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www.bflvye.com/m/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99天的展期,持续至12月17日

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与天久长”,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汉唐盛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与天久长,寓意丰富,深刻而美好。

9月10日一场“重头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在精选的余件展品中,一级文物达组件,5件禁止出境展览万物)举办“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献礼。

关于这场展,几乎包含了陕西各个时期最重要最精美的文物,全面呈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中最为精湛的艺术造诣,网称几乎“搬空”陕西国宝的展览。

最早记载“中国”两字的镇国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禁止出境的国宝中的国宝

国宝级乐器

法门寺地宫最有分量的也来了好几件

最难搬移的壁画必不可少

还有很多文物库房来的

……

这里的很多文物都是一生难遇一次的那种,何况是如此多的国之重宝汇聚一堂,不看着实可惜。同时要看全所有文物,去一次肯定是不行。那必看文物是什么?还有很多“大咖”文物展期较短,很有可能错过。所以,大家被文物震撼之余,想要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批文物,离不开对它们有所了解。鸣鹤书苑小编观展之后,挑出二十件最最最重要、展现最少、展期较短、可能此次相见下次遥遥无期的文物,一起赏析。

进去第一眼必看

禁止出境的国宝中的国宝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

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世纪

高cm口径83cm重kg青铜

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塬村西周墓出土淳化县文博馆藏

和许多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对比,淳化大鼎显得异常低调。原因是平时我们看不到!它长期存放在库房之中,我们难以一睹其真容。还有就是对于它的信息屈指可数。

除此之外,淳化大鼎体量大,大概有多千克。还有造型独特。平沿方唇,上有两立耳,腹壁较直,与三足相对应。鼎腹中部加饰三环状耳,环耳作立兽状,三足呈柱足状,上粗中细,下转蹄形。鼎耳外侧饰有相向的龙,均以细雷纹填地。口沿下铸有两两相对之夔龙六条,中间隔有一道短扉楞。夔龙卷尾、一足、圆目突起,张口卷唇。短扉则似两条相对夔龙之鼻,形成饕餮纹。其下增设圆雕牛首,牛的曲角翘起。鼎耳外侧各铸两条相对夔龙。腿上部浮雕兽面,怪兽曲角突出器外,巨耳利爪,列嘴似噬。主体纹饰外用雷纹填地,鼎足上部空陷,底内形成3个直径约17厘米的圆窝。

还有这样的重器罕见的没有发现铭文或者族徽,考古学家根据器形推断这件鼎是西周时期,但是不能推断它的主人究竟是谁。因为没有铭文,只好根据表面纹饰,命名为“牛首夔龙纹鼎”。后来,为了宣传文物的出土地,更名为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是我国出土文物中目前所见西周早期圆鼎中,体量最大、重量最重者。

本次展览的第一单元民之初生,选取了陕西境内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商代的先周诸文化遗存。

鸿蒙初开、城市肇源

代表高陵杨官寨遗址最高工艺水平的文物

蛙纹陶釜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前0年

口径26cm最大径29cm高9cm陶

年高陵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人面形陶器残片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约公元前-前0年6×7.1cm陶

年高陵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杨官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高陵泾河,是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亦是所知庙底沟时期唯一一个发现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更是关中庙底沟文化罕见的中心聚落。在古代环壕聚落基本上就是大型的人类聚居地,据考古专家推测这里很可能为当时的一处中心聚落,也很可能为年前“城镇”的雏形,即中国最早的城市。

在杨官寨出土的众多陶器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人脸覆盆状陶器,十分独特和精美,这种镂空人面的型制器物在全国仅只发现了两件,而杨官寨出土的这件就是其中的一件。此外,还出土了疑似“天狗吞月”图案的彩陶,蜥蜴纹彩陶盆以及本次展出的人面形陶器残片,风格很“三星堆”土铜人面的大眼睛残片,还有可爱形象的蛙纹陶釜,这些器物均十分地罕见,也均体现了那个时代最高工艺水平。

四千年前的玉琮是最“年轻”的参展选手

兽面纹玉琮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前年直径7.1cm高4.4cm玉

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出土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

