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欢迎远来的客人,常常要去晋祠公园,追问晋国千年起源;或是去迎泽公园,探寻明清太原几多变化;也可在夜色中漫步打卡晋阳桥,感受城市的日新月异。而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周末踏青的好地方,却少不了去湿地公园走一走。
太原湿地公园南起胜利桥北,北至森林公园西。一个周末,我和家人起了个早,街边来个蒸碗老豆腐,再配上油条、鸡蛋。吃完一顿暖心又暖胃的早餐后,来到汾河边北中环桥附近。
湿地公园以自然风景见长,湿地涵养着淡水、沼泽地、泥炭地等水域地带,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功能,维系着周边的多样生态。置身其中,有种被自然滋养的感觉。
站在桥上远望,汾水碧如丝带,河中央几处小洲草木渐长、绿意葱茏。水面波光流动,几只小鸟留下点点身影。从旋转楼梯下桥,芦苇静静守在堤岸两侧,水面上不时有鸥鸟飞过,水中还有像黑色鸭子一样叫不上名字的水禽,一会儿伸着头,摇晃着翅羽拨开一片碧绿,一会儿又低头入水,留下一道道漂亮的波纹。这俯仰自在的样子,让人想起杜甫“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诗句。
突然想到朋友光哥,他学物理出身,是个热爱大自然的妙人。我把拍到的划水黑色水禽发给他,他马上回复:“这是白头水鸡,又叫白骨顶。”我在心里纳闷:鸡也会游泳?明明看到的黑模样,还有白头?它叫“水鸡”兴许有些道理。资料显示,白骨顶是一种游禽,很擅长游泳和潜水。它们经常穿梭在芦苇间或是水草边的开阔水域,遇到人类或意识到有危险时,会马上潜入水中或芦苇丛中。平时多贴近水面低飞,非常危急时会起飞,但起飞时需要在水面助跑。光哥还发过几张他观察到的啄木鸟、凤头鸊鷉、花栗鼠等照片给我科普。我的脑中却已经有了眼前白头水鸡欲起飞的画面。
继续向前,来到塑胶步道。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今春,这里花树林立,白色的杏花俏立枝头,明媚的西府海棠袅袅含苞。再往北来到石趣园,造型各异的石块旁,粉红的榆叶梅花色浓烈、骨朵紧密,无需绿叶搭配、无惧行人颜色,全然开放的样子透着一股自信爽利,如同个性亮眼的女郎;淡然绽开的杏花低调温和,轻风过处花落枝头,几乎听不到声响就铺落地上,稳稳地托住了掉落的松球,让人瞬间明白诗文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妙。在这一浓一淡的花色映衬中,桃花不急不慢,妩媚中透着清丽,有种灼灼其华、不容忽视的姿态。
身边,不时来往着骑自行车的人、跑步锻炼的人、手推车载着婴儿慢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流、分好几种,有装备齐全的专业骑行者,有骑着公交自行车或共享单车悠闲而逛者,有骑着简易家用自行车全家出行者。期间,一位爱美的女士骑车经过,头顶的棒球帽边插着一朵浅粉色的花儿随风拂动,青春而靓丽。
沿着水边走进一条小路,两边的芦苇长得比我还高,随风摆荡。走过长长的芦苇丛,水草一簇簇生长,绿茸茸地投映在水面。有小朋友蹲在浅水边摸鱼,一条中等个头的鱼儿趁他不注意,从网兜中跃出,一下扑入水中。小朋友并不生气,反倒催促:“鱼儿快游吧。”
今人循水而行,纳凉、垂钓、搭帐篷露营;古人亲水避暑,亲近自然。今天的城市与自然越来越和谐,出门有花开、有鱼游,是对生态之美的最大敬畏。
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康养、感受生态之美的好地方。穿过摄乐桥,还可一路北行,经过纪念傅山的“悬壶”雕塑,望月阁、翰墨苑、叠翠轩等古典建筑,溯游而上到达二龙山。
那里有中北大学,还有窦大夫祠,到了汾河太原段水源附近。
这一泓流水,这一片湿地,滋润着这一座城。(杨杨)
来源:锦绣文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