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故事的前中期,草莽势力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而大宋朝廷对以梁山为首的草莽的态度一开始是非常敌视的。但后面却变得十分害怕梁山,甚至同意向梁山妥协。这当然是梁山集团蓬勃发展的结果。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梁山正式聚义时有一百零八好汉,上应一百零八星宿。尽管其中一些好汉的实力不敢恭维,但总得来看,梁山仍可称得上是人才济济。不过很多人光记住了一百单八将,却疏于计算梁山到底有多少人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官府为什么畏梁山如虎。
一、梁山到底多少人?
梁山第一任大头领是白衣秀士王伦。按王伦自己的说法,他当初落魄,靠柴进周济得以落草梁山,这才有了一番事业。可以说王伦的起家资本是柴进给的,能成事仰仗的是柴进的帮衬。不过王伦担任大头领期间,梁山并没有多少实力,小弟只有宋万与杜迁。算上山下的朱贵,拢共加起来才四位头领。按朱贵的说法,“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啰,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
这个实力明显是不够看的。按《水浒》世界观,当时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随便来个山头都动辄啸聚几百号人,可以说已经到了群盗满山的程度。梁山在此背景下并不起眼,属于当地县令都不会拿正眼相瞧,毕竟随便一个乡野民团还能拉出几百号丁壮呢。
梁山真正迎来发展是林冲火并王伦,迎晁盖为梁山之主后,渐渐有成为大山头的趋势。后来宋江劝说清风山好汉们投靠水泊梁山,称梁山上有“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军马,把住着水泊,官兵捕盗,不敢正眼觑他。”如果宋江没有说大话,那么此时的梁山泊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能量,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正能左右一郡形势的。
宋江上山后,梁山发展势头愈加迅猛。这得益于宋江在山东的名声,也得益于宋江屡建大功。在宋江的指挥下,梁山好汉们三打祝家庄、讨定曾头市,算是在山东土匪圈建立了霸权。宋江吸收了附近包括二龙山在内各个山头的势力,梁山集团规模空前膨胀。
宋江攻打大名府,动辄就调派近二万大军,可见梁山集团兵力起码不会少于二万。再算上关胜等将军带来的降卒,梁山集团的兵力可以说非常可观。截止到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聚义排座次,梁山人马起码有两三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一半人是降将带来的。
而这不是梁山集团的顶峰。后来梁山多次挫败朝廷围剿,凭借硬实力吸引了更多有志之士投靠。宋江曾派燕青访问宿太尉,商量招安事宜,燕青提到梁山“十万之众”皆感念宿太尉大恩。若燕青所言非虚,那么梁山兵力已高达十万。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十万之众”是包括了梁山上上下下所有成员,仅论士兵的话是没有这么多的。
不过,恐怕燕青不只是嘴上说说,梁山集团巅峰时期怕是真有十万大军。宋江在招安后率梁山本部人马征辽,辽国欧阳侍郎为招降宋江,称宋江“统精兵十万止得先锋之职,又无升授品爵”后来宋江征山西,旁白也提到正先锋宋江与副先锋卢俊义分兵,各领五万围剿田虎。
那么,由此来看,梁山集团巅峰时期兵力有十万之众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倒是征淮西王庆的过程中,梁山兵马出现显著减员。后续出征方腊的人马仅有六万五千人。
二、朝廷为什么害怕梁山?
梁山匪徒数量虽然在绿林界称得上可观,但朝廷毕竟光是禁军数量就有八十万,每一个州郡的统制官、节度使又能带一万左右兵马,按说宋江与之相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朝廷偏偏越来越害怕梁山。
说白了,就是梁山好汉太能打了,官府越来越觉得没底气平定梁山。起初宋江为救柴进而与官军大战高唐州,硬是用八千人马就攻陷了高唐州,令梁山泊声名远播。一开始朝廷对梁山不够重视,说是派官军剿灭,但只是派出一万左右人马,显然并不够梁山塞牙缝。
在朝廷印象里,梁山只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中等规模土匪,只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