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走进青岛市崂山区,道路两侧,一座座生态农场、乡村民宿映入眼帘;茶园、果园里,茶农们辛勤劳作,游客正在体验采摘的乐趣……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崂山区扎实推进“百村千巷万户”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不仅乡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眼下,在崂山区北宅街道周哥庄社区的中药种植基地里,亩藏红花已经进入播种期。年5月,周哥庄社区与北京同仁堂青岛药店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实施藏红花基地项目。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多名村民参与到藏红花种植、维护、采摘等工作中,较往年人均增收2万—3万元。

该项目的顺利落地是社区党建引领、共同推动的成果。打造中药种植基地,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使用问题。周哥庄社区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由社区统一承包村民手中零散的土地,流转给北京同仁堂青岛药店有限责任公司。年9月底,周哥庄中草药种植项目一期亩土地完成流转、交付使用,开始了土地集约化、精品化经营。

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姜元森表示,下一步,社区还将以党建为引领,放大项目带动作用,引导村民自己种植藏红花,以藏红花种植带动民宿、餐饮、采摘经济共同发展,让更多产业项目落地“开花”。

崂山区乡村一景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供图

同样是在党建引领下,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河东社区面貌发生了巨变。

“以前村民们都把垃圾倒在河道里,等着下雨把垃圾冲走,时间长了,河道边气味太难闻了。后来,社区开展了卫生清理整治、污水治理行动,对河道进行清理。现在,在河边散步的人多了,生活环境美了,心里也舒坦了。”71岁的姜候堂说。姜候堂是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河东社区的居民,见证了社区环境的变化。

据大河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姜文介绍,该社区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创新实施党员“包片+联户”形式,将党员分组设岗定责,负责环境卫生督查、社会治安巡逻、旅游区域秩序维护等工作。同时,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生态环境。此外,社区还对外墙和屋顶进行了适度美化,整个社区逐渐成为游客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旅游发展振兴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如今,地处崂山东麓的晓望社区已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之乡。多年来,社区依托千亩崂山茶园、万亩生态山林以及余年的历史文化,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品牌化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刘雪艳是晓望社区老井润生态农场的负责人。自年开始,她在传统崂山茶产业的基础上引入休闲旅游业态。“农场占地20亩左右,我们打造了生态观光、水果采摘、采制茶叶体验、农家宴、登山健身等旅游项目,很多游客来了之后都不想走,一玩就是好几天。有时候,十多个服务员忙不过来,还得从村里临时雇人帮忙。”刘雪艳说。

“二龙山景区开放后,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游客们爬山、吃饭、住宿,品尝了我们种的茶叶后还会带点回去。”看到社区旅游的带动作用,年,晓望社区居民李文洲辞职回乡搞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富裕。

在晓望社区,村民们正在茶园里采摘茶叶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供图

“旅游对产业带动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些年,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公平正义,以打造生态文明社区为主线、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茶产业为重点,成立了晓望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晓望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不断推动茶旅深度融合。旅游也带动了周边社区特色农家宴、民宿等产业的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每年增收余万元。”晓望社区党委委员李峰说。

在王哥庄街道张家河社区,旅游民宿建设如火如荼。“目前,社区已经打造好的民宿有6处。今年,我们还与斯维登集团合作,计划再完成6处空心房的设计装修,形成精品民宿群,全力打造‘快乐乡居’特色民宿品牌。”张家河社区党委委员刘伦慧说。

“每年到七八月,民宿都是满员状态,周末客房更是提前两个月就预订出去了。”作为张家河社区第一家经营民宿的村民,张永朝将自家闲置多年的老房子利用起来,投资30万元左右打造了玖号小栈民宿,不到两年就回本了,生意越来越好。

记者走访发现,在崂山区很多街道社区,吃“旅游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比如,我乐社区保留崂山农家韵味,发展特色农家宴;凉泉社区以政府、农村、社会资本联合的方式,打造新型乡村文旅社区“凉泉理想村”;解家河社区围绕樱桃产业,做大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崂山区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乡村旅游画卷。

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主任段存刚说:“‘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同时,深化乡村文明建设,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打造更多美丽宜居的新乡村。”(来源/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