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kyy/131224/4315794.html

在《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有着某种类似遭遇:他们两个都属于中下级军官,一开始都无心造反,但是最终被逼上梁山。

不过,逼杨志上山的不仅仅是官府,还有市井泼皮和民间豪杰。

《水浒传》中,杨志的最早身份是制使。据他自述,早年徽宗皇帝要营造花苑,派人到各地搜罗奇石异木,殿帅府就派了十个制使押解花石纲。

什么是纲呢?纲本来是指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后也用来代指押送的成批的货物。花石纲,就是成批的花木奇石,而生辰纲是指大宗的生日寿礼。

据杨志讲,他那次运送花石纲,但不幸途中遇风浪翻了船,花石纲尽失,不敢交差,没法回京,只能逃亡在外。后遇天下大赦,他就打点钱财进京,想谋求复职,重新做官。

杨志此番进京,抱着很大的期待,盼着能够东山再起,重新获得为国效力的机会。不想,一上来就遇到嫉贤妒能的高俅,不问青红皂白,把杨志赶出殿帅府。

杨志盘缠用尽,只好到街市上叫卖祖传的宝刀,结果又遇到泼皮牛二,杨志的人生之路屡屡受挫,心中压抑难伸,一时性起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明府。

大明府梁中书看中了杨志的一身武艺,派他去押送生辰纲,给岳父蔡京祝寿。结果途中又遇晁盖、吴用、三阮兄弟劫了生辰纲,给千百年来的读者上演了一幕"智取生辰纲"的好戏。

杨志丢失了生辰纲,还是无路可走,于是又流亡江湖,上二龙山落了草。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逼迫杨志上山的,既有高俅这样的奸佞小人,也有牛二那样的泼皮无赖,此外还有晁盖等一伙儿民间豪杰。

千百年来,同样是"逼上梁山",读者对杨志普遍评价不高,更多的是视杨志为一个情商不高、遭遇点背的"倒霉蛋"。而与之相反的是,林冲的遭遇却普遍换来了读者的同情。

这里,我却要为不走运的杨志鸣不平。

有人说,杨志这人官迷心窍,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了小心,到头来依然落得一场空。对于杨志,他们是可怜其遭遇,却鄙视其为人。

更激烈的评价,则直指杨志是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说他的一切行为都离不开效忠统治阶级这一课题。连我们在中学学的《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在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时,也不免为其加上"做官心重"的标签。

我认为,这不符合小说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的初衷。杨志作为个好汉之一,同时又是作者着墨较多着力凸出的几个重要英雄好汉,显然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让人鄙视的角色去写的。不要忘了,杨志的定位是一个英雄好汉。

其次,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武侯杨令公之孙,小说作者刻意把它虚构为杨家将的后代。显然,作者是要肯定这个人物,又怎么可能会贬低丑化他呢?

有人会辩解说,不管作者的创作初衷如何,杨志确实是有点官迷心窍。他为了求官,不惜打点钱财,降低人格,讨好权贵。为了保举当官,他又甘当鹰犬,替梁中书押解不义之财一一生辰纲,这哪里是一个英雄好汉的作为?

学者陈寅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抱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学者钱穆也有近似的看法:我们了解本国历史时,应当带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我们所犯的错误恰在于此:我们往往会从自己的好恶、道德观、价值观去出发,自认为站在了道德高地,掌握了思想武器便对某人或某种文化横加批判,而不能设身处地去考虑人物的命运和遭遇,从而怀有一种同情之心和人文关怀。

我们不妨先松开这个被道德绑缚太紧的杨志,想一想,杨志的所作所为也不难理解。他毕竟生活在封建时代,不可能有更高的生活起点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何况杨志谋求做官又有什么不对呢?

在古代,做官是人们谋生、择业、施展抱负、实现自我的一个正当途径。我们不必检阅历史上那些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只要翻开文学史,看看历代的文学家,便不难发现:除了陶渊明那样的隐士之外,历朝历代多数有文学才能的人都有着求官的经历。

比如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不也追求过仕进吗?白居易、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陆游,哪一个没有跟官场打过交道?至于说到和杨志一样的武人,我们也可以举出岳飞、韩世忠、辛弃疾、戚继光等等,哪一位不是出身行伍的军官武将?人们并没有因为他们效忠封建王朝而否定他们,那又何必单单苛求于杨志呢?

杨志是将门虎子,习武从军是他立身择业的首选目标。作为英雄之后,他有着强烈的家族荣誉感,指望一枪一刀搏得一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在那个时代,杨志的追求天经地义,也无可厚非。我们现在以做官心重来批评他,于理难通。

还有人说,杨志替梁中书押送生辰纲,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吧。

我想,我们不妨这样理解:

一方面,杨志在当时的社会氛围里,很难摆脱知恩遇、酬知己的旧式报恩思想束缚。当他落难的时候,是梁中书把他提拔于囚犯之中,让他在失望中重新看到了希望。出于报恩的目的,他自然难以拒绝恩相委派的任务。

何况封建时代的上下级关系,往往被打上人身依附的烙印,在恩相的荫庇下很难指望杨志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对上司交办的任务能明辨是非,甚至有所选择。

更何况屡遭权势者轻视的杨志正需要借助承担一个艰巨任务的机会来证明自己。

杨志进京谋官之前,遇到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林冲,这应该是小说作者的预言之笔,意思是:在位的贤才,尚且被高俅逼走天涯,那杨志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貌似识才爱才的梁中书,比高俅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提拔杨志不是为国求贤,而是为自己网罗爪牙,因此他对杨志压根儿谈不上尊重,谈不上信任。

金圣叹就曾说,梁中书派老都管和两个虞侯协同杨志押送生辰纲,突际上是对杨志不放心,"视杨志过轻,视十万过重"。怕杨志坚守自盗,半道上对这十万财宝动了心。

杨志的悲哀由此可见一斑。堂堂仪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又是将门之后,现在却不得不受制于蔡太师的奴才梁中书,更要受制于奴才的奴才一一老都管。虎落平阳,英雄末路无处诉。人才贬值的悲剧至此达到了极致!

我们读《智取生辰纲》一文,其中有老都管呵骂杨志:"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我们读着这样的话,可以感觉到作者写下这些句子的同时,心里分明在流着同情憋屈的眼泪。

这个老都管,小说里写:他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毫无见识又妄自尊大,是个典型的外行。可就是这个外行偏偏指手划脚要领导内行,最终导致生辰纲的被劫。

不过,想一想,也不难理解:治军外行的高俅尚能决定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命运,又可以毫无理由地把杨志赶出殿帅府,一个高墙里长大,倚老卖老,有恃无恐的老都管又如何管不了你杨志呢?

想必,读罢此文,杨志遭遇的不平你也感同身受了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