此次参展的兽面纹玉琮,去年才从延安芦山峁的遗址中被挖出来。除了玉琮还有七孔玉刀、玉笄、玉异形器、玉铲等4件精美玉器参展,这些玉器均出土于芦山峁遗址。

芦山峁遗址是继石峁遗址之后,陕北地区出现的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不仅将延安的建城历史提前了两千多年,中轴对称的传统似乎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最早的源头。在这一传统的背后,一座体量巨大的高等级建筑群,也被考古专家们认为或许就是中国最早宫城的雏形。

神面与双兽纹石刻:远古神庙的踪影

神面纹石刻

神面与双兽纹石刻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前年

长45宽11cm高9cm砂岩

神木市石峁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石峁石雕,也是出土以来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甚至连文物等级还没有评定。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式考古发现之一。年,考古人员发掘皇城台时,在护墙里发现三十余件石雕,绝大多数为雕刻于石块一面的单面雕刻,以减地浮雕为主,雕刻内容可分为符号、人面、神面、动物、神兽等,有一些画面长度近3米,以中心正脸的神面为中心,两侧对称雕出动物和侧脸人面,体现出成熟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艺。

考古专家判断,这些石雕可能来源于一座神庙或其他大型建筑,是作为外立面的装饰来使用的。它们原本的位置可能并不在这里,可能来自其它更早的高等级建筑,是在修葺皇城台的时候嵌入护墙中间。

石峁石雕,远古神庙的遗构,它展示出早期中国文明的高度,揭示出当初的信仰体系,和文化远程传播与交融的事实,它体现出一个多文化的复合体,其中一定隐含着,一段被忘却了的重要史实。

展览的第二单元:创制垂法,“鼎”作为古代国家的象征,黄帝铸“天、地、人”三鼎,表明铸鼎开国,鼎之所在,国都所在。

最早记载“中国”两字的镇国之宝

何尊

西周早期成王或康王

约公元前年-前年

高38.5cm口径28.9cm重14.6kg青铜

宝鸡市贾村镇征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何尊底部铭文,红圈内文字由上至下依次为“宅兹中国”

何尊,作为镇国之宝,被列入中国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尊内铸有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放在这个献礼展上不能再合适了。

何尊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何尊的腹部长着一双眼睛,其光芒如锥子一样咄咄逼人。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整体比例恰适匀称,简单中变化丰富,体现了高超的造型设计能力。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中国”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西周王朝所辖领土,即“天下”的中心——伊河、洛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一个区域概念。

篆刻在国宝上的家族史

墙盘

西周中期共王约公元前年-前年

高16.8cm口径47.3cm重12.45kg青铜

年扶风县庄白村1号西周窖藏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此物铸于西周共王时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做,因此称为“墙盘”;又因为墙是一名史官,故也被称作“史墙盘”。墙盘器形宏大,制造精良。

史墙盘的铭文是迄今所发现的金文中价值最高的铜器铭文之一,完全是一篇写在青铜器上的史书。它不仅在史学、青铜器断代方面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文体结构、修饰手法以及丰富、华丽的词汇方面,也都有很突出的特点。

还有腹部饰垂冠分尾凤鸟文,凤鸟有长而华丽的鸟冠,鸟尾逶迤的长度,为鸟体的二至三倍,延长部分与鸟体分离。凤鸟纹在当时象征着吉祥,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而且最富时代特征的纹饰。凤纹以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

“萌物”牺尊

牺尊

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

高42cm长44cm青铜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4号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萌物”牺尊,曾经一出土就萌化了很多人的心,就连小脚丫都可爱的不行。《周礼》中记载六尊为: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牺尊是六尊之一,是一种动物造型的盛酒器,多见于春秋战国和商周时期。

牺尊造型上各种神兽融合,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身。头部长着鹿角、面部像羊,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从侧面看,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一对鸟翼从腹部伸出,似要撒腿狂奔。臀部和腿部也塑造得圆润浑厚,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造型萌宠。

