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传》,大家都喜欢梁山好汉的英勇霸气,不过大家也知道,梁山好汉的最终结局并不是很好,而他们之所以没有落得好的下场就是因为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了招安。事实上,当宋江提出招安时,还是有很多人反对的,其中鲁智深甚至直接提出了散伙建议,把宋江吓了一大跳!反对招安宋江这个人,外表上看起来忠厚老实,对兄弟们非常好,处处为兄弟着想,但是他骨子里其实一直是心向朝廷的。宋江和武松都还没上到梁山前,他俩的关系非常好,因为宋江在武松生病时倾力相助,令武松非常感动,两人的关系打得非常火热,甚至已经亲近到要互相谈前程的地步了。当时武松的想法其实是接受招安,而宋江和武松一样,一直也想的是招安,并劝武松,把鲁智深和杨志拉着一起接受招安,这样也算是重归正途。原文: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从宋江的话语可以看到,其实他一直都是心向朝廷的,此时他虽是戴罪之人,但是他的想法仍然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事实上,宋江的想法从来都没变过,即便他做了梁山之主,他仍然想的是接受招安,搏一个好名声,希望青史留名!重阳节到了,宋江邀请众好汉参加菊花大会,而在这次大会时,宋江命人演唱了他新作的《满江红》,这首《满江红》妥妥的就是一首招安曲,其中“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这句话更是非常刺耳,令众人心生不满。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反对。李逵大骂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而武松则说到,天天说招安,怕不是要冷了众兄弟的心。可以看到,武松李逵等人说的话,顶多就算是发发牢骚,其实是无伤大雅的,不过鲁智深站出来说话时,却直接提议大家散伙算了。原文: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这话一出,可比武松等人的话厉害一百倍啊,武松那话仅仅算作是牢骚,而鲁智深这话,可是要动摇梁山的根基啊,散伙这种事情是能随便乱说的?那么为啥这么多人反对招安,却只有鲁智深一人敢于提出散伙呢?这里面其实也有三大原因。一、鲁智深眼光非常独到从宋江让手下唱《满江红》这首词,鲁智深就明白了宋江的意思,而鲁智深其实也是深知招安之难的,从鲁智深说的那一番话可知,他鲁智深并非不想过太平日子,实在是因为北宋朝廷太过昏暗,满朝文武,大多是奸邪,而北宋皇帝又不咋理事,所以即便梁山想要接受招安,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最终很可能被朝廷的那些人给坑死,所以与其被坑死,还不如散伙落得个痛快。事实也证明,鲁智深是非常有远见的,梁山被宋江带去招安后,最终的下场确实是比较惨的。鲁智深正是因为梁山前途不明,大伙很可能被带入坑中,所以才提议散伙,各自逃生的。二、鲁智深地位高在投靠梁山之前,鲁智深就是二龙山的大佬,手下猛将很多,自成一方势力。而且在整个三山系中,鲁智深毫无疑问是众人的精神领袖,手下迷弟众多,这其实也就奠定了鲁智深超高的地位。虽然在梁山大聚义时,鲁智深只是排名在十几位,但是他的综合实力绝对是排名前几的,他一发声,肯定会有许多人呼应他。也正是因为他这超强的地位与实力,所以他敢于说出散伙的话语,而宋江又不敢把他怎么样。要是换成李逵说这种话,说不定宋江就把他给砍了。三、鲁智深对宋江有怀疑在鲁智深还没有加入梁山前,众人就曾讨论过宋江这个人,大家都说宋江为人仗义,号称及时雨,值得托付。但是鲁智深却认为,宋江名气过大,没有真正接触过,还无法确定其为人。上到梁山后,经过一番接触,想必鲁智深对宋江有了更多认识,知道宋江一心想要招安,所以才出言散伙的,因为他怀疑宋江这个人,觉得宋江会把大家带向不好的地方。结语综合来看,当大家出言反对招安时,鲁智深之所以敢于提出散伙,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宋江产生了质疑,同时他也对朝廷有怀疑,认为如果接受招安,下场可能并不好,所以还不如散伙,各自落得一个自在。另一方面,鲁智深本身是三山派系的大佬,地位高实力强,手下也有一大群迷弟迷妹,根本不惧怕宋江,所以他敢于说出散伙的话。其实上,这散伙的话,要是随便换个其他人说,说不定宋江就要狠狠打击报复了。(本文参考《水浒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