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青州这个地方总是不太平,在青州境内有很多土匪势力,青州的慕容知府很是头痛,自从能打的秦明、花荣、黄信跟随宋江上了梁山后,对待城外的强盗慕容知府只能听之任之了。
后来,在梁山泊吃了败仗的呼延灼逃到了青州,这让慕容知府看到了一丝曙光。呼延灼想要借兵夺回被桃花山抢走的御马,慕容知府想要借呼延灼之手平定青州的匪患。二人一拍即合,呼延灼次日便带领人马去攻打桃花山。
桃花山的两位寨主水平有限,抵挡不住呼延灼的猛烈进攻,只能向实力雄厚的二龙山求助。
得到桃花山的求援信后,鲁智深丝毫没有含糊,与杨志、武松一起带着人马就赶赴桃花山。
鲁智深赶到之际,呼延灼正与桃花山交战。见到援兵到来,呼延灼立刻前来交战。
率先出场的是花和尚鲁智深,素日喜好步战的鲁智深此时骑着一匹白马,二人大战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双方鸣金收兵,这才作罢。
短暂休息过后,呼延灼再出出马挑战,鲁智深刚要上场,身边的杨志按奈不住了,他抢先一步出战,二人大战了四十回合不分胜败。杨志见赢不了呼延灼,卖了一个破绽,退回本阵,呼延灼也没有追赶。
双方各自退兵,没有继续争斗。
跟鲁智深、杨志一起来的武松并没有出手,这让作为读者的我感到很遗憾。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武松只做了一个旁观者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武松是步战高手,一般而言,两军对垒之际很少有步战对马战的。即便有步战对马战,往往也只是鲁智深率先出场,武松在后面掠阵,若是花和尚很难取胜,武松才出手。
第二,步战对马战往往没有平手这个结局,肯定会有一方伤亡,或者败退,二人都是有“编制”的好汉,无论谁出现损伤,都不利于大聚义。
第三,呼延灼没有再次出手的意思。毕竟他接连与鲁智深和杨志两个高手对战,体力损耗严重,不足以支撑他再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对局。
那么,若是二人在桃花山下大战一场,究竟谁有胜算呢?
武松不擅长马战,只能以步战对呼延灼。其实,步战对马战是很吃亏的,马上将领有战马的加成,发挥出的力量不可小觑。
有的人肯定会说,武松先后三次对战马上将领,无一不是秒杀,可见武松对战马上将领是毫无压力的。
其实不然,武松这三次斩杀马上将领的对决,有取巧的部分。
无论是耶律得重,还是后来的三大王方貌,都是战败溃逃时突然遭遇武松,武松用刀砍伤坐骑,然后一刀杀死对方。
只有斩杀贝应夔的时候有些技术含量,武松凭借敏捷的身手躲过贝应夔的枪,然后抢住枪杆,用力将贝应夔拉下马,一刀砍了对方。这一战凭借的是武松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天生神力。
那么武松能用砍伤坐骑的办法杀死呼延灼吗?正面交战不同于偷袭,想要杀死一匹战马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马上将领马术得当,是可以躲避过大部分攻击的,并且步战的武松也不可能一直攻击呼延灼的战马,他还要防备呼延灼的攻击。
不过马战对步战也有不足,就是马上不够灵活,武松偏偏是一个力量和敏捷属性都比较满的好汉,呼延灼对战武松需花费不少力气。
那么,武松能通过抢夺兵刃的做法击败呼延灼吗?这个恐怕就未必了。被抢夺兵器的贝应夔不是什么高手,不过是凑数的而已,与他齐名的那二十三人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不过是送人头的罢了。
况且呼延灼用的是双鞭,武松不可能同时抓住呼延灼的两条鞭子,只抓住一条,那么另一条势必会打下来,最终还是得撒手。抢鞭子的时候,武松肯定会放下自己的双刀,如此一来岂不是要空手对战手持双鞭的呼延灼了?
武松赤手空拳虽然厉害,但是对战马上的呼延灼就显得吃力了,他那赖以成名的鸳鸯步玉环腿也踢不到呼延灼,运气好的话他能毫发无损的败回本阵。
其实,武松的实力一直是一个迷,他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能在极限条件下完成反杀,街头格斗的话,恐怕打得过他的人真的不多。
但是正规作战的时候,武松的表现却很少,他没有过杀死一流高手的事例,所以对他的武艺很难界定。
而呼延灼是有名的平手大师,即便是李忠、孔明他也得打上十多个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呼延灼的双鞭攻防兼备,以稳著称。凭借这双鞭,呼延灼与很多一流高手较量过,更是打死了不少的二流高手。
武松与呼延灼对战,要想分出胜负,恐怕也得是五六十回合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在我看来,武松的胜算不大,呼延灼极可能在六十回合后,打伤或者击退武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