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水浒传》中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直被读者忽视,虽然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读者却一直把他们当作符号般的存在不予理睬。实际上,他们是大片的绿叶,没有他们,根本衬托不出那些耍个人英雄主义的各路好汉,更不可能有什么梁山泊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作者笔下,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其喜怒哀乐生死欲求被最大程度地简而化之。他们,就是书中被称为“小喽啰”的山寨里的广大士卒。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几百个,其来去大都有交代,只有这么多的小喽啰,不知从哪里来。书中最早出现的山寨是少华山。当地猎户李吉介绍说:第二次出现的山寨是桃花山,刘太公介绍说:在梁山泊之后,第四次出现的山寨是二龙山,是曹正向失陷了生辰纲的杨志介绍的。……这些山寨动不动都有“五七百人”“四五百人”,换作现代军队编制大约相当于两个陆军营,其基本的后勤保障可不是个小事儿。其他不说,每天的吃喝,四季的衣住,都需要大数目的钱款补给。这些人又不事生产,全靠抢劫。但抢劫也不是路上拾钱,路上拦截客商,十天半月遇不上一次。进村骚扰吧,各村为了对付强盗都有自卫措施,风险很大,像少华山的陈达被史家村的史进捉住即是一例。想一想瓦罐寺的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吧,武功高强,独占一方,每日里吃喝仍不是那么宽裕;想一想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吧,要给鲁达盘缠,还要到山下去抢;想一想要交“投名状”的林冲吧,苦等了三天都没有成果。这些山寨,在没有大规模洗劫村镇的情况下,养“五七百人”该有多么不切实际。那么,我们好奇的是,在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招募士卒的情况下,这么多小喽啰从哪里来的?这一点儿,在写到第三个出场的山寨梁山泊时,有所交代。其士卒来源是“做下弥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原因是“躲灾避难”。可是,林冲正是符合这样的条件,王伦不收留。好吧,林冲名头太响了。那些老实巴交的村民肯定避之唯恐不及,只有阮氏三兄弟这样山寨旁边的混混,才适合入伙,可他们闻听王伦气量狭小也没有去。那么,王伦那“五七百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天南地北的逃犯都赶过来投奔?当时的梁山泊还没有这样的名气和吸引力。还有第二种情况,像史进那样跟官府决裂后带着自己的庄客一同进了山寨。但也有问题,庄客都是家有老小的农民,是不是都愿意进山当强人?即便是都愿意,数量上凑够“五七百人”也不现实。为什么?想想当年陈胜、吴广仅仅人闹事,就已经是惊天动地影响两千年历史的大事件,“五七百人”的山头也应该是大宋朝的国家级事件了。可是《水浒传》中这样的山寨却稀松平常,让人感觉占山为王的门槛很低。第三种情况最有可能一下子拥有众多士卒,即朝廷军队成建制的哗变、或者被俘投降。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山寨规模庞大实力强盛时,如梁山泊后期,但在山寨草创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是利用宗教会众大面积招募士卒,这也是历史上很多造反者善用的方法,但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生长方式很多,不是非要占山为王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有学者认为还应该加上罗贯中,这里不讨论)参加过反元朝的斗争,他很清楚他的老板张士诚当年“占山为王”时,也不过十八个人,而且都是子弟与友人。而史书所载的宋江起义,也不过是三十六人聚集。可见,《水浒传》是一本文学书,写出那么多小喽啰只是为了造势,营造轰轰烈烈的氛围,好沸腾读者的热血。因此,作者只管信手列出个数字,却无法从生活逻辑上叙述,所幸读者的注意力也不在这里,几百年来,就这么一路热热闹闹过来了。但现实不是文学,每一个人都并非生而为符号,怎么可能像孙悟空身上的毫毛吹一吹就有人形、收一收就了无痕迹呢?即便是一个小喽啰,他的生活轨迹也一定是清晰的和独有的,他的故事也一定是血肉饱满的。话说回来,我们不能跟文学家较真,他给我们来点儿夸张,来点儿渲染,来点儿虚构,只是让我们感觉到更好玩而而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84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