此外,牺尊除腿部无纹饰外,其他部位布满夔龙纹、凤鸟纹、兽面纹、双身共首的蛇纹和窃曲纹等精美纹饰。类似牺尊先前多有出土,但大都素面无纹饰。将多种动物杂糅在一起,且能浑然一体,萌态可掬,极为罕见。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任雪丽认为:“以前,宝鸡在纸坊头和代家湾等地方也出土过许多青铜尊器,比如像牛尊、鱼尊、象尊、鸟尊等都是静态的,但此牺尊,肌肉富有张力,很有动感,有非常高的价值”。

伯各卣

伯各卣

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

通高27.9cm口径10.7×8.5cm重4.95kg青铜

年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提梁两端的圆雕羊头

提梁上部亦有对称的圆雕牛头

伯各卣为西周早期器。出土于陕西宝鸡竹园7号墓乙室。同时出的有两件,一大一小,还有一件伯各尊。三件均有相同铭文,这也符合当时尊、卣配合使用的习惯。

该卣形体椭圆,直口鼓腹,圈足下沿有加厚的边条。前后左右中线用高耸的透雕扉棱装饰,以求拓展视觉想象空间。提梁的两端铸有形象生动的圆雕羊头,羊角大而卷曲,尖部前指,圆目小耳,栩栩如生,不怒自威。提梁上部亦有对称的圆雕牛头,牛角翘起呈月牙状,吻部突出,双耳外展,十分传神。身腹有伸出器身的牛角,设计十分巧妙。圈足下沿有加厚的边条,从侧面看,器身是椭圆形。

伯各卣器盖内和器身都有相同的铭文,为:“白(伯)各乍(作)宝尊彝”。这件卣器身的牛首和羊首上下呼应,各自成趣,加之身腹凸出的牛角,予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件器物设计巧妙,铸工精湛,由于其出土于西周政治经济腹地,应出自古代顶级青铜艺术家和高阶匠人之手,可谓是中国古代卣之精品。

鎏金铁芯铜龙

鎏金铁芯铜龙

唐公元7-8世纪

高36.9cm最宽处10.5cm重g铜、铁

年西安市南草场坡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对鎏金铁芯铜龙,龙是铁质的,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丛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尾巴高高扬起、轻盈飘逸。虽然主体由曲线构成,但每一处肌肉都充满了力量,飞腾欲出。整条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铜龙是考古工作人员在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发现的,草场坡在唐代长安城的永乐坊中。永乐坊是唐长安城中皇城以南的第四坊,在当时可是京都的中心,达官贵人府第相望。在玄宗时,这里是宰相燕国公张说的宅第。因此也有学者推测是张说府的遗物。但至于具体的用途,众多学者说法各异。

出土时其中一件断成了6截,头部较完整,但是表面鎏金层脱落严重,脱落层还有黑色和绿色的铜锈生成。前躯干残损严重,鎏金基本脱落。经过了修形、拼接、贴金等后,从文保人员“巧手”修复下才得以“复活”。

玉立人

玉立人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

高5.7cm宽3.5cm软玉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最最重量级文物之一——玉立人,也称人形玉佩,目前是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玉立人为青白玉,局部有棕黄色沁斑。采用圆雕手法雕制而成。

人呈站立状,正面为贵族女孩形象,头顶扎有两龙角形发束,发梢由前额向后脑顺齐下垂;面部细眉杏眼,宽鼻上凸,长方耳,两肩平直,双臂自然下垂与身腹呈镂空,双手并拢于腹部,两腿平行直立。双足并拢成榫卯状,正中有一穿孔。衣领齐肩,一侧开衽,腰间垂有蔽膝。此玉人制造考究,造型发式奇特,是一件少见的西周玉器精品。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贵族墓地,这是一片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芮国贵族的墓地,其中埋葬数位芮国国君和夫人。近三十年来,陕西考古研究院首次遇上如此高等极,并且未被盗掘和破坏的墓葬。该处遗址的发掘,被评为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地出土了大量以及罕见的玉器、金器和青铜器。

金怪兽

鹰嘴金怪兽

战国晚期公元前3世纪

长11cm高11.5cm金

年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被称为怪兽,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17只小鸟。至于用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青铜龙

青铜龙

战国秦公元前-前年

长cm宽cm高40cm青铜

年征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青铜龙的体型非常巨大,头略呈方形,身体悬空于地面,身上还装饰有漂亮的鱼鳞纹。双目炯炯有神,目视前方,浑身散发着威武浩然之气,非常震撼!

