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那些仗义的一百单八将的故事也让人们无比向往。在许多故事中畅游的人们应当也对其中的某些故事比较好奇,充满了疑惑,其中武松在背后捅了宋江刀子后却仍旧嚣张生活,这一件事或许是人们最好奇的一部分吧?

宋江在初遇武松时评价他为“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外貌简直可以与天上的魔主相比较,也能看到武松的气宇轩昂,与他的王者风范。

01武松与宋江的初遇

武松性格十分的率真直爽,因为在家乡与人打斗误认为把对方打死,便逃离家乡,在柴进的府中避难。

为什么武松会与宋江相遇呢?原来在武松逃到柴进府中避难之时,宋江也因为在家中杀死了阎婆惜躲到柴进府中避难。

二人见面之时便起了争执,所幸,二人因为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并没有因为矛盾互相记恨,反而二人因互相欣赏还结义为兄弟。

在柴进家中的武松虽然没有居无定所,但仍旧是贫寒,十分凄惨,在武松穷困潦倒时是宋江帮助他,供给他吃穿用度,替他治病疗伤。武松十分感激宋江的知遇之恩,想同他一起闯荡江湖。

但此时一个消息的出现让武松无法陪伴宋江左右:原来武松误认为打死的人当时仅是陷入了昏迷,并非死亡。

得知此事的武松在回乡与陪伴宋江之间纠结许久,因过于思念家中父兄,便与宋江拜别,回到家乡去见父兄。

02武松的机遇

在武松回家路途中遇到了打着“三碗不过岗”的酒家,不信酒家的三碗不过岗,便连喝十八碗酒,在景阳冈醉酒将为祸一方的老虎打死,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武松打虎。因为当地县令在猎户口中了解到他的忠心与仁义,便把他封为都头。

后来武松因为大嫂潘金莲红杏出墙,害死自己的兄长,一怒之下将二人杀害。虽然自首,但因为案情重大,被发配至孟州。在去往孟州的途中,武松又因为识破害人计谋,怒而血溅鸳鸯楼,因官府追杀,便投奔了二龙山,与他背后的大人物有了交集。

在投奔二龙山之前武松与宋江又一次相见了。武松在路过蜈蚣岭时惩恶扬善,杀死恶毒的王道人。

在杀死王道人继续逃亡的路上,醉倒在河边的武松被孔亮误认为是贼人,将武松抓回庄子准备严刑拷打。

此时在孔家庄的宋江看到自己结义的兄弟被误会成贼人,便上前为二人调解,解除了误会。

在孔家庄休整了几日后的武松与宋江一同离开,因为武松执意要去二龙山,而宋江的目的地是清风山,便又一次地互相拜别,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到了二龙山后,武松因为高超的武义与忠厚仗义的人品被拜为二龙山起义军的三位重要首领之一,也与二龙山的老大鲁智深关系宽厚,情同手足。鲁智深也成为了武松的“后台”“靠山”。

03武松与宋江的分裂

因为宋江对武松的知遇之恩,二者结拜为兄弟,武松也是十分崇拜这位大哥,立志为大哥排忧解难。可惜事与愿违,武松与宋江之间因为观念不同的原因,渐行渐远,产生了分歧与矛盾。

宋江在闯荡江湖过程中与很多英雄好汉结拜为兄弟,但因为他心中的宏图壮志,便认为自己身为大哥身为兄长,小弟们应当敬重爱戴自己,为自己办事,同君臣一般相处。而武松对兄弟却有不一样的想法。

武松认为,大家既然是兄弟,敬重爱戴大哥固然是必须的,但是大家都是平起平坐,地位相当,是同一层级。

因为二者的观念不同,让他们互相认为的彼此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最后武松与宋江的分离崩析。

在武松进入二龙山后发现二龙山规矩森严,颇有些不适应。但通过长久的相处,武松凭借着自己的武力与自己对待兄弟的义气让二龙山的首领鲁智深注意到了他。

这个忠厚老实的黑老粗让鲁智深对他有着深厚的兴趣与好感,通过长久的接触也让武松与鲁智深等人有了深厚的情谊。

在武松与二龙山众人的接触中,也让武松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武松对自己与兄弟的关系也有了思考。

受到鲁智深等人的影响,武松也认为兄弟们合则聚分则散,若是有分歧便不适合一同谋事,这也促进了武松与宋江的分裂隔阂。

因为宋江一直主张招安,武松等好汉却不同意这一观点,二者观念不同,也让他们之间的相处充满了尴尬。再加上宋江总认为自己是大哥,高高在上的态度也让武松不喜,使得二人越来越疏远。

04宋江与武松的彻底决裂

武松与宋江二人关系日渐疏远,但是宋江的招安大计却仍旧在进行中,也导致二人的关系日渐紧张,矛盾逐渐加深。终于,在英雄排座次后的大会上,二人的矛盾正式爆发了。

宋江在漂泊中身心俱疲,想要归顺朝廷,结束这段漂泊的生涯,而武松却不同,在江湖中的恣意潇洒让他对朝廷有着很大的敌意,对于一眼见到尽头的生活十分的抵触,并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在宋江又一次提出招安时,武松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宋江的提议,宋江认为武松是自己的小弟,自己提出的意见他必须同意,现在跳出来反对自己的提议无异于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但因为武松与鲁智深等人的关系深厚,宋江害怕杀了武松后鲁智深等人会有所反抗,便只能忍下这口气,不敢动武松。

此时,宋江的另一位兄弟李逵也跳出来表示自己的愤怒,不愿意被招安,宋江终于忍耐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命人将李逵拿下,便叫嚷着要杀李逵。

其他弟兄将李逵押下后,宋江批评武松,认为他在背后捅自己刀子,此时的武松因为宋江的恩情不知应如何回答,若是同意招安便不符合自己的信念,而若是不同意便是背后捅刀的小人行径,乃是忘恩负义之人。

此时鲁智深出面劝阻二人,虽然将气氛缓和了下来,但是武松与宋江终究是观念不同产生了分歧,生成了隔阂,从此几乎没有交流。

虽然最终梁山好汉都同意了招安,但在这些分歧与朝廷的不信任之下,梁山好汉的结局终究不太美满,甚至可以称得上凄惨。宋江若是提前知道这一结局应当是不会同意招安的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