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面,鲁智深和武松的感情很好,两人相识于二龙山。

武松刚刚去二龙山不久,山寨就遇到了大麻烦,在梁山折戟沉沙的呼延灼来了。

呼延灼虽然败给了梁山,但他也明白“猛捏软柿子”的道理。

在青州地面上,有三座山寨,分别是桃花山、白虎山和二龙山。

二龙山自然是铁钉子,因为它的头领已经换人了,不是昔日的邓龙了。

呼延灼带着麾下人马打白虎山、桃花山的时候,可以说是威风八面,无人能挡。

呼延灼一对铁鞭,上下翻飞,五六回合速败周通,二十回合生擒孔明。

简直就是“五虎强者,恐怖如斯”。

但是,呼延灼到了二龙山,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因为二龙山有三位绝顶高手。

二龙山大头领是花和尚鲁智深,二头领是青面兽杨志,三头领是行者武松。

面对呼延灼,二龙山丝毫不怂,率先出战的是大头领鲁智深。

鲁智深着实露了一手,他马战单挑呼延灼整整50回合,不分胜败。

紧接着,杨志也出场了,跟呼延灼单挑五十回合,不分胜败。

呼延灼这就有点尴尬了,打不动啊!

于是,呼延灼对身边的副将说道:“此两人武艺非比寻常,不是绿林手段。”

鲁智深和杨志,确实不是绿林手段,二龙山有个高手是绿林手段,此人就是武松。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水浒传》读者,甚至是杨志和鲁智深,都期待山“平头哥”武松能够出来证明一下实力,给二龙山提振一下军威。

但是,武松哑火了,一声不吭,丝毫没有出手的意思。

这下双方都有点尴尬,既然不打了,呼延灼也就撤了,总不能在那傻站着吧。

武松为什么不出手?

武松跟鲁智深的感情很好,既然二龙山收拾不了呼延灼,武松为何不出手试试呢?

这里面如果找原因,只能说武松不擅长马战,他没有信心打赢呼延灼。

武松以步战打骑将,只能收拾贝应夔、耶律得重这样的菜鸟。

武松在步战没有战马加成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他也打不赢梁山五虎将档次的狠人。

此外,武松不是自私自利之人,但凡有把握,武松也不会一直藏着不露脸。

其次,武松也知道鲁智深和杨志的武艺,既然他俩出手,都拿不下呼延灼,那武松在上阵,意义也不大。

而且,呼延灼已经打了两场了,体力消耗很大。

这时候武松再上去,有点胜之不武。

从当时战场形势上看,呼延灼是攻,二龙山是守。

对鲁智深和武松来说,只要能守住山门不被呼延灼打破就行,没必要呼延灼死磕。

武松这个人,很冷静,头脑也很清晰,他不是李逵那样的莽夫,懂得审时度势。

武松很少打没有把握的仗,而且他一旦出手,就会见血!

这一次武松没有出手,但是后来,同样是鲁智深跟对手大战50回合,武松却忍不住了。

接着,咱们再来看《水浒传》里面另外一则跟鲁智深、武松有关的战例。

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时,损兵折将很厉害,很多梁山好汉都战死了。

梁山好汉攻克重镇杭州时,鲁智深遇到了方腊麾下的猛将,“宝光如来”邓元觉!

这个邓元觉堪称翻版鲁智深,也是一个铁塔般的莽和尚,长得高大魁梧,力大无穷。

而且,邓元觉的兵器,也是一柄禅杖。

鲁智深与邓元觉交战,两人各使禅杖,以蛮力打蛮力,大战五十余回合,胜负不分。

武松一直在旁边观战,50回合之后,他突然拔刀出手!

《水浒传》原著描写如下:

行者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舞起双刀,飞出阵来,直取宝光!

宝光如来邓元觉实力确实很强,但面对鲁智深和武松的强强联手,只能逃跑。

武松选择了二打一,丝毫不顾规矩,这跟他之前在二龙山的表现,判若两人!

而且,《水浒传》原著点明了武松“心中焦躁”,也就是武松心里不踏实,感到烦躁!

这说明什么?说明武松觉得鲁智深再打下去会有危险!

有不少读者,都觉得邓元觉的实力,是要略微胜过鲁智深的。

不然的话,武松也不会出手,更不会选择有点难看的二打一。

果真如此吗?不一定!这其实是武松对战场形势的判断。

呼延灼带着人马打二龙山,呼延灼是攻,二龙山是守,而且呼延灼并没有死磕的心思。

如果呼延灼想死磕,怎么会让鲁智深打完50回合就走了呢?

呼延灼跟二龙山,并不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征讨方腊就不一样了,打到这个时候,梁山好汉跟方腊之间已经有了不同戴天的死仇。

方腊麾下的猛将,对待梁山好汉,都是下死手的。

尤其是郝思文,他被石宝活捉后,居然被凌迟了!

看到郝思文的下场,哪个梁山好汉心里能安稳?

此时的武松,根本不会考虑什么规矩,什么面子,他们跟方腊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综上所述,武松避而不战呼延灼也好,助攻鲁智深也罢,都是由战场形势决定的。

而且,武松上梁山后,他成长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武松选择了低调做人,很少出手,也不喜欢出风头。

但鲁智深是他的好兄弟,也是武松在梁山上仅有的一个真兄弟。

担心鲁智深的安危,武松就果断出手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