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创始人是“白衣秀士”王伦,联合创始人是“摸着天”杜迁,第一批合伙人是“云里金刚”宋万和“旱地忽律”朱贵,风投是“小旋风”柴进。
白衣秀士,人如其号,是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他已经有秀才的功名在身,但在后来的读书考取功名的道路上,频频受挫,没有更上一层楼。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王伦胸中的恼火和憋屈越积越多。终于有一天爆发了,他再也不去考试了,一怒之下带着好友杜迁上梁山占山为王去了。
之前结识的豪门阔佬柴进给他们提供了创业启动资金,宋万和朱贵随后加盟创业团队,梁山泊事业初见规模。王伦一扫往日晦气,终于扬眉吐气,不再过那窝囊受气的的日子。
唐代的黄巢,参加进士考试,屡试不第,郁闷之下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后来果然杀进长安,称王称帝,成就了一番霸业。
晚清的洪秀全,更是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气得大病一场,发誓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了。后来成立了“拜上帝教”,带着一帮信徒,打下了满清东南半壁江山,建立了“太平天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
王伦没有前人后人的志向和能力,做不了他们那种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不敢大张旗鼓地招惹官军,只想低调闷头大发财,守着水泊梁山这个一亩三分地,安安稳稳地当个梁山泊土霸王,做个面团团富家翁。
然而,这一切随着空降兵林冲的到来慢慢发生了改变。
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太尉陷害,藏在江湖大佬柴进处避难。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柴进以梁山泊早期投资人的身份,介绍林冲去投奔王伦安身。
王伦大本事没有,自知之明和看人眼光还是有的,一眼就看出林冲非池中之物,志大才高,不是他们几个老兄弟所能驾驭了的。他便想像之前不收阮氏三兄弟一样,推掉林冲,只是态度要委婉得多,请客吃饭,送钱送物,毕竟林冲是风投介绍过来的。
无奈林冲已无路可走,苦苦哀求收留,杜迁等人又不懂领导的心思,也在旁劝。王伦只好给大家个台阶下,让林冲下山去纳个投名状来。
王伦与林冲可巧的是,林冲抢了一担财物是“青面兽”杨志的,两个人拼斗起来,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王伦饱读诗书,制衡的谋略还是能想到的,就想拉杨志也入伙,以便日后和林冲抗衡。
只是,杨志那时正一门心思地进京打点关系,找门路跑官,哪里愿意落草为寇。王伦笑了笑,也就算了,不但请杨志喝酒,还把财物还给了他。然后还算林冲纳了投名状,让他做了第四把交椅,位子还在朱贵之上。但是,这一番折腾,让怨恨深深地埋藏在了林冲心里。
从这可以看出,王伦本质还是个心慈手软的读书人,不是一个杀伐决断、心狠手辣的军政领袖。
王伦想拉杨志上山,杨志不同意,王伦笑笑就算了。而他的后任,梁山泊终极大BOSS宋江就完全不同。宋江想拉“霹雳火”秦明和“玉麒麟”卢俊义入伙,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一边用计整得他们家破人亡、身败名裂,无路可退,一边又以地位、美女、义气相缚,最后逼得他们乖乖就范,不得不上山,死心塌地的跟着宋江。
王伦明知留下林冲是个隐患,却碍于情面收留了他,还给了一个不错的位子,当成自家兄弟待了。再看看林冲的前任领导高太尉是怎么整治手下的:白虎节堂、野猪林、大军草料场,一环扣一环,治的林冲毫无还手之力,只有落荒而逃,最后逼上梁山。
跟手段毒辣、心肠狠硬的宋公明、高太尉相比,王伦只能算是一个面情薄、心肠软的老实人。
既然撵不走林冲,与其以后为其所害,不如“知其雄,守其雌”,以退为进,让出头把交椅,甘居其次,也能保相安无事。以创始人的草创之功、资格之老,山寨中文人谋士之稀缺,王伦日后在梁山泊的地位不会低,当在“智多星”吴用之下、“神机军师”朱武之上。
可惜,白衣秀士没有这个大智慧,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成果,过于恋栈,最后反被林冲所杀,身死名灭,一无所有。
这一点,王伦甚至不如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周通本来独霸桃花山,因不敌“打虎将”李忠,甘愿让出大寨主之位,和李忠成了好兄弟。周、李二人遇到鲁智深,都服他的本事,又想奉他为山寨之主,只不过智深看不上他们,不愿留下当他们的老大。
鲁智深做了二龙山的大头领,久闻宋江大名,居然和杨志、武松一起主动合并到梁山泊,投到宋江麾下。可见,胸襟气度这个东西和读不读书没有多大关系。
后来,晁盖一伙因智取生辰冈的案子东窗事发,集体上梁山泊求入伙。在内有隐患,外有强势的情况下,王伦如果能够当机立断,让出寨主之位,甘心辅佐晁盖,还不失日后的天罡之位,至少能保一身。
王伦与晁盖可惜的是,他私心太重,头脑太死,性格太固执,仍然故伎重演,不愿接纳众人。但其势已不可推却。林冲早就心怀不满,此时乘机发难,再加上吴用煽风点火,当场火并了王伦,夺了梁山泊。
常言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王伦既没有大量大才去容人服人,也没有毒辣手段去管人治人,确实不适合做一群英雄好汉、绿林豪杰的领袖。但他也绝非大奸大恶、阴险害人之辈,如高太尉、张都监、黄文炳等;平心而论,他只是一个没什么大本事还想占着高位不放的自私平庸之人。
梁山泊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发展于第二代领导人晁盖,大成于第三代领导人宋江,但实实在在地是创始于第一代领导人王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