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宅第四层院子的东跨院,里边有三间正房,杨如玉被安排在此处歇息。金贵杰有自己的卧房,一来夜间不便折腾,二来杨如玉一个人,与金家众人不熟,住得近些方便招呼。是以金贵杰把东屋让与杨如玉,自己住了西屋。来福热情款待,又叫家人把火炕烧得热乎乎的,铺上新打的被褥,对杨如玉待若上宾。
二人睡到天大亮才起,到了家,生活条件比山里自然天地之别。家人准备的洗脸水、漱口水都是温的。二人刚梳洗以毕,来福便招呼人把热气腾腾的早饭安排上来。
二人吃饭,来福在一旁陪着。金贵杰边吃边问:“叔,我爹是怎么受的伤?”
来福道:“这事儿说来话长,自从上回灭了二龙山的贼寇,远近百姓携家带口前来投奔,咱们寨里人丁兴旺,上千户人家。而后修寨门、筑高墙,组织几十个庄丁日夜巡逻、值守,一般的小绺子,也不敢来招惹咱,正经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可是一来二去,大伙原本绷着的弦,难免松懈。这不,就在前几天,丁大龙兄弟纠集了上百号人,突然攻来,都快到寨门了,咱们才发现。好在庄丁里好些个箭法准的,几排箭过去,伤了几个,才把他们射住。丁大龙不死心,命人在寨门口叫骂,点名要你爹出去搭话。于是咱们这边也凑了百八十人,你爹带头拿着家伙到门外跟他们对峙。可是万万没想到,两方刚一碰头,对面阵中冷不防朝你爹射过来三支冷箭。你爹身经百战,自然也不在乎,闪身躲过一支,用刀背磕飞一支,最后一支拿臂甲一接,尽数化解。按说这几招屡试不爽,谁都没在意。我当时气不过,一声唿哨,领着大伙攻了上去。可没想到这回丁大龙没骨气得很,不敢跟我们交战,领着人扭头就跑,比兔子还快。因为怕中埋伏,我们也没深追。可等回到家中,你爹卸臂甲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钉在臂甲上的不是一般的箭,是一支钢弩矢,就是昨儿个你们看到的那支,菱形的箭锋锐利异常,直接射透臂甲,钉进肉里。据你爹说,伤口发麻,却不怎么疼,大有蹊跷。我们大伙轮流研究这钢矢,渐渐看出门道,也猜到这箭头上十有八九是喂了毒。奈何咱们寨里没有解毒的高手,于是就用治毒蛇、毒虫咬伤的老办法,割开伤口,挤出不少黑血,然后还把个小烙铁烧红了,滋滋烙了几下。谁知道这办法也没太管用,几天后伤口还是麻痒化脓,我们正一筹莫展之际,杨姑娘你从天而降,及时雨一般,解了燃眉之急。这些天我也琢磨,给钢弩箭喂毒这样的技术活儿,肯定不是二龙山这帮蟊贼的手笔。背后的到底是何方高人,要与咱们歇马寨,要与你爹为难?恐怕来者不善呐。”
杨如玉道:“叔,您稍安勿躁,且等我师父来,说不定就水落石出了。”
来福点头,转而问道:“贵杰,你没跟马道爷在山上练功,怎么突然回来了?你师父呢?”
贵杰于是便把胖驼和尚夜闯罗汉洞来龙去脉跟来福和如玉讲说一遍。刚说完,外边家人跑进来报,马道爷领着孟小龙到了。
众人喜出望外,来福一面让人通禀金福海,一面赶紧领着金贵杰和杨如玉将马道爷接将进来,今天是马亮负责值守,也在身后相陪。道爷一见贵杰如玉二人,长吁了一口气:“无上天尊,我滴个乖乖,经过龙回头那着实吓了我一跳。后来查看足迹,确认已经脱险,我还一直纳闷,怎么是两个人,原来是你们两个。无事就好,无事最好。”杨如玉瞪了金贵杰一眼。贵杰见过师父,马道爷跟杨如玉也算是故人了,寒暄几句,道明来意。大伙一块前来探视金富海。
金富海的伤口经过处理,已然大有好转。这几天来,难得睡了几个时辰好觉,精神大振。昨夜儿子也回来,今朝马道爷又至,好事接二连三,于是忙吩咐来福提前张罗晚饭,给马道爷和杨如玉接风洗尘。马道爷简单询问了金员外伤势,见有药山辣手医仙出手,亦不需多说。
见屋内都是至亲好友,马道长话锋一转说起了那胖驼和尚。道爷简单述说了事情经过,而后道:“大哥,这和尚临死前说有倭人在找什么兵书宝甲,还有封书信,上面都是朝鲜文字,我和贵杰也不认识。贵杰这孩子有侠者之心,不想咱们的宝贝被倭寇掠了去。我一想你年轻时曾出征朝鲜,也认识些朝鲜文字,便星夜赶来与你商议。至于你受伤的事,我们并不知晓,还多亏如玉姑娘师徒有心了。”说罢向如玉点头示意。
金富海转向贵杰:“信在你那?拿来我看。”
贵杰取出信笺,双手呈上。金富海展开书信,扫了一遍,一皱眉:“道长老弟,我早些年确实认得几个朝鲜字,但这么多年不用,终究是生疏了,回头找个认识字的,翻译妥了再做打算。”
马道长见金富海似乎话里有话,便不再问:“也好,也好。”金员外收起书信,揣入袖中,道:“现在,如玉的师父傅师太等人还在二龙山风餐露宿,天寒地冻、龙潭虎穴,不宜久留。我看咱们首要之计,是去把她们众师徒平平安安迎回来。”马道长点头称是。杨如玉道:“员外,要不我也想跟您告辞,去寻找师父和众师姐妹。想到她们还在贼窟,着实担心。既然您也是这个意思,事不宜迟,我一会儿先行动身。”
“好,冰天雪地,姑娘专程前来救我,大恩不言谢,一会儿让贵杰与你同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走,咱们先到跨院的仓房说话,有几件事物还请姑娘帮着掌掌眼。”说罢,金富海叫来福取出一盘钥匙,头前引路,将马道长、贵杰、如玉、马亮等几人带到西跨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