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水浒传》里有条好汉,但鲜为人知的是,坐第13把交椅的“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座第17把交椅的“天暗星青面兽”杨志居然是我们榆林人!此外还有坐第88把交椅的“金钱豹子”汤隆是延安府人。
日前,我市历史文化学者刘绪明发表的《〈水浒传〉之陕北籍好汉考》一文中,对这几位传奇人物进行了籍贯考证。
清涧好汉——鲁智深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历代读者认为是《水浒传》里最精彩描写片段。只三拳,鲁智深就让恶霸镇关西魂归西天!从此,行侠仗义的花和尚妇孺皆知。
小说中鲁智深人物的创作原型,原是一位清涧僧人。
鲁智深《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小故事:
种世衡镇守清涧时,西夏国李元昊有两个心腹将军,各带精兵,骁勇善战。
种世衡想方设法想除掉李元昊的这两位大将,于是邀请清涧的一位机智勇敢的僧人王嵩去西夏国行反间计。历经艰险,李元昊终于上当,除掉自己两名大将。反间计大获成功!
《延绥镇志》中记载:王嵩原名叫王光信。
据后人考证,王光信正是鲁智深的原型。
鲁智深同时,自称“洒家”的鲁智深,在文中也一再托出籍贯。
《水浒传》第十七回中,杨志丢了生辰纲后,来到青州,想要投靠二龙山当土匪,在山下碰到鲁智深,鲁智深“坐在松树根头乘凉”,见了杨志,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哪里来的?”杨志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乡中,问他一声”。
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活捉方腊后,回到杭州,夜宿六和寺,“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省得浙江潮信……”
《辞海》注:“宋元时关西一带人自称为‘洒家’。”而关西,古代特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主要是今陕西一带。
因此,花和尚是陕西人的事实已板上钉钉。
鲁智深在著名的片段《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曾说:“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
打死郑屠后,老小邻人来州衙告状,府尹“不敢擅自径来捕捉凶身”,来到经略府禀报,经略回府尹道:“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拔他来做个提辖……”
可见鲁智深是从延安府来到渭州的,而清涧当时就属延安府。
近代人曹颖僧的《延绥览胜》中曾这样记载“鲁达故里”:“安定南三十里鲁家屯,相传为宋提辖鲁智深故里,今其族人,类能按谱数典”。
安定位于清涧城西南(今子长县境内),北宋时还未立县,和清涧同属延安府绥德军管辖。宋康定元年(年)改宽州城为清涧县。
由此推断,《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施耐庵根据种家军的下级军官而塑造的,而他的籍贯应该就在清涧。
神木悲情英雄——杨志
梁山好汉里排名第十七位的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记,外号青面兽。
曾任殿司制使官,由于在黄河失了花石纲,丢了官。后流落到街头卖刀,又误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到大名府后因受到梁中书赏识,很快就做了提辖官。不幸的是,他刚在仕途迈出了一步,却又失了生辰纲。
然而作为《水浒》里悲剧人物的杨志,历史上确有其人!
杨志
南宋史学家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就有记载:北宋确有杨志其人,原为“巨寇”。
近代学者余嘉锡在《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中也写道:“知宋江为张叔夜招降后,确曾从征方腊,擒其将相。其后徽宗大举征辽,杨志实为统制官,将选锋军以从……杨志征辽,以大败而归”。
杨志这位真实存在的好汉,还拥有显赫的家族:第十二回他出场时就曾自报家门:“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
杨令公何许人也?
乃民族英雄神木人“杨家将”故事里的首领杨继业。据山西省杨氏文化促进会的人考证,杨志应该是杨继业的第七代,杨三郎的后人。
《宋史》另记:“杨文广,字仲容,尝为兴州防御使,卒于官。兴州后升为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府。子孙流落关西,殆实事也。”
可见杨志的籍贯应该是今神木县。
众所周知,《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故事流传近千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两名榆林籍好汉如同明星一般,闪耀于众多好汉之中,熠熠生辉。
为此,我们榆林也应该为之骄傲一把!
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李嘉欣
新媒体编辑:庄晨阳李嘉欣(实习)
如果小伙伴喜欢榆林日报君分享的文章,愿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