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格
04:21一、大鼎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与固山相连,其形如鼎。林峦松竹号为佳胜。山南为大觉禅院,大鼎之南为武翟山。
二、紫云山
在县南三十里。与武翟山连脉,山阳有昭庆院。山右有汉太子墓。旁为蜀山。东岩有大护国寺故基,不知所由建,石罗汉数百尊,在荆棘中。紫云之南为黄山,土色正黄。黄山之左为二龙山,两陇蜿蜒,其状如龙。
三、崱山
在县南四十里。崱屴高峻,横亘数里。东北有清神观。西南有圆明院,其南为黄路山。四、南武山
在县南四十五里。与黄路山连脉。相传即古南武城地也。山南有曾子墓,墓前有祠,其左有二丘相对,世谓之耘瓜台,曰:曾子耘瓜处也。南武山之脉西为水牛山。又西相连为柏井山,旧有巨井,柏覆其上。又南为真武山。又南为七日山。与真武山相接,上有寿圣寺,寺后岩孔列石佛其中。
五、芜萸山
在县南五十里。其山旧多芜萸。西有玉琉小山,状如培塿。又南为韭山。俗传宋时居民稠密,负土艺韭于上。今遗种尚存,遇雨则遍山青翠,采之可食。又南为遂山,与韭山连脉。西麓有洞,深可三里,秉烛而入。又南为萧氏山,山下有巨族萧氏居之,故名。其下有昭惠灵显真君庙,元元统元年建。萧氏山之西有磨山,其上洞深里许,石可为磨。旁有英山,与磨山对峙,其旁又有欧山。
六、平山
在县南五十五里。山巅四平如掌,泉甘,土肥可以种植。其上有秋胡庙。其下有墓平山,与金乡接境,疑即所谓高平山也。
七、队南山
在县西南七里。其前里许,为坛佛山,山有佛场,故名。其旁为马鞍山,其形两高中堕。东与队南山连脉。又西南为舟山,其形尾高首下如舟。上有观音祠。又西南为商山,山下有商村社,以族得名。
八、青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邑之望也。山南崦中有法云禅院,院后有泉,一泓流入石池,清冷可鉴,曰:法云泉。山北崦中有崇佑庙碑,称为古焦王,又号青山君。宋宣和中,敕封为惠济公,大有灵应,邑人雨旸祷焉。祠之东南有洞,深数丈。中有丹泥,塑像者取之。又东南为龙祠,泉出其下,至西麓而伏。岁旱祷雨有应,名曰:感应泉。山左有焦城,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即所谓古焦王也。山之右崦为普兴禅院,泉出院中瀑布而下,回绕于池,曰普兴泉。三崦之中,岩巘耸秀,泉流纡曲,为邑佳胜。又三里为焦氏山,又五里为挟山,皆与青山连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