经鉴定,这件青铜龙是秦国或秦朝的遗物,而且这种造型非常少见。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史书上所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的秦大型乐器架的底座。其气势宏伟,正是秦文化中所追求的浩大气势。

国家一级文物汉代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

鎏金银铜竹节熏炉

西汉公元前年

高58cm口径9cm底径13.3cm青铜

年兴平市豆马村汉武帝(公元前年-前87年在位)茂陵东侧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最为精美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

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熏炉整个铭文所反映的是金黄涂竹节熏炉曾是西汉时期未央宫的御用之器。两千多年前,汉代工匠们将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制作得如此奇巧,令人叫绝。

华丽小姐姐

彩绘陶女俑

唐公元年高36.5cm陶

年长武县枣园乡张臣合(-年)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夸张的双鬟假发髻,以木、藤为骨架,外裹头发呈椭圆形,女子身着窄袖衫、带有翘肩的半臂、宽阔的袖口、云头履,整体服饰新颖、色彩艳丽,应是专为舞伎表演的服装。特别是裙摆羽毛形状的装饰,可能与史书中记载的安乐公主的百鸟毛裙同出一辙。女子双手食指向上伸出,似为舞蹈表演前或表演过程中某一动作的定格。

这件女俑头梳超过二尺的唐代流行发式双环望仙髻,是研究唐代舞蹈艺术和服饰文化的重要资料。

金灶

西汉公元前-8年长2.9厘米,宽1.6厘米

西安市未央区卢家口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通体近椭圆形,灶门为长方形,周围装饰金丝和金珠。灶面上有一釜,釜内盛满粟米,粒粒可见。釜前的两侧原镶两颗绿松石,现仅留嵌痕,灶台四周装饰掐丝工艺制成的盘绕状带纹和弧形纹。灶底有篆书“日利”二字。灶台右上角有一烟囱。灶门正上方和釜的四角镶嵌桃形红、紫、绿色宝石。此器制作先后采用打制、掐丝、垒丝、焊缀和镶嵌等工艺,整体感觉繁复、精巧。在汉墓中常见陶质灶和铜质灶的模型器作随葬品,金灶极为少见。

金灶造型小巧,形象逼真,做工精致,装饰华丽,工艺复杂,又有铭文,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隋仪仗图壁画

仪仗图壁画

隋公元年-年白灰

年潼关县税村隋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隋代绘画,上承魏晋,下启盛唐。但无论是出土壁画还是传世绘画,隋代的作品都较为罕见。而潼关税村隋墓墓道东壁的《出行仪仗图》就是其杰出代表,此壁画不仅较为完整,而且人物形象丰满,实属难得。

壁画中是一个个隋代侍卫头戴黑色软角幞头,身着白色圆领直襟窄袖衫,腰间一条蹀躞带,带下悬着胡禄与鞶囊,穿一条白裤,足蹬一双尖头乌皮靴,一手握住环首刀,一手持着笏板,也许有人会拿着弓箭。这样的侍卫一共有92人,他们站在潼关税村隋墓的墓道东、西两壁上,构成了两幅壮观的《出行仪仗图》。

这就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的隋代墓葬——潼关税村隋墓。根据墓葬形制、壁画内容、人骨鉴定和史料佐证,考古工作者认为这座大墓极有可能是隋朝的第一位太子杨勇之墓。

胡人备马图

胡人备马图

唐麟德二年(公元年)

尺寸×cm白灰

年礼泉县唐太宗(-年在位)昭陵韦贵妃(-)墓出土昭陵博物馆藏

《胡人备马图》出土于年发掘的陕西省礼泉县韦妃墓第一天井东壁。唐太宗宠妃韦氏生前居后宫嫔妃之首,死后被封为纪国太妃,享受豪华的葬礼,她是昭陵座陪葬墓中仅有一位依山为墓的女性。

