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唐代大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吗?清清的泉水从山石上淙淙流淌,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格外地美。这种惬意的美、静怡的美在陕南并不是奢望。无论是汉中市宁强县的汉江源头、安康市白河县汉江出陕断面,还是商洛市丹凤县棣花丹江生态河堤,处处都呈现出河畅湖清、水净堤固、岸绿景深的秀美景色。而南水北调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中线的水源地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陕南的山水灵气一路向北,惠泽亿万人民。南水北调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第一个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据了解,陕南三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有70%的水资源从这里汇聚丹江口,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着陕西力量。与此同时,陕西为确保这一江清水的优质安全,聚全省之力,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移民搬迁、生态修复等方面发力,尤其是年实施河湖长制以来,五级河湖长共同守护,使得河湖环境明显改善,汉江、丹江出陕断面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这一切,陕南护水人功不可没。汉中:护好“汉江之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宁强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涵养区,为保护水源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探访汉江源头,记者跟随宁强县汉源街道办汉水源村的村支部书记王光俊沿着一条不宽的水泥路拾水而上。道路两旁,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浑然一体,宛如仙境,耳旁时不时地有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是在欢迎着来客。脚底下,突然一只蜥蜴出现在路边,打声招呼继续前行。走了不到两公里,只见一道瀑布顺山势泻下,秀美婀娜。潺潺水声流淌不止,仿佛一直在弹奏着“欢乐进行曲”。旁边的崖壁上镌刻着“汉江源”三个大字,汉江的源头就在此地,汉江的“活水”就是从这里而来。“我从19岁就开始在这里当组长,直到现在任村支部书记,可以说汉水源村一直与我相依相伴。”说到对汉江源头的感情,王光俊如是说。现在他基本每天都来巡河,巡河一趟往返需要4个小时。巡河主要任务是随时观察河里是否有漂浮物和垃圾,如若发现就要及时清理。而说起变化,王光俊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之前经常有人在这里烧烤、野炊,更甚者有人把西瓜带来吃,吃完后直接把瓜皮扔到河道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上前进行劝说,向他们讲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现在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了,大部分人都能自觉地将垃圾带走,有些游客看到有垃圾也会顺手捡走。作为汉江源的守护人我们很欣慰。”记者了解到,就在这个水源地所在的村子,有位叫张邦贵的老人常年在这里义务捡垃圾,他的行动带动了全村人。如今老人虽然去世了,但村民只要看到游客扔垃圾,就会上前劝说,这里是水源地,走的时候请带走垃圾。如今,在汉水源村河道两边千亩耕地上,种植的都是茶叶和中药材,因为这里的村民大多数把土地流转给了专业的种植公司,不仅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也让这里的山水得到了最大化保护。谁不爱悠悠碧水,浓浓绿荫;谁不爱天蓝水清,万物葱茏?离开了汉江水源地,采访团来到了发源于宁强县西北的箭竹岭水池垭的玉带河。作为汉江的源头之一,这里绿草悠悠,河水清清。蓝天白云下,一群小学生来到这里,一手拿夹子,一手拿袋子,三两为组合,开展捡拾垃圾活动。这些“小河长”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保护水源做着贡献。“保护好玉带河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现在学校每月会组织学生在河道捡垃圾。捡完垃圾后我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我为保护大自然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宁强县南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清荣谈起保护环境自豪地说。该校负责人介绍说,“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想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更多的是想让孩子带动家长一起加入到河道的保护中来,进而也给河道两岸的居民树立了爱河护河的榜样。”连“小河长”都在努力,那么村级河长更是不甘落后。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汉中城固县的小营村,细雨蒙蒙的天气刚好赶上当地农民在水田里插秧。只见他们光着脚丫、挽起裤腿、戴着草帽,在田地里插播着“希望”。再看整个村庄,宽敞整齐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民居,俨然是美丽乡村的典范。而为何要来到这个村子,那得说说这里的污水处理。“垃圾不乱丢,污水不乱排,这是我们村所有村民的共识。我们建了污水处理厂,对全村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了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城固县柳林镇小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强明向记者说道。顺着指引,我们来到污水处理厂所在地,一旁的牌匾上标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及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可见对于污水排放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小营村整个村子的污水“清洁站”,显然它已是农村污水处理的典范。一路从汉江源头走来,从村庄到乡镇,从支流到主流,处处皆景,处处都能看到护水人的身影。

