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八进八出”商洛山,曾经两次屯兵商州麻街岭鼎龙寨,也叫园岭鼎,九龙山。因李自成自称“闯王”,当地人改鼎龙寨为“闯王寨”。

明朝崇祯十一年()八月,李自成起义军兵败潼关南原,他率18骑退隐商洛山,在麻街岭鼎龙寨聚兵整军,以图东山再起。崇祯十六年(),起义军在蜀西鱼腹山遭明军围困受挫,突围后经郧阳抵商州,又安营扎寨于园岭鼎。自此以后,人们称为“闯王寨”。

闯王寨,位于陕西商州市商州区陈源街道麻街岭,凤山村后山圆岭鼎。

创王寨南坡即国道一侧、距商州城西约八公里,麻街岭的东段山巅。从麻街岭老公路由东凤山村登山,约莫半小时后,就可上到寨子里。

北坡位于麻街镇,天鹅湖上游(即丹江发源地),由于坡陡,从这里几乎无法上到寨子里去。

寨东面为崖(ai)上和大洼两个自然村,崖上村有条路上创王寨是最近的,但坡陡十分险峻。

西面为高岭凹自然村,这里上创王寨,路比较平缓,但路程远,好多驴友就是走麻仁公路从这里上寨子去的。

创王寨栅用坚石砌壁,厚度不等,最厚处有一米多,高度已无法考证。但从东门七十年代的残存看,不会低于两米。外围均都是绝壁,会更高,陡手是无法翻越的。分上、中、下三部分,呈“目”字形。主寨墙周长米,呈梯形状,面积约平方米。

东西二门虎踞山头。主寨北墙陡峭,易守难攻;南坡较缓,另建有两座月牙形寨墙,堪称双重防线,在第二道寨墙内,

约有数亩地平台,为练兵习武场地。公社化时分属凤山东、西,崖上三个小队的庄稼地。义军还在附近的胭脂关、邵家岭和仙人铺等处设置有烽火台,以随时发现情况,通报山寨御敌。

闯王寨,山势崔嵬,视野开阔,居高临下,雄视八方。向西可视熊耳态势,知明兵动向;北扼麻街,断六百里商於古道,并观洛南入大荆、板桥之敌动静。

东出构峪,可直攻州城;南视南秦川,可遥观山阳入商之敌,堪称进可攻、退可守之战略要地。

传说有山王早年盘踞于此。这些不仅在小说《李自成》可见,后期各类研究、考证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的文献中也有记载。但毕竟距今已多年过去了,有好多建筑已遭到破坏或者未发现,本文下面凭我爷爷辈的讲述、自己亲眼所见,做以记述,有兴趣的、或专家做为引子去考证。

创王寨为原土匪所建,寨石栅、垛口均取石为崖上村东,乱石窖(当地人都这样叫),一来解决石料,二来使寨东门人为成险峻绝壁,减少守护兵力。这个位置就是现麻街岭隧道上的山脊。由于东门的险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东门的门墩,门坎,门柱都是建全的,缺少了的是门眉和门扇。

东寨墙几乎完好。站到上面构峪一览无余,商州城、丹江河尽收眼底(那时天鹅湖即二龙山水库还未建设)。义军到后,在原来山寨的基础上,建造了五间大殿和许多兵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附近一农户为躲避匪患放火将营寨烧毁。七十年代初大殿基石还在,有的只是被移位了,后来听说被盖房的人抬回去了。

创王寨东西寨门,少不了重兵把守。根据现资料看,南北均无门,是这样吗?

东西两寨门均无水源,寨内也无水源,无论土匪还是义军都必须吃喝,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这就是我们在挖掘古迹时忽略了的,或者根本就没找到线索。

根据爷爷辈人讲,创王寨南北都有侧门,因这两面半山腰有水源,也有寨子的附加设施。

先说北坡,这里出侧门,就是现在麻街岭隧道(天鹅湖这边)的上边,当地人叫西阴里(音)。它左边是公鸡盖(当地人这样叫),右边是山脊(过去无法翻越),下面是丹江河(七十年代丹江河水很大,雨季无法过河,正常月份,也必须是选好的地方,才敢徒步涉水,土匪年代更不用说了)。创王寨寨墙下不远,有山泉浸出,泉外有平地一块,这就是水池的地方,当地人叫涝坝。七十年代我们放牛就在这里人牛共饮。泉上边,寨下面崖石下有一洞,当地人叫鹿洞,它是向下延伸的,我们曾经打上火把进去过,很潮湿,有小水滴。也很深,走了有十米再没敢下去,毕竟老人吓唬我们,说里边有豹子。洞明显是人修造的,向下全部是石条台阶——难道不是土匪或创王的杰作?

公鸡盖实际是一个从创王寨向丹江河自然形成的山脊,只有从寨向下可以上鸡盖(山脊),两边和丹江的鸡头三面凿的有山洞,大的可容四五十人。小时候,攀登过较易攀登的,胆小的绝对不去,因上面有老鹰和大雕。爷爷告诉我们,这是土匪挖的。因公鸡盖两边有小路,是去麻街获得补给的唯一小道。麻街在我们周边,一直都比较富庶,产水稻。麻街又是通往黑龙口、西安、渭南的必经之路。李自成义军能不严加防守,并留侧门吗?

创王寨南坡的西边,即靠近西门比较平缓,这里寨墙高磊,过去是上不了寨的。现在驴友走这条路是最佳选择——前面说了经麻仁公路到凤山后,从村后小路上山,经柿树坪(因我家的柿子树得名)直接可以上寨。

创王寨北坡东面,即大家说的操练场。这几个操练场和主寨有门相连,操练场外围寨墙也有侧门。这里因靠近东门,很陡峭,只有唯一一条路可以下山。

这条路经崖上、沙坡、魏沟到构峪,直达商州城,是寨内补给,出兵的又一重要小道。出创王寨东门,也是要经魏沟到构峪的。

这条路下去,就是崖上村西头。有几口水井,过去水量很大,它汇集后,形成了凤山村东头的柳树江,我家的好多核桃、柿子树就在这里。这几口井就是创王寨的又一水源地。过去,崖上村的人就吃这里的水。

这条路的半山腰有一石窟,很大。过去农闲时,人们偷着在里边“摇碗子”,卖麻花、捞糟的都有,我还吃过一碗——窟足够大了。爷爷说这是存放粮食,补给和住兵的。围绕着创王寨周边,还有好几个洞,或者还有我们谁都没发现的。

由于篇幅,这里不再追溯,留给其他对创王或对陕南文化、历史有兴趣的友友,去发掘考证。我也只是把我的上辈人的记忆、自己亲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家乡旅游开发有所帮助,喜欢创王故事的友友可以做为饭后的牙祭。也算是对生活、守候在圆岭鼎创王寨,我的祖辈的一种追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