这幅壁画绘于其墓墓道东壁,题材罕见,描绘两个胡人牵着一匹白马,白马体型壮硕,大口长鬃,当为西域马种,一着红色圆领窄袖衫的胡人男子一手抱住马头,一手上辔头,马双眼圆瞪,作挣扎状,男子卷发高鼻,双眼斜视前方,显得十分用力。马前一着土黄色翻领窄袖袍的男子挽住缰绳,男子头戴胡帽,高鼻大目,颧骨突出,打绑腿,穿麻鞋。整幅作品寥寥数笔,将人物与马的动作,神态刻划的非常生动。

胡人与马是唐代画师喜爱的题材,人物十分传神,整个画面气韵流畅,可能有当时宫廷一流画家参与或指导。

出现在卧驼背上的凤首壶

三彩釉陶卧驼

唐公元年-年

高29.1cm长45cm釉陶

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唐墓M31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卧驼头部高昂,双目圆睁,作嘶鸣状。四肢屈跪卧地,尾巴卷曲上翘,周身施淡黄、褐和绿釉。背上垫一椭圆形毡,毡四周有打褶的花边,毡施草绿色和白色釉。双峰间搭有鞍鞯,上负驮囊、象牙和丝绸,两侧带马蹬壶、花口盘和凤首壶等物。

凤首壶是唐代新出现的风格样式,一般认为是模仿波斯萨珊和粟特的金银器“胡瓶”造型。年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的唐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鎏金胡人头像银执壶,让今天的人们得以见到“胡瓶”的真实模样。带把壶奇特的造型极富装饰性,传入中国后很快就成为瓷器模仿的对象,由于壶口上的盖子多做成凤首形,所以在瓷器中通常称之为“凤首壶”。

凤首壶出现在卧驼身上,有人认为是作为商人饮酒或者饮水的用具,也有认为是用于交易的商品。总之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见证者。

玉樑金筐宝钿珍珠装蹀躞带

玉樑金筐宝钿珍珠装蹀躞带

唐公元年

复原后长cm软玉、金、宝石、珍珠

年长安县南里王村窦皦(-)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此玉带表框皆以青白玉制作,部分泛浅绿。框内为“金筐宝钿真珠装”。它由圆首矩形銙四、圆形带銙八、圆形偏心孔环一、忍冬形蹀躞带饰和玉带扣各一所组成(缺一件铊尾)。玉表框在唐代文献中称为“玉梁”,该玉带玉质温润莹秀,制作考究。“金筐宝钿真珠装”豪华富丽,工艺精湛。每次也只是亮相于临展。

唐代玉雕师借用传统的金银错技术,将黄金镶嵌在和田白玉内,造就了一种精美绝伦的特殊工艺——金镶玉。因其制作工艺难度大,白玉易破损,成品率极低。蹀躞带以玉为缘,内嵌珍珠及红、绿、蓝三色宝石,下衬金板,金板之下为铜板,三者以金铆钉铆合,造型精巧,装饰豪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用这些上等玉所制作的生活用具及装饰品,在唐代只有少数皇亲国戚和高级贵族才能享用。

螺钿花鸟纹平脱镜

螺钿花鸟纹平脱镜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年)

直径25cm铜、贝壳

年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唐李倕(-)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在唐代,铜镜十分兴盛。工艺以铜镜和金银器为主,重视镶嵌装饰,制作极为精美。同时漆器工艺也很发达,并且装饰手法多样,有金银平脱、镶嵌、贴金银、鎏金、错金银、镶嵌、螺钿、著彩等。特别是本次展出的文物金银平脱和镶嵌螺钿漆器方面的技术,让人叹为观止。

“平脱”一词主要流行于唐代,而平脱漆器,是漆器中技艺中的一种,实际上和螺钿漆器都属于漆器工艺的一个品种,只是所用填嵌的材料不同。前者采用的是把金片、银片镂刻成所需要的图案粘嵌在漆器上,通过上漆打磨,金属面和漆面齐平而得名,称为“金银平脱”;而后者采用的是厚或薄的螺钿片,两者材料的厚度差不多,加工手段技法也相同。特别是以铜为胎金银平脱,是唐代一种将髤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方法。

此铜镜与年陕西西安曲江新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年)李倕墓出土。由宝相花、鸳鸯组成整体图案,繁花似锦的感觉。到目前为止,这类镜子出土的很少。

