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栾川,千古名扬。熊耳神山,伊水流芳。
五千年前的《山海经》,盛赞栾川:“蔓渠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赋予栾川的初心和使命是:“五彩缤纷引领世界,安宁祥和美冠华夏。”
五千年前的青铜器《何尊铭文》,盛赞栾川:“炎黄战蚩尤,宅兹中國,自之辟民”,与《史记》:“炎帝兴于熊耳”,“黄帝南巡登熊耳”,相互佐证,记述了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黄帝,带领他们各自的两个部落,东西合围,战胜了原居洛阳栾川“铜头铁额”、“以金作兵”的“蚩尤部落”,建立了以洛阳栾川为中心的“中原之国”——“中国”,始创“中国”之名。继而“自之辟民”,派衍出当今万平方公里的大“中国”。
年7月3日,召开的“中国天文学第20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向世人宣告《万年沧桑瞬间顿悟,人类从这里(栾川)走向文明》。
年9月22日,“中国三涂山与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栾川东隅的熊耳山东段、伊河南岸的“涂山”举行,确认此地,就是《史记》所载“禹娶涂山氏之女,谓之女娲”、“禹会诸侯于涂山”的“涂山”。
著名世界历史学家、美国斯诺夫理阿诺基,在他畅销全世界的《全球通史》中写道:“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在中国。”
年8月19日,中国著名学者、《牡丹》杂志社编辑——杨亚丽,在《今日栾川》报发表的“涓涓不壅话伊源”一文,向世人昭示;“伊河”、“洛河”被称为“东方世界两河文明”。
由于“西方世界两河文明”,来源于“东方世界两河文明”,由此认定“中国的大美栾川,世界的文明之源”。
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李嘉欣研究员、北京地理所郑柏崖研究员,一行六人组成的“栾川世界文明之源规划课题组”,赴栾川县进行专题规划,课题组特邀本文作者曲延收,将其近几年悉心研究,在各委局宣讲,并在国家媒体发表10多篇的“栾川文明史话”,供他们选用。曲延收受邀站在一行人正中间,在“栾川县文化艺术大楼”前合影留念。
依据“史籍记述、文物遗存、民间传说”的“文史三元认定法”,栾川有十个方面,开辟世界文明的先河,称其为“文明十源”。即:
1、世界第一部《天书》——《洛图·洛书》、《连山易》、《山海经》。
2、世界第一部《法典》——《禹刑》。
3、世界第一部《哲学》——《老庄哲学》。
4、世界第一部《医著》——《神农本草经》。
5、世界第一种“钱币”——栾川“贝币”。
6、世界第一个“国家图书馆”——栾川“金匮石室”。
7、世界第一位“人民教师”——“伊尹”。
8、世界第一首“情歌”——“候人兮猗”。
9、世界第一个“道德楷模”——有莘氏女“有孂”。
10、世界第一部《烹饪全书》——伊尹《本味篇》。
一、世界第一部《天书》——《洛图·洛书》、《连山易》、《山海经》。
伊河已形成四亿年,而黄河才形成八千万年,长江形成三千七百万年。《史记》载:“先民择水而据”,“文明与民共生”。
《河图·洛书》、《连山易》、《山海经》,是上古时期文字、历法、图腾、地理、占卜等发明专集,因其博大精深,艰涩难懂,被称之为“天书”。
人文始祖在洛阳栾川发明《河图·洛书》,据《周易》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熊耳山有‘金匮石室’,夏禹藏图书之所。”
炎帝(伊耆)在洛阳栾川编著《连山易》。《史记》载:“炎帝生于伊水之上,以伊为姓,名耆”。“炎帝兴于熊耳”。《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炎帝(伊耆),在栾川熊耳山流域编著第一部《易经》,依熊耳山成书,取名《连山易》。
水神大禹在洛阳栾川编著《山海经》。《史记》载:“禹母有莘氏之女——脩己”、“禹娶涂山氏之女,谓之女娲,生启”,也就是说人文始祖大禹,其母亲脩己,妻子女娲,儿子启,祖孙三代都是栾川(古称有莘国)的人中龙凤。
《史记》记载:“大禹治水,以伊为先”、“禹划九州,铸九鼎”。大禹选派众人奔赴各地,“以山为界,以水定邦”。编著成世界第一部山海志书——《山海经》。
二、世界第一部《法典》——《禹刑》。
大禹于公元前年许,在栾川(有莘国)的东隅——涂山,“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富庶国向大会献上精美的石头——玉,贫穷之国献上精美的丝织品——帛。其中防风氏国的国王,因迟到,被当即处死。
经参会国达成共同意志,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大禹为夏朝开国皇帝。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法典》——《禹刑》。史载“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大辟,即死刑;劓刑,割鼻子;墨刑,在脸上刺字。)
《禹刑》,比西方世界第一部法律——《汉漠拉比法典》,早年。由此,洛阳栾川是世界“依法治国”的创始地。
三、世界第一部《哲学》——《老庄哲学》。
老子(李耳),任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周敬王29年(公元前年),老子来到栾川县“景室山”,在此编著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并终老于此。
庄子(庄周),曾任“宋国漆园吏”、楚威王又拜庄周为“宋国宰相”。周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年),庄周登临老君山,拜谒“老君府”。在伏牛山北麓的栾川县庄子村、砚台村等地,编著《庄子》一书。