紧接着,采访团一行抵达汉江上游——天汉湿地公园。只见这里山水交融、波光潋滟、水鸟翱翔,一派原生态的天然画面,一尊高18.5米、宽8米的汉水女神雕像矗立眼前。据说每逢两岸千亩芦花盛开时,这里就会再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景。殊不知这里曾经却是另外一番模样。

“之前的这里河床千疮百孔,沙坑随处可见。城郊区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经过初期整治虽有改善,但还有百姓进行农家乐经营,生态严重破坏。”汉中市一江两岸管委会办公室的闫晓明向记者介绍。

闫晓明说,从年开始,这里加大对汉江中心城区段综合治理力度,整治目的不仅仅只满足于防洪需要,而是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经过水利建设者长达14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现在的天汉湿地公园已是全省乃至全国滨水湿地规模最大、景观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市生态景区,成为汉中城市新的会客厅。“汉中是汉水之源,地处秦巴之间,承担着护佑‘中央水塔’、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神圣使命。自河湖长制推行以来,按照把‘汉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美幸福河流’的目标,大力实施‘清澈、修复、秀美’三年行动,强化河湖监管,推动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汉中市副市长、副总河湖长张承祖说。可见在汉中,守护河湖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在这里建设幸福河湖不是一句干枯的口号,而是汇聚了来自村镇、县乡、市级等更多力量来守护,只为源头“活水”常清。安康:把好出陕“最后一道关”与汉中一样,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汉江在安康白河县境内总长39.2公里,作为汉江在陕西境内的最后一段,汉江水从这里出陕,最终汇入丹江口水库。在安康中心城区汉宁门外广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巡查河道的巡查员寇正富。“之前这里有到河边洗衣服的、钓鱼的,还有将鞋子和不要的衣服直接扔到河里的,甚者还有在河里给狗洗澡的……”看到这样的情况,寇正富说他不能眼看着,便加入到护河队伍里。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寇正富和小组成员,不分节假日,每天从早上5:30到晚上九点半分四班轮流进行义务巡河,这一干便是4年。虽然从护河员到巡查员的身份有所改变,但守护好这片河道的使命没有变,寇正富不仅自己护河,还把老伴和儿媳动员到护河队伍中来。寇正富的爱人说,“这项工作不仅能让这里的水更清,还能造福子孙后代。我打算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了”。就是这一句话,却道出了一名基层护河员护河的毅力与决心。告别了寇正富夫妇,记者随行来到了汉滨区县河镇红升社区段的黄洋河畔。作为汉江支流,黄洋河也肩负着为京津人民供水的重任。“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黄洋河,要把最清洁甘甜的河水送给首都人民。”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党委书记、镇级总河长廖道琴满含深情地说。已在这里工作30年的她充满感情。说起河道治理,她拿起大喇叭介绍起来:我们实施了“镇级总河长+村级河长+警长+护河员”的“三长加一员”河长制管理机制,建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及对黄洋河两岸农户的旱厕全部进行改造,就是要全力把黄洋河打造成省市区示范河流。连续5年来,黄洋河的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正如廖道琴所说,如今依托黄洋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县河镇不仅建起了爱心超市、农贸市场、妇女儿童之家、图书阅览室、社区工厂等,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谈到护河,她自豪地说:“县河镇是省级旅游名镇,水清、岸绿、游客多,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我们有底气全力保护好黄洋河,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出贡献。”随后我们来到了位于秦头楚尾的白河县。这里的河长制作战室可谓一大亮点。作战室主要分为三部分:“河”体现在沙盘上,“长”体现在河长名录里,“制”体现在制度建设上。白河县水利局局长陶定国说,“设立河长制作战室,制作县域河道沙盘,就是要让所有水利工作者心里有盘旗,明确河道保护点、线、面重点区域,更好推进河长制工作。更重要的是,汉江白河段属于两省四县共管区域,汉江从这里入鄂。因此,把牢这最后一道关卡就成了白河县每个水利人的目标”。近年来,白河县精心打造河长制监督管理云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后台全面展现所有河道资料,“护河员”巡河、督导巡查、公众投诉等各种最新情况通过平台都可及时传送,各级河长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了解所辖河道相关信息,“护河员”可以通过APP进行智能巡河,一键选择上传河道各类问题等等,实现了河流的静态展示、动态管理和常态化跟踪。这样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被很多地方借鉴。在白河县还有一处需要特别介绍,这就是汉江出陕断面。它位于白河县城关镇公路村,为陕西、湖北两省交界,两省划江而治。在江边,记者看到执法船来回穿梭,不停巡视江面的情况。汉江白河段河道警长晏开和告诉记者,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以前该流域一直是陕西和湖北各管各的,无法形成合力,非法采砂、捕捞时有发生。如今,双方建立了联合商协机制,联合执法、河道监管已经进入常态化。