主题瓦当:与天久长

“与天久长”瓦当

西汉陶

汉阳陵出土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本次展览主题瓦当:与天久长。瓦当即筒瓦之头,主要起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汉代瓦当,除常见的云纹瓦当外,大量的则是文字瓦当。如“千秋万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祥富贵宜侯王”等。这些文字瓦当,字体丰富,布局疏密有致。

9月18日,鸣鹤书苑考古与艺术俱乐部成员共同前往清华艺术博物馆观展,并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徐天进老师讲解。本次展览件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实物证据,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独运和奇异巧思,也是构筑的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99天展期,如此多的国之重宝汇聚一堂,能够一览宝物,是你我处于当今盛世的无上荣耀。这些呈现着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中最为精湛的艺术造诣的文物,处处展现着我们祖先对于自然万物的理解,盛世磅礴包容的胸襟气象,所秉守的爱、智、仁、礼等精神追求,最终形成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欣赏观看时更是激励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传承过去,把握未来。

其他文物赏析

蚌雕人头形笄帽

西周公元前11-前8世纪高2.7cm

年扶风县召陈村45号探方出土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盖尊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

通高61.9cm口径25.6cm青铜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出土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盖尊”分酒器,带着盖子目前仅此一件。

金肩饰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

长13cm宽11.3cm金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出土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芮国桓公墓共出土黄金器48件,这件金肩饰以镂空加阴线手法雕刻,图案左右对称,人和龙的形象融为一体,这种形制的肩饰是首次发现。

秦公镈

春秋早期高75.1cm青铜

年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国宝级乐器,是秦祖先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其鼓部各有一篇铭文,内容相同。大意是颂扬秦公先祖的功德和自己励精图治、勤于国政的事迹。这对春秋时期秦国的铜器断代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作为乐器,秦公镈铸造精良、发音准确,极具观赏价值。

雄鹿

战国晚期公元前3世纪

长10cm高9.5cm银

年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神木市博物馆藏

将军俑

秦公元前-前年

高cm陶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夔纹大瓦当

秦公元前-前年

高48cm径61cm陶

年秦始皇帝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夔纹大瓦当是秦始皇皇家宫殿特用的建筑构件,对认识整个陵园的规模有了更直观的物证。

绿琉璃瓶

隋开皇九年(公元年)

高8.4cm腹径7cm玻璃

年西安市长乐路隋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件玻璃瓶采用北魏时期传入我国的吹制法制成,透明度、光亮度均很好,一改南北朝时期中国吹制玻璃器粗糙的状况,表明隋代玻璃吹制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彩绘人面镇墓兽

西魏公元年-年

高37cm陶

年汉中市崔家营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镇墓兽有着人的面孔,狮子的身躯,造型独特。

鎏金佛像

十六国时期公元年-年

高13.4cm青铜

年长安黄良石佛寺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陕西省境内出土的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像十分稀少,这件佛像通体鎏金,衣褶线条简单明澈,带有“犍陀罗”遗风。更可贵的是,佛像背后还刻有当时犍陀罗地区流行的佉卢文铭文,十分罕见。

鎏金铜浮屠

唐7-8世纪高53.5cm底宽28×28cm青铜

年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这件铜浮屠,就是为大唐皇室供奉佛指舍利专筑之塔,置于法门寺地宫前室阿育王塔内,内盛放银棺一枚,金塔银棺,是瘗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为首批不得出国(境)文物之一。这也是一件唐代四级木塔的模型,可以一睹唐代建筑的大气俊美。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

唐7-8世纪

炉:高29.5cm口径24.8cm

座:高20.8cm口径43.5cm银

年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法门寺博物馆藏

金树

唐公元年-年

高13.5cm金

年西安市东郊郭家滩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金树从下面的标签可以看出是从平时很少拿出来做展览,相信除此机会,下次不知何时才能见到。

参考文献:

《国宝厅里的淳化大鼎》郭青

《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马明志翟霖林

《石鼓山青铜牺尊的造型与装饰》胡小玉

《何尊与“中国”称谓解》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陈亮

《从何尊铭文看档案的价值》杨福仁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H85发掘报告》王炜林

《陕西石鼓山考古发现珍贵文物》冯国

《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