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坚持为战友扫墓已超过50年

自记事起,熊国均就时常跟着父亲去为8位从未谋面的叔叔扫墓。彼时,年幼的他十分不解,为何自己家还要为几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扫墓祭奠。直到长大后,自己也参了军,熊国均才逐渐理解,8位烈士于父亲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也了解了父亲50年如一日替战友扫墓的坚持。

年7月,熊明书隶属于解放军某部队,在一次作战中,8位战友突围失败被俘后遭杀害。由于8人多系外省人,当时很难联系上家属。于是,在此后50多年里,替8位战友扫墓祭奠就成了熊明书给自己的任务。如今,熊明书年事已高,行动多有不便,于是扫墓的任务便又传给了儿子、孙子。

8名战友被俘牺牲

幸存的他有了心结

年7月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老人的儿子熊国均。他介绍,父亲前两天才刚刚去过当地的烈士陵园,为8位战友扫墓。事实上,这已经是父亲过往50多年间不曾改变过的习惯。熊国均说,自己还没有出生前,父亲就一直牵挂着几位战友,自己记事后便也时常陪着父亲去墓地扫墓。

说起来,墓地里的几位叔叔于熊国均而言,可以称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透露,过去自己虽然时常陪父亲去扫墓,但关于几位叔叔的身份其实并不太了解。加之,从未有过烈士家属来家乡祭奠,他对几人的印象就显得更加单薄。“都是爸爸一个营的战友,但具体哪个人是哪个地方的,就记不太清。”

熊国均介绍,年春,彼时还不满18岁的父亲报名参军,加入了新四军。几个月后,便随部队辗转来到武当山。年7月10日上午,其所在营队的一个加强班14名战士从刚解放的均县县城前往六里坪镇,被当地反动武装头子发现,遭到对方几百人包围。除两人突围成功外,两人当场牺牲,还有10人被俘,其中8人于当天下午在六里坪镇谭家堡惨遭杀害。

8名战士牺牲后,当地老百姓趁着夜色,悄悄将他们的遗体就地掩埋。得知战友牺牲的消息后,去墓地看望故友就成为熊明书的心结所在。奈何战事频繁,没多久他就又随部队转战谷城、老河口等地,这一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曾在战友墓旁安家

守护遗骸扫墓50年

新中国成立后,熊明书复员转业,到老河口市商业局参加工作。此后七八年,每到清明节前夕,他都要以各种方式祭奠安葬在六里坪镇的8位战友。年,他更是将家迁至六里坪镇财神庙村一组,在8位战友的合葬墓前盖起了房子。熊国均的童年便是在这里度过,他介绍说,正是为了守护墓地方便,父亲才将家安在这里。

年,因当地需要修公路,熊明书把8位战友的墓迁移到附近一个叫黄土堡的地方。年,又因“三线”建设需要,墓地需要再次迁移。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熊明书就用8个装手榴弹的箱子,一一装好8位战友的遗骸,搬进自家大院,再用席子和塑料布等遮住,以免刮风下雨被淋湿。此后8个箱子在熊明书家停留近8个月,直到当年10月,当地烈士纪念碑落成,8名战友的遗骸才再次有了“新家”。

20年后,烈士墓地又被占用。熊明书和另一位老党员向镇政府反映要求迁坟。经过不懈努力,年,六里坪镇政府将8名烈士的坟墓迁移到二龙山革命烈士陵园,并修建了6.8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熊明书与村民们还在烈士墓周围栽种了一些松柏。

熊国均说,这些年来每次帮烈士迁坟都很不容易,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父亲从来都不曾放弃,为战友找到一个安身之处,就是他的信念所在。

老人50多年亲力亲为

子女将接力守护烈士

熊国均告诉记者,50多年来,无论是清明节、除夕还是农历七月半的祭奠,父亲都坚持亲力亲为。平时一有空,他就会骑着自行车前往离家7公里外的烈士陵园,步行几百米的山路,到墓碑前走一走、看一看。每次除完草,父亲就点起一支烟,坐在墓地边,和战友闲叙家常。每次下了大雨,熊明书都要第一时间赶到墓地前,看看坟墓有无受损垮塌。

如今,出生于年的熊明书已是91岁高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再想坚持扫墓常常就会力不从心。于是,守护战友的任务就又交给了他的儿女。

熊国均说,自己小的时候,对父亲的坚持并不十分理解,家里人也并非完全支持他总是为迁坟、祭奠劳心劳力。但对军队的向往却还是早早在自己心里埋下了种子,因此年龄一到,他便主动报名参了军。三年的军队生活,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变颇大,也让自己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坚守。“我也有自己的战友,这么多年了,我们战友之间也坚持联系,感情依然很深,所以也就理解了父亲的坚持。”

再说起小时候对父亲的埋怨不解,熊国均笑了笑:“当时肯定对他的做法有些不理解,但我们家没人管得了爸爸,尤其为战友扫墓这事,更是必须得听他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为8位叔叔扫墓也成我们的习惯了,以后一定也会坚持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