据悉,为保护好这些河流,白河县共设立县级河长及警长14名,镇村级河长名,实现了“河流流到哪里,哪里就有人管;河流流到哪里,责任就落实到哪里”。“我在这里伴水而生,伴水而长,水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保护好这一方水,让河清水畅岸净景美,是我们发自内心愿意去做好的事情,也是必须要承担起的责任。”晏开和说,三年多来,通过严格的执法措施,非法采砂、捕捞得到控制,如今这里的水更清了,鲫鱼、红尾巴鱼、娃娃鱼也可以自由地生活在这里了。据安康市生态环境局白河分局白河水质监测站站长成景胜介绍,年在汉江出陕断面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溶解氧、浊度等共12项,监测频次为每4小时1次。根据常年监测结果显示,汉江出陕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质量,不仅事关万安康人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更事关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局和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重任,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汉江水生态。”安康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办主任刘昌兰在采访中这样说。的确,一路行来,安康护水人正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这里的山水田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汉江出陕最后一道关口。商洛:守住丹江“金饭碗”有花有水的地方总是那么让人向往。“秦岭最美是商洛”早已深入人心。而当你真正踏上商洛的土地时,这里的一花一草一世界仿佛都属于你。跟随车辆,记者来到了位于丹江上游的商洛市二龙山水库。俯视而下,整个库区的颜色是碧绿的,一个个小岛驻扎在湖心,碧波荡漾,风景如画。一条巡河快艇穿梭在库区,在湖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此地亦是这样美。如何守护好这般的绿水青山,就成了护河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与二龙山相伴已有22年的商洛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处水政监察室股长刘建斌就是守护在这里的护河人。他说:“现在城市人都在吃这个水,作为水源地保护人,我们一定要尽责。为了自己亦为了国家,保护好这方水,是责任也是最大的动力。”刘建斌说,如今来这里钓鱼的人少了,垃圾少了,管理的压力也小了。之前追着钓鱼人到处跑的景象再也没有了。“虽说人为的污染少了,但对一些自然垃圾,时刻也不能放松。”商洛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处水政检查员张伟说,要保护整个库区的生态环境,除了一些突击检查外,每天巡逻是必须的。比如就在5月1日那天,一场大雨后,湖面出现很多漂浮物,他们整整打捞了12天,用三轮车拉了多车才清理完。这对他们来讲都习以为常了。如今,二龙山水库在他们的守护下,水绿库清,让人流连忘返。二龙山水库管理处主任吕伟宏向记者介绍:“二龙山水库自年建成以来,为防洪保安、水力发电、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作出了贡献。如今,库区全面停止旅游,关闭农家乐21户,旱厕改造余户,退耕还林余亩,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告别了二龙山水库,记者一行来到了丹凤县丹江干流棣花段。丹江是长江一级支流汉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商洛市境内的秦岭山脉,流经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于丹江口市汇入汉江。在丹江干流棣花段流经的一个美丽古镇——棣花镇。“荷塘碧浪白鹭双飞,你的秀美醉了神仙……”《棣花之恋》歌中的表白,诉说的正是棣花的美。丹凤县棣花镇党委书记、镇级河长孙召怀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河道,我们每个月会以党支部或者党委联合的形式,组织一次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打捞河里的漂浮物和河边的堆积物等,只要河堤两岸一有垃圾就及时清理,水质因此变得越来越好。”如今棣花,可谓是“百里清水向东去,千亩荷塘碧中留”。据悉,丹江干流棣花段防洪工程完成投资万元,建成生态堤防米,修建固床潜坝6座,铺装堤顶米,安装护栏米。通过一系列的水生态修复,治水美村催生了“亲水”经济,水清了,村子美了,农民富了。“商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全市11条主要河流24个监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丹江等出境断面达到Ⅱ类水域标准。我们以最大的能力加大对中线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扛稳扛牢水资源保护的政治责任,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商洛市副市长、市副总河长李育江介绍。此外,商洛市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落实长江禁鱼10年行动,持续深化小水电、尾矿坝、重点流域等专项治理,常态长效整治“四乱”,让秦岭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更优美。“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守住丹江,就是守住了“金饭碗”。(记者张静)记者手记绿水青山,这是陕南三市的最大资源;护水守山,这是陕南三市最大的责任。护好一江碧水,守好万里秦巴,这就是陕南三市最好的“金山银山”。探汉江、访黄洋、走丹江……行走在陕南,我们每天听到的不是护水的故事,就是护河的故事。这其中,无论是王光俊在汉江源头上矢志不渝的坚守,还是寇正富夫妇在汉江边上的护河夙愿,抑或是刘建斌在二龙山水库舍小家为大家的常年守护……以及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和万千群众的辛苦付出……他们都是出于同一个夙愿,那就是要守护好陕南的绿水青山,让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向他(她)们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