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原鱼龙村委主任廖志永指认小号兵牺牲时埋葬的原始地点(卫生间处)

这就是龙口战役的第二战场,是役击毙匪徒约30人,人民解放军小号兵战士和副社长等人牺牲。

龙口战役的第二战场最为悲壮。村庄里的人们都说,当年那个无名的小号兵年龄不到十八岁,牺牲时老百姓就地把他埋葬在山下的一块自留地里,到解放初期的60年代才把他的遗骨捡到百朋烈士陵园安葬。

位于百朋镇的革命烈士陵园,牺牲的无名小号兵就是安葬在这个陵园里。

自小号兵的遗骨移走之后,人们为了利用土地,在他原葬的地方把土填平,可是每一年填的泥土后,到头来总是要凹陷一个大坑,怎么填也填不满啊,后来人们只能在此地建造一个卫生间,顺地制宜用于化粪池了。

一个无名小号兵的忠骨,就是这样眷恋一方炽热的土地,他的英魂就是这样一直忠于自己的天职。

一个悲壮年华的光环永远在桂中大地上闪耀光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