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重龙阁,于年在原隋唐企仙阁(又曰蓬莱阁)旧址上重建,重龙阁建于四川资中县重龙山风景区二龙山山顶,二龙山与重龙山相接,又称重龙后山,重龙阁呈骑龙腾飞之势。重龙阁前有诗曰:怀古登高重龙阁,俯瞰沱江怅缪阔。四方名山收眼底,胜似蓬莱气滂沱。重龙阁于年11月10日奠基,年11月基本竣工,重龙阁建成高30.19米,占地面积平方米,阁面宽18米,通高27米。当年在修建挖地基时,曾出土了4尊佛像和绿色彩轴鳌鱼翘角等文物。登重龙阁,要先爬上这道“百步云梯”,达到重龙阁下。重龙阁的设计以“重”、“龙”为主题,底层面积18×18米,二层及以上9×9米,全阁共有条龙,形态各异,均取重九之数。重龙阁仿隋唐建筑风格,五层重檐,十字歇山屋顶,飞檐翘角,回廊环绕。由于高大雄伟,外形颇象武汉黄鹤楼,因而人称“川中黄鹤楼”。重龙阁建成又与石龙二百岁诞辰巧合,各层以诗书画形式再现名城资中2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从下到上依次为:“龙的传说”、“秀丽山川”、“名人荟萃”、“民俗风情”、“古往今来”、“云天极目”。底层还有两间接待室,东名晨曦馆,清晨可观日出,西名龙吟居。底楼“龙的传说”,大厅中有八根石柱,中间的四根大型石刻龙柱极其珍贵,它们是从金带乡万寿宫移来,每根重斤,镌刻于清乾隆辛亥年()至道光二年(),与民间的“刻了两代人”的传说相符。是两代人,用了30多年功夫,精雕细刻而成,至今保存完好,实属不易。龙宫大堂内龙王面南而坐,龙王背后墙上有一长8米、高5米的龙纹照壁。四根清代石龙柱上龙盘云绕,呼之欲飞,石龙雕刻精湛,精美华丽,四条盘龙石柱艺术水平相当高。我在想,金带乡几十里之外,每根重达七吨半的长石柱,是如何运到这山上来的?不怕磕碰损坏雕刻的龙吗?我有很多不解,可惜没有看见当年施工现场,不知道他们采用了什么办法。从龙宫右侧回旋楼梯盘旋而上,二楼四周有走廊,正面较宽,四角有四个小配亭。重龙阁二楼为“秀丽山川”馆,在顶面和回廊壁上,绘有资中一些著名的景点,其中包括资中八景。抬头仰望,各层的回廊顶上和墙壁上,都有彩绘,包括资中山水,和历史人物故事等等。中间大厅“人文荟萃”,陈列有本地历代名人、名贤图像。在重龙阁的第二层回廊上观山望景,可以看到重龙山、西蜀名刹永庆寺、沱江、仓颉塔、三元塔、东皋山、东元寺、二龙山、碉堡、醮坛山……(其实很多景已藏在树林中看不见,但位置在那里。)重龙阁三楼为“名人荟萃”馆,自周秦以来,资中文风鼎盛,英才辈出,宋元明清,全县中进士人(其中武进士7人),考中举人人,考中状元2人。出生于资中的历代名人有:西汉辞赋家王褒、唐朝秘阁学士著作郎李鼎祚、宋状元赵逵、清状元骆成骧等,壁画中有他们的身影。壁上的敲铜壁画有孔子老师苌弘、西汉水利专家王延世、撰著《周易集解》的唐代秘阁学士李鼎祚、南宋状元赵逵、宰相赵雄、明代铁面御史周冕、清代状元骆成骧、辛亥革命刺杀袁世凯“三烈士”之一的杨禹昌等,都是名垂青史的资中人。重龙阁四楼为“民俗风情”馆,绘有各种礼仪、服饰、民俗、民间传说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性等,观壁画对了解资中社会变革颇有历史价值。五楼为“古往今来”馆,从古至今,或见之史传,或民间传闻,如钻木取火,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曲高和寡等现于画中。顶楼六楼为“云天极目”,站在最高层,可近看资中古城全景,远望城南新区高楼林立,沱江河水穿流于新城与老城之间。重龙阁正面,可以看见南边的重龙山,和山下的城区,远处的新城区。郁郁葱葱的重龙山,只看得见罗汉堂的房顶,其它的,永庆寺,北岩石刻等都藏在密林之中了。医院,远去的沱江和沱江二桥(资州大桥)。高楼是大东门外罗汉洞附近新建的楼盘,楼那边二桥附近就是有名的资中东岩石刻罗汉洞。西边,沱江上游方向,近处的通信塔是建在重龙山上的,远处的是建在醮坛山上的,醮坛山地处古城西门外,有百步云梯传说,“醮坛云梯”为古资中八景之一。北边可以远远望见高铁资中北站,就在交叉公路的山后面。原来那一片区域是谷田坝,资中城北门外的十里大平坝,稻谷成熟季节,一片金黄,风吹稻田,波涛翻滚,水足田肥,稻谷丰收,为古资中八景之一的“北田秋丰”。山下这条街,是资中原来的北门外,现在叫状元街。为什么资中别称“船城”?因为资中古城空中俯瞰形似一条船,从西门到东门形成船身,而北门外这条向北单独延伸出去长近一公里的一条街,极像一支桨。两公里外就是谷田坝,现在的高铁车站。岁月更迭,历史变迁,船城已不再那么像船了,幸好新区主要发展在城南,古城在城北,城内房屋街道变了,重龙山和状元街的原貌还保存得比较好,老城外部轮廓变化不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46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