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梁山将最后是在宋江的带领下,归顺朝廷,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不过,宋江并非梁山唯一一位寨主,在他之前,还有白衣秀士王伦,以及托塔天王晁盖。王伦和晁盖对梁山也有影响,王伦开辟了梁山,并在山上设立三关、大寨等,为梁山打下了基础;晁盖的作用则很小,扩大规模和势力,基本是靠宋江。不过,既然王伦有开辟之功,奠基之苦,为何会被林冲所杀呢?或者说,作者为何要让他死呢?他必须死的理由是什么呢?很多人说,林冲太忘恩负义,人家王伦收留了他,他却杀了王伦,这是不应该的。其实,林冲杀王伦,是立了大功的,因为王伦并不算是好人,为了一点地盘,他甚至滥杀无辜,他不死的话,将会有更多无辜的人被害死。第一,立投名状,逼人杀人宋代重文轻武,许多人拼了命想考个功名,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王伦以前也这样想。不过,他实力不过关,考了多年却只是个落第秀才。走投无路之际他去投奔柴进,在柴进的资助下,王伦跟杜迁占据了梁山,招揽了宋万和朱贵,又拉起来五七百小喽啰,从此王伦就成了梁山的山大王。这样的势力,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官兵几次围剿都被王伦等人打败,后来逐渐没人敢去了。可能担心朝廷会派卧底搞“无间道”,所以王伦立了规矩,凡是来入伙的好汉,必须要杀一人,这样他才放心。林冲上梁山时,带着柴进的推荐信,本来可以不必杀人,但王伦还是逼着他去了。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水浒传》朱贵说这话时,带着笑,仿佛吃饭喝酒一样正常。林冲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被逼无奈也只得下山去杀人。也就是说,不管你有没有罪,要向上梁山必须还得杀人,这样王伦才相信你不是卧底。第二,心胸狭隘,不容好汉王伦之所以逼林冲下山杀人,不仅仅是因为不信任他,还因为忌惮他。王伦没啥武艺,杜迁、宋万和朱贵也都是三流,他们跟林冲没法比。按理说,来了林冲这样的猛将,王伦应该拉拢,收为己用,就像曹操看见许褚、典韦,刘备遇到关羽、张飞一样,何况林冲都主动来投奔了,正是个好机会。然而,王伦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信任林冲,任用林冲,而是防备林冲。他怕林冲知道他本事低微后,抢他的寨主之位,您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山寨之主呢?很多人说,王伦是容得下人的,因为他曾经邀请杨志上山。王伦的确邀请杨志上梁山了,不过那也是为了制衡林冲,并非他多信任杨志。王伦心里想道:“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水浒传》看到了吧,王伦直接否定了林冲,认定了林冲会抢他的位子,所以才想着留下杨志。他所希望的,是林冲对他动武时,杨志能出来阻止林冲。所以,王伦对杨志的邀请并非诚意,故而杨志下山时,王伦都没说送他点盘缠之类的话。可惜杨志也知道他的为人,所以后来宁可跟鲁智深落草二龙山,也不去投奔曾经邀请他的王伦。说白了,王伦从骨子里就自卑,总觉得自己武艺低微,别人会谋害他。就好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有点钱就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其实是他想多了。事实上,作者不仅通过曹正等人说过王伦心胸狭隘,在旁白中也说过。林冲杀了王伦后,作者就说过“机深祸亦深”,还在诗中说他“嫉贤傲士”“把群英做寇仇”“胸怀褊狭真堪恨”等。这就说明,王伦之死是自己的原因,作者已经表明了态度。第三,占山为王,滥杀无辜一些人为了抹黑林冲,千方百计洗白王伦。比如,说王伦占据了梁山,梁山是自己的地盘,他有权接纳、拒绝任何人,不让林冲上山也无可厚非;说王伦除了投名状外,没杀过其他人等,这些并不对。首先,王伦是得到了柴进的资助,他才有本钱去开辟梁山,否则他连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基于此,所以柴进的介绍信很有效,这一点,朱贵、杜迁等人也强调过。就相当于,梁山这个公司,柴进才是真正的大股东,而王伦不过是负责人罢了。其次,王伦杀人也不少,林冲刚上梁山时,作者曾细致描述过梁山,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的。濠边鹿角,俱将骸骨攒成;寨内碗瓢,尽使骷髅做就。剥下人皮蒙战鼓,截来头发做缰绳。——《水浒传》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西游记》中也有类似的场景,那是在狮驼岭上,是说狮子精、大象精吃人太多。水浒中,这段话或许很夸张,但也能说明王伦在梁山杀人不少,否则不至于骸骨、骷髅一大堆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关于梁山所有权的问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能因为梁山被王伦占据,就说梁山就属于王伦,法律上没有这个规定,江湖上也没有这个规定。如果王伦能抢梁山作为自己的地盘,凭什么别人不能杀王伦,把梁山夺回来?在水浒的江湖中,无论是山头还是其他地盘,本来就是谁抢了算谁的。杨志得知二龙山是个好去处,第一反应也是“何不抢了来”;鲁智深被二龙山邓龙拒绝后,也是用暴力杀了邓龙,占了二龙山。江湖本就在朝野之外,没有什么规则可言,谁的拳头硬,谁就有道理。总结而言,王伦逼人杀人,滥杀无辜又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这样的人是不能做梁山之主的。这是他与晁盖和宋江的最大不同,宋江上梁山后,已经能约束大家,不再下山杀人抢劫,更招安天下豪杰,壮大势力。所以,作者在旁白中也暗示了王伦之死是必然,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若能接纳林冲,包容晁盖等人,王伦断然不至于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