李耳编著的《老子》,又名《道德经》,和庄周编著的《庄子》,又名《南华经》,统称为《老庄哲学》。《老庄哲学》被称为“世界哲学之父”,翻译成一千多种外国版本,畅销于全世界。
四、世界第一部《医著》——《神农本草经》。
《史记》载:“炎帝生于伊水之上,以伊为姓,名耆”,“炎帝兴于熊耳”。“炎帝,神农氏也”
《世本·帝系篇》载:“炎帝神农,始种五谷;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首辟市场,以利民生”。
炎帝将其亲身体验的疗效医方,编著成《神农本草经》,该书收录种药典。
栾川县城南围、老君山北麓,以炎帝出生地,而命名为“三皇沟”。如今这里的“百草坡”、“大救驾”、“神农庙”和字迹斑驳的隋朝“药王纪念碑”,都向人们昭示着炎帝在栾川编著《神农本草经》,为民除疾,受万民敬仰。
五、世界第一种“钱币”——栾川“贝币”。
栾川在远古时代属热带气候,由于“蔓渠山浮濠之水出焉”,加之“洛阳龙门山”阻挡,使栾川成为“水乡泽国”。
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壳——贝壳,十分丰富。
大禹在治理伊河,继而治理全国水域中,发现并颁令:以珍稀、光亮、耐磨、易存的贝壳,经国家在栾川设立的制币机构,进行“打磨”、“穿孔”、“定价”后,做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贝币”,取代以往“日中而市”、“以物易物”。
六、世界第一个“国家图书馆”——“金匮石室”。
大禹和女娲在群山怀抱的栾川城东、熊耳山中段主峰,宽阔平坦的山顶上,建造“治理九州水患、营建夏朝的大本营”——石屋。因建在山两头的两大石屋,像翘首的二条巨龙,因此叫“二龙山”。据《史记》记载:“熊耳山有金匮石室,夏禹藏图书之所。”这是世界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国家图书馆。
新中国成立之际,在栾川二龙山顶,自秦朝管辖栾川的“三川郡守”——李由,将“金匮石室”改建成的“大禹女娲庙”,巍然屹立;千年柏树,苍劲挺拔;字迹斑驳的“大禹、女娲双龙纪念碑”,光照日月。
七、世界第一位“人民教师”——“伊尹”。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文中,只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位人民教师——伊尹,“伊尹为为有莘氏师仆(教师)”。
《列子注》:“伊尹生伊水之上,故姓从其地。”“伊尹,母居伊水之上,孕”。
《孟子》:“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伊尹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人民教师”,而且是“帝王之师”。
年,栾川县城西边建成的“伊尹公园”,“中国倡廉第一人·元圣——伊尹”,醒目大字,激励世人。
八、世界第一首“情歌”——“候人兮猗”。
《史记·夏本纪》:“禹娶涂山氏之女,谓之女娲,生启也。”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
《太平御览》:“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吕氏春秋·音初篇》:“涂山氏之女,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这是世界有史可稽的第一首情歌。
九、世界第一个“道德楷模”——有莘氏女“有孂”。
《史记》载:“帝履癸(夏桀)三十有七岁,商汤聘伊尹於有莘”。商汤王从洛阳来栾川,聘伊尹为宰相,迎娶有莘国(栾川)国王的女儿——有孂,为皇后。
在栾川的伊河“水泊湖洲”,雎鸠鸟择偶嬉戏,商汤王与有孂执手依偎,这一情景交融的场面,被随行的文官记述成诗,取名《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西汉刘向,把有孂列为道德楷模第一人,在《古烈女传·卷之一 母仪传汤妻有孂》记述:“汤妻有孂,质行聪明,媵从伊尹,自夏适殷,勤悫治中,九嫔有行,化训内外,亦无愆殃。”
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有孂之谓也。
有孂生育二子:外丙、仲壬,相继称帝。
十、世界第一部《烹饪全书》——伊尹《本味篇》。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共同认定,位于栾川县城西围“龙泉山古人类遗址”的“品字型火塘”,是世界上现已发现的最早具备用火、生食变熟食、古人类进化为现代人的标志。
生于栾川“空桑之中”,“庖人(厨师)养之”的伊尹,具有烹饪天赋,《孟子》赞其:“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伊尹把他的厨艺编著成《烹饪专著》——《本味篇》,史学家称伊尹为五千年中“十大圣贤”之一的“厨圣”。
如今,厨圣的故居—栾川,荣升为“全国文明县城”。“栾川味道”一条街,大门两侧写着:“伊尹故里甘泉野菜黄金汤,老子福地山珎槲包白豆腐”;在久负盛名的栾川“荣华食楼”的大门两侧,书写着:“伊尹故里蓄名厨,秦岭余脉品佳肴”。
栾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厨云集,高速通达,游客如织。成就了:老君山、鸡冠洞两个国家5A级景区;重渡沟、龙峪湾、抱犊寨、竹海野生动物园等八个4A级景区;庄子村、拨云岭村等七个3A级景区。
世界文明之源的栾川,必将引领新的世界文明。(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曲延收方玉珍)
人报融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