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皮肤病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这场战斗若是继续打下去,乃至斗到两人都死,还是“分际”。怎么讲?

王伦叫停时,两人正斗到“分际”

话说林冲为寻找投名状,在梁山脚下遇见了青面兽杨志。于是,两人便各挺朴刀,各展胸中本事,大打出手。

这两人一个要拿对方人头入伙梁山,一个要夺回一担财帛,去东京谋个出路,目标一致,都是押上了身家性命。因而,这场朴刀大战是搏命之战,谁都不会手下留情。因而,书中以战场的背景来衬托这场恶斗,道是: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

林冲、杨志一来一往,斗了三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败。此时,施耐庵有意顿了一笔,接着又描述道: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

停顿前后,两人交手的总回合数就超过了施耐庵设计单挑的回合数上限,达到了五十余回合。那么,为何要在三十余回合时停顿,而不像其他单挑那样,直接写两人大战四五十回合呢?这就与“分际”有关了。

却说两人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王伦在高处叫停。此时,林冲蓦地跳出了圈子,杨志也收住了朴刀。高手的反应就是这样敏捷,说打就打,说收就收。

那么,王伦叫停时,是不是分出胜负了呢?

有读者认为,王伦叫停时,证明杨志已经败了。这样说的理由有三条,第一,因为王伦要留下杨志制衡林冲,杨志此时已呈败象,若再打下去,恐怕就会被林冲杀掉,王伦制衡林冲的设想便要落空。

第二,林冲完全占主动,一听叫停,便立即跳出圈子,杨志却傻傻的站在了原地,已经很被动了。

第三,尤其是第三,因为此时已经打到了“分际”,也就是到了分出胜负的时候了。参看前面两条,分出胜负,一定是林冲胜,杨志败。

假如按照这样的解读,这场战斗就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了,题主的这个问题也就不成立了。遗憾的是,这三个理由都是不成立的,尤其是“分际”完全是一种误读。若是没有王伦叫停,林冲、杨志必定还能继续战斗。

那么,若是王伦没有叫停,或者林冲、杨志不理睬王伦的叫停继续打下去,会是个什么结局呢?

王伦叫停,恰好证明林冲杨志势均力敌

上文所列举的三条林冲胜杨志败的理由,是从我文章的评论区归纳而得的,但却是不正确的。以下,我在此一并予以解读这场朴刀大战的胜负关系,与持林冲胜杨志败观点的朋友交流讨论。

其一,王伦叫停并非是为了保护杨志。书中有一个细节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林冲先叫跟随的喽啰把杨志的那担财帛先挑上了山寨,王伦大概是因为这个喽啰的报信而与杜迁、宋万前来观战的。这个细节表明,王伦还是十分顾及林冲的安危,一见林冲没回梁山,便亲自下山察看。毕竟要念在柴大官人的面子上,林冲若是被杀了,或者就这样走掉了,王伦自认为是无法向柴进交代的。

况且,王伦在看了柴进的书信后,就安排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了。虽然后面“蓦地寻思”才产生了打发林冲的念头,但林冲毕竟入过伙了。

由此而论,王伦当时并没有以杨志制衡林冲的想法,反倒是更多的念及林冲的安危。王伦打算留下杨志制衡林冲,是邀请杨制使一并回到山寨,在酒席中产生的念头。书中说: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

王伦的这番话,有两层意思。首先,留林冲显得王伦等人不济,假如是救了林冲,便显得对林冲有恩了,“我们”也就“济”了。其次,王伦是要以杨志与林冲为敌。既然是“为敌”,杨志假如“不敌”林冲,王伦留他干什么?

因而,王伦叫停,正是看出了林冲、杨志武功实力相当,这两人正是一对敌手。很多朋友说王伦留杨志是为了制衡林冲,既然是“制衡”,就不能有高低之分了。因而,如果一定要把“分际”解读为正是要分出胜负,王伦的这番心思反而是说林冲有点吃亏了。

若是杨志略占上风,王伦留下他,岂不是能够更好的制约(这就不是制衡了)林冲吗?王伦把杨志变成了“我们”,那么,“我们”也就更“济”了。

至于林冲跳出圈子是占主动的表现,则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读者认为,双方单挑,谁先跳出圈子谁就是认怂了。假如《水浒传》中以这个条件来判断单挑胜负,我觉得更靠谱,有人前来劝架,巴不得停手的难道不是那个处于下风的人吗?

所以,说林冲胜杨志败的朋友,给出的这些理由基本上不成立。同时,说谁先跳出圈子谁就认怂的说法也不准确,《水浒传》中的单挑回合数上限就是五十余回合,只有一次写到了六十回合。双方打到六十余回合者,是清风山的王矮虎与郑天寿。

王伦叫停这场朴刀恶战,其实谁都没有输,他们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对手,正杀到“分际”,根本就没有分出胜负。这样理解,“制衡”才能成立,也符合施耐庵五十回合上限战平,双方就是“敌手”的原意。

双方战到死,依然是“分际”的结局

接着上文,继续解读有关跳出圈子的事。

杨志失陷生辰纲之后,来到了青州二龙山附近,认识了林冲的徒弟曹正。操刀鬼曹正出主意,让杨志去二龙山入伙避难。杨志采纳了曹正的建议,这两人前往二龙山,途中遇到了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二话没说,就与杨志动起手来。

杨志正没好气,挺朴刀迎战,两人在林子里一来一往,朴刀对禅杖,打了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败。此时,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

鲁智深先跳出了圈子,大叫停手,杨志也立即住了手。假如“跳出圈子”是分出了胜败,那么,就是鲁智深输给了杨志。以此对看林冲与杨志的交手,杨志的武功是不是要高于林冲呢?

其实,鲁智深没有输,林冲的武功也绝对不低似杨志。书中在鲁智深叫停,双方停止战斗之后,特地以杨志的心里活动做了说明:那里来的这个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

所以,打到施耐庵设计的回合上限时,必须停手,否则,一本书就写林冲、杨志在梁山下打个没完,这还是《水浒传》吗?

林冲、杨志大斗朴刀,同样是没有分出胜负,书中说,两人打过五十回合之后,“正斗到分际”。王伦叫停后,林冲跳出圈子,他没有输。杨志立在原地停手,同样没有败。因为,书中明确交代,这二人经过五十余回合的较量,正打得难解难分。

分际,绝对不是正要分出胜负的时候,而恰恰是打得难分难解之际。从上述分析来看,“分际”就是这个意思。

分,是分开的意思,在没有特定限制条件时,就是“均分”、“平分”的意思。所谓“平分秋色”、“秋分”、“春分”,都是均等、均分之意。《水浒传》中的这处“分际”是没有条件限制的,因而,林冲、杨志五十回合之后,正是打到难解难分,难决胜负之际。

林冲、杨志的武功实力也是半斤对八两,分不出高下。这两人都与呼延灼交过手,全部是五十回合以内不分胜败。假如一定要坚持说林冲的武功高于杨志,恐怕就是脱离文本的不讲道理了。以呼延灼为参照,梁山脚下的那场朴刀大战杀到“分际”,就是一场平局。

施耐庵特地在他们打到三十回合时做了停顿,是因为双方刚刚照面,不知底细,有试探的意思。接着再打,都对对方的武功实力有了了解,便真正进入了状态,各展本事,因而,难解难分。

林冲、杨志实力相当,势均力敌,施耐庵不能让他们再打下去,否则,故事便无法继续了。当然,若是林冲、杨志不是梁山上的天罡系列星煞,这样的战斗便可让他们在“分际”中双双战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