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
二龙山上的众头领收到了李忠的求救信后,便开始商议对策;杨志说道:那双鞭呼延灼若是打下了桃花山,接着便要来攻打我们;唇亡齿寒,我们应该前往救应才是。最终决定,由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率数百人亲自下山走一趟。
桃花山求救的小喽啰先行赶回来报信,李忠得知消息后,带人下山接应;不想正遇呼延灼拦住去路。两人交手十个回合,李忠不是对手,拨马便走;呼延灼刚要追赶,忽听到自己背后一阵呐喊!他急忙回头观看,但见一彪军马飞奔而来!
为头的是个胖大和尚,胯下白马,手提禅杖;阔面虬髯,怪眼圆翻;他大喝一声:哪个是梁山泊杀败的鼠辈,敢来俺这里吓唬人!鲁智深这话的意思是:俺这里也不比梁山泊差!所谓打人莫打脸,说人莫揭短;这一句话,正揭了呼延灼的短处!
可把呼延灼气坏了!他舞动双鞭,和鲁智深大战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两边各自鸣金收军。呼延灼不由得心中暗暗喝彩:这和尚好武艺!看来要想剿灭三山,必须要先拿下他才行!稍作休息之后,呼延灼再次出马叫阵!
可这次对阵的,并不是那和尚,而是一个青面大汉!他与呼延灼斗到四十回合,又是不分胜败!呼延灼心中更是惊奇:此二人的武艺,一看都是系出名门,绝不是普通的绿林强盗;却不知此二人从何而来?
杨志见呼延灼武艺高强,自己难以取胜;于是卖个破绽,拨马跑回本阵。由此可见,相比于呼延灼和鲁智深而言,杨志的武艺要略逊一筹;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当下两军各自收兵,呼延灼回到帐中,十分气恼:原指望剿灭三山,势如破竹;没想到却遇上这么两个厉害的对手,我可真是倒霉到家了!
正在此时,慕容知府派人来报:白虎山强人孔明、孔亮引人马攻打青州,请将军回城守备。呼延灼连遇强敌,正在进退两难的尴尬之际;借此机会,顺坡下驴;于是带领军马连夜赶回青州去了。李忠、周通将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接上山寨,再三拜谢。
孔明、孔亮原本是村中富户,却因为一时不愤,与人相争,惹了人命官司;这才上山做了强人!他们的叔叔孔宾住在青州城里,因此受了他们的连累,被慕容知府抓进了大牢。孔氏兄弟这次攻打青州,就是为救叔叔而来的。
呼延灼撤军回城,正遇上孔明;两人斗了二十回合,孔明被呼延灼走马活擒!呼延灼趁势掩杀,孔亮大败,率领残部仓皇逃去。这一回,呼延灼总算是出了一口气!他回到青州城里,慕容知府更是大喜过望,吩咐摆下酒宴,犒赏三军!
酒席宴前,呼延灼说起征剿桃花山之事,从慕容知府的口中,得知了鲁智深和杨志的身份,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此二人武艺精熟,原来是杨制使和鲁提辖,果然名不虚传!此时呼延灼活捉了孔明,又重拾了信心!
他心中畅快,多喝了两杯,便也说起大话来:恩相放心!我已见过他们的本事了,迟早要将他们一个个手到擒来!这也难怪呼延灼,他自负甲马无敌,武艺高强;没想到此次出征,被钩镰枪破了连环马,又遇上了林冲、鲁智深、杨志这样的对手;真可谓是连挫带败!
再说孔亮,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正在逃回白虎山的路上,忽见前面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一人,正是打虎英雄,行者武松!孔亮慌忙滚鞍下马,纳头便拜:哥哥一向可好?武松也连忙下马,扶起孔亮。
原来呼延灼撤军走了以后,二龙山人马便启程回寨;孔亮自思本事低微,要想救哥哥和叔叔,武松正是好帮手!于是他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遍。武松主动提出要帮助孔亮,等鲁智深和杨志到来,共同攻打青州。
人说梁山泊好汉,是打出来的交情;这话还真是不假!要不是当初武松和孔亮在酒店里打了一架,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相助之情。不多时,后队的鲁智深和杨志也来了;武松便向他们引荐了孔亮,说起来昔日之情,并提出了相助之意。
武松对二人说道:我等江湖上好汉,当以义气为重;不如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一来杀了慕容知府那个赃官,二来抓住呼延灼,三来救出孔亮的哥哥和叔叔,四来可以夺取府库钱粮,以供山寨之用;不知二位哥哥意下如何?
此时的武松,已经从那个快意恩仇的武都头,转变成为啸聚山林的武行者;从那个期望朝廷招安的武松,转变成为造反到底的武松;从那个局限于个人恩怨的武松,转变成为看重全局战略的武松!有鉴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武松日后会成为反对招安的第一人了!
武松的意见,首先获得了鲁智深的支持;他立刻便派人回桃花山通知李忠、周通前来会合。呼延灼败走青州,却将三山人马穿针引线,因为唇亡齿寒的利益连在了一起!杨志也支持攻打青州,可他毕竟是军官出身;深知两军交战绝不是好勇斗狠,武艺高强就能取胜的!
因此,对于如何打法,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青州城池坚固,人马众多;又有呼延灼相助,仅凭我们三山人马,只怕难以取胜!我们三山人马先去青州城下,围城驻守;孔亮兄弟,你与梁山泊的宋公明交谊甚厚,就请你现在动身赶往梁山泊,请来大队军马,方可攻破青州!
注意,杨志的话里只提到了宋江,却没有提到梁山泊名义上的老大晁盖;这不是因为杨志不知道,也不仅仅是因为孔亮和宋江有交情;而是因为他心里还记恨着智取生辰纲之事!正因为如此,他希望梁山领兵前来的是宋江,而不是晁盖!
至于后来破了青州之后,宋江使出仁义手段,请三山人马同到梁山聚义,是他没有想到的;但即便上了梁山之后,晁盖说起生辰纲一事,他虽然表面上和众人一起哈哈一笑,不露声色;可实际上心中的怨恨,却从来没有消除!为什么这么说呢?后文书再见分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