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岛附近,有一块视野开阔的水域,珠江三段河道在此交汇,烟波浩渺、景色怡人,人们给此处取一个美丽的名字——白鹅潭。
白鹅潭的名字,来自明朝农民起义领袖黄萧养的传说。黄萧养在起义失败后,被官兵追杀,他乘船逃到这块水域。这时,有两只美丽的大白鹅腾空而起,背着黄萧养消失在远方。
1
黄萧养起义的原因
黄萧养(?-年),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家境贫寒。他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江湖义士,在底层人民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正统十四年(年),黄萧养组织了这场极具影响力的武装起义。
为什么会爆发这次起义呢?
首先,从全国形势来说,是明代中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正统七年(年),王振掌权后,明朝朝政开始腐败,国势渐衰。这时期社会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皇帝和地主阶级各阶层剧烈的土地兼并和赋役、地租的加重,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影响力比较大的有正统十年(年)浙江叶宗留起义,正统十三年(年)福建邓茂七起义。
明正统十一年(年),珠江三角洲一带爆发洪灾,不少农民颗粒无收,但朝廷仍然税赋不减。黄萧养于是带头抗粮抗税,结果吃了一场人命官司,锒铛入狱,后逢大赦出狱,他于是到沿湖地区给盐商当帮工,为盐商为牟利,还参与了武装私运,于是被押送到广州司监囚禁。越狱后,他就着手组织起义。
清代戏剧《黄萧养回头》中,这样形容当时的政治形势:“牝鸡司晨操权柄,奸雄当道遍朝廷。漦龙流毒乾象暗,狡兔生存走狗烹。”
其次,从广东的形势来说,是当时沿海一带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在广东沿海,常有涨沙而成的沙田,这种沙田最初都不在地册,没有税负,所以常有农民来此垦荒,将一块块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但是封建地主阶级要将其据为己有,于是便发生地主豪强“占沙”的行为。
所谓“占沙”,就是地主们侵占沙田,然后将沙田租给“沙头”,由“沙头”雇佣佃户耕种。明代南海县大官僚霍韬曾告诫后辈:“沙田不许再作了……田业愈多,罪恶愈大。”
由于“占沙”等行为,农民与官僚地主阶级的矛盾愈发激烈,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黄萧养起义的队伍中,除了农民,还有渔民、盐丁、手工业者,他们都处于社会底层,被剥削到走投无路,才加入到起义队伍。
广东有一些流动渔民,举家在船上生活,被称为“疍家”。官府不把他们入册,死后不准在陆地埋葬,有沙田民歌唱道:“沙田疍家水流柴,赤脚唔准行上街,苦水咸潮浮烂艇,茫茫大海葬尸骸。”于是,疍家成为了官僚阶层剥削的对象,在黄萧养起义时,疍家渔民配合起义军进攻。
盐丁,也称灶丁,是黄萧养起义军的另一支力量。盐丁的生活十分辛苦,从采薪、筑围到出盐,工作十分繁重,有时会因阴雨,终年劳苦无所获。
一些手工业者,比如木石匠和采樵贩卖者加入了起义军队伍。据《香山县志》记载,起义军围攻广州时,工匠们的手艺派上了用场,他们制云梯、吕公车攻打城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黄萧养起义的爆发。
2
黄萧养起义的过程
正统十四年(年)的一天,在狱中的黄萧养,发现自己睡的竹床有竹叶长出,同狱的囚犯认为这是逃生的吉兆。于是,黄萧养立刻鼓动狱友共谋越狱。同年三月的一个夜晚,黄萧养越狱成功。
两个月后,黄萧养回乡招兵起义。五月,在赤岗出海口一带将拦截的官兵打败,当场杀死统帅,转到南海番村召集人马,修造船只训练队伍。当地老百姓闻风归附,队伍不断扩大,准备择日攻打广州。
六月中旬,黄萧养在南海县冲鹤堡横岗二龙山前祭旗起义,自号“天威将军”。他们顺利地攻下桂洲、逢简、马齐、龙江、新涌口、太艮堡(今顺德大良),并以太艮堡为根据地。
八月中旬,黄萧养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拜佛(山)劏羊(城)”行动。八月二十七日,黄萧养亲率艘战船,直接进军广州。沿途官兵节节败退,起义军声势大振,直抵广州城下。水军进军南门,陆路则进军西关,对广州城形成水陆夹击之势。
广州城内的官军力量单薄,于是向朝廷求援。明朝都指挥使王清奉命由高州统帅余艘战船和名官兵驰援广州,在路上被预先设伏在此的义军突袭,全军覆没。广西总兵张安奉命带兵解围,陷于义军数百艘战船的重围之中,张安坠水身亡。
黄萧养从这两次战役中夺得了大量军械,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10万多人。同时,派往新会、香山一带的义军协同作战,占领了石岐、新会、东莞等地,军威大振。当时,由于土木堡之变,朝廷人心惶惶,无暇顾及南方地区。十月,黄萧养建立“大东国”,自封为“顺民天王”。
广州被围,即位不久的景泰帝十分震惊,任命都督同知董兴为左副总兵,调广西“狼兵”策应,又调江西、南京各0名官兵驰赴广东董兴统帅,还命侍郎孟鉴赞理军务,右佥都御史杨信民南下“招抚”。
杨信民一到广东,即派人到义军营中将官府疑为“贼”的关押者释放出狱。他下令打开城门,让居民得以进出广州,还刻制散发数万份“押印公据”,声言即使做了强盗拿着公据也可免罪,还可以进城就食。
在董兴“剿”、杨信民“抚”的两手政策下,起义军战斗力锐减。
年4月11日,起义军与朝廷官军在珠江展开水战,董兴统江西、两广等地“狼兵”三万余,船五百艘,直扑五羊门外。起义军虽然有人数优势,但装备和素质远远不如官军。双方激战五昼夜,黄萧养始终身先士卒,十分勇猛,并在战斗中牺牲。
3
黄萧养起义的影响
首先,黄萧养起义迫使朝廷反思危机的根源,加强整顿吏治。
景泰二年(年),朝廷命令广东左参议罗崇本整顿吏治,发现官员有霸田夺产者,文职六品以下可以直接拿问,五品以上则具奏拿问。同时,实行了按税负轻重、人丁多寡负担徭役的税负政策;同时,停止了广东地方官员的“朝觐”。
其次,由于黄萧养起义,迫使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持统治,加强政府在当地民众心中的权威。
统治者抓住祭祀,强调了朝廷的地位,明代宗朱祁钰写匾“法界大开正直真武殿从人寿,神光普照兆民家奸邪不尔私”,以皇帝的名义肯定了佛山北帝的正直无私,将佛山祖庙从一般的社区香火升为官方祭祀,从此祖庙的地位大大提升。
黄萧养起义促成了“顺德”的诞生。当时,广东的版图上并没有“顺德”之名。顺者,顺天之德,朝廷在珠三角西南部设顺德县,可见其用心良苦。
再次,黄萧养起义在文化方面影响深远。
在民间,很多人将黄萧养视为英雄,他被赋予神话色彩,关于他的许多民间传说仍然流传至今。除了人们熟知的“白鹅潭”的故事,南粤一带还流传着“大石沉底,白鹅浮游,三十年后,萧养回头”的民谣。
清光绪年间,在广东省还有《黄萧养回头》的粤剧流传,写黄帝命黄萧养投生,从事救国运动,“雪国耻,报国仇”,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压迫,可见黄萧养起义在民间的影响之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