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才子金圣叹曾对林冲有过这么一句评价:“林冲,毒人也,太狠。”初看《水浒传》时一头雾水,林冲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怂人吗?窝囊到家了,也就风雪山神庙威风了一次,他到底狠毒在哪呢?
素材来源于网络
等细看《水浒》,才发现金圣叹所言非虚。林冲的狠毒并非像大家理解的表面上那样既凶又恶的流氓,而是深入骨子里的一种狠辣的人生态度。所以林冲平时表现出一副怂样,但不能真把那当成是林冲的真面目。金圣叹人情练达,才能第一个发现林冲狠毒。
一、林冲狠在何处?
金圣叹称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总结一下,金圣叹认为林冲“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故而是一位狠人。关于算不算得到有一定的争议,因为林冲显然没有算到自己的仕途发展,他一开始是绝对不想落草为寇的,一切皆是被时势所逼,落得个妻离子散。那么林冲恐怕也没有算到梁山后来走上了招安路线,自己又戏剧性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大将。
虽然很难称林冲“算得到”,但说他“熬得住”、“把得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谓“熬得住”与“把得牢”,文雅一点去解释就是林冲甘受寂寞,也大多时候能明白自己的定位。再说白点,其实就是林冲极其能忍,也就是大众印象中的“懦弱”。
比起梁山其他快意恩仇的好汉,林冲的做派确实称得上是懦弱。但不能否认的是,林冲又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能忍。要知道,林冲的本事是非常高强的,日后在梁山也是高居五虎将。放眼《水浒传》全书,林冲的武力也差不多可以称得上是天下前十。
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林冲就能在朝中斗得过那些政客权贵,但起码林冲凭本事保护全家恐怕问题不大。大不了林冲不做这个狗屁禁军枪棒教头,再带着妻小去找个大户庄园当武师。
反正枪棒教头又不是什么高官,只是国家聘请的一个教练而已,八十万禁军甚至还不止林冲一位教头,说不定光是枪棒教头就有几十号人呢。算下来,说不定给庄园当武师反而能挣得更多。
但是,林冲有心发展仕途,想要在国家平台施展自己的一身抱负。因此,林冲刚准备暴打欺负自家娘子的流氓,一见流氓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是高俅的养子,林冲惹不起,纵然心中怒火万丈,林冲也不敢真的动手。
林冲一时服软倒也正常。但林冲在江湖兄弟鲁智深面前不想丢了面子,说自己本来打算暴打一顿高衙内,但考虑到高衙内也不知道林娘子是自己的老婆,加上高俅是自己的上司,所以暂且放了高衙内一马。鲁智深是看不下去了,觉得高衙内欺人太甚,怒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林冲立即迎合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人劝了,权且饶他。”
高衙内知道了林娘子的身份,但还是不卖林冲面子,一心想让林娘子就范。于是他又设计让林娘子来到陆虞候家中,与自己同处一室。林冲得知此事,气势汹汹跑到陆家兴师问罪。本以为林冲要毒打一顿高衙内,然而林冲到了扶梯前故意大喊了一声:“大嫂开门!”高衙内一听林冲来了,慌忙跳窗而逃。
以林冲的本事,撞开门简直轻而易举,根本不需要有人在里面开门。那么说到底,林冲叫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高衙内有逃跑的时机,避免直接撞见高衙内。不然的话,两边都尴尬。林冲直接撞见高衙内,是揍他还是不揍他?如果揍他,仕途尽毁。如果不揍,这件事一旦传出去,林冲还有何面目在江湖立足?
那么反过来想,林冲在盛怒之下,心思还能如此深重,甚至将深爱的夫人也当成自己的筹码,试问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可见林冲确实称得上是“把得牢”的狠人。回过头再看林冲说自己不会再饶过高衙内,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相比之下,鲁智深要比林冲快意得多,手段也凶恶得多,但这些都是外相,内心中实际上并没有多么狠辣的心思,甚至还有些慈悲之心。而林冲则恰恰相反。
但高俅父子平日作威作福惯了,林冲终究难以相抗,他的妥协让步并没有换来安全。林冲因误闯白虎堂被发配沧州,临行前林冲决定休掉林娘子。很多人认为这是林冲为林娘子的未来着想,其实不然,林冲更多是为了自保。
古代休妻相当于违天地之誓,林冲被刺配沧州,虽然是边境,但其实也没那么偏远,林娘子大可以带着细软追随。就算不随行,也犯不着闹到休妻这一步。林冲的好友、同僚都在劝林冲,但林冲坚持要写休书。
林冲深知林娘子已经被高衙内看上了,林冲不敢再与林娘子有太多瓜葛。人家随便动动手指头,自己就得刺配边疆,如果自己还与林娘子腻在一起,日后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与其如此,不如早点休了老婆,日后前妻不论嫁给谁都与自己无关,高家自然也不会再为难自己。按林冲说法,就是“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后来林冲在发配沧州的路上被董超、薛霸百般欺凌,以林冲的本事,即便带着枷锁,但弄死董、薛不算难事。但林冲全都忍下了,为的是配军后能在军中获得一定的功绩,重新博来一定的地位。事实上,林冲是很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正如杨志在大名府那样。不过林冲不知道董、薛二人打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人活着到沧州,二人在野猪林对林冲突然发难。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鲁智深出手,林冲恐怕还是凶多吉少。但当鲁智深想杀死董、薛出气时,林冲却拦住了鲁智深,要让鲁智深放二人一条生路。如果董、薛二人真的死了,那么林冲连配军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跟着鲁智深一起浪荡江湖,未来大概率落草为寇。林冲可不想落草,起码当下不想。林冲为了去沧州,宁可继续受董、薛欺负。
当然了,重义的鲁智深没给董、薛继续加害林冲的机会,硬是跟董、薛一直到沧州附近数十里才回东京。不管怎么说,此时林冲的表现绝对称得上是“熬得住”。要换其他梁山好汉,心一发狠,董、薛二人早就人头落地了。
二、林冲毒在何处?
前面说了林冲之“狠”,狠在内心深处,狠是出于对光明前途的极度渴望。那么他毒在何处?就像金圣叹所说,林冲毒就毒在“做得彻”。林冲的彻底黑化是在“风雪山神庙”事件之后。林冲发现自己已经心狠到如此地步,但一味忍让并没有带来光明的前途,反倒前路越加灰暗。
于是林冲黑化了,或者说,真正变“毒”了,甚至有些不择手段了。由柴进推荐,林冲决定到梁山泊落草为寇。林冲辗转来到梁山好汉朱贵的酒馆,在酒酒馆中写下“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我们还是能看到林冲对发达的极度渴望。
当时梁山之主是白衣秀士王伦。王伦觉得林冲武艺高强,本不想收林冲当头领,但又不好驳了柴进的面子,于是要求林冲献投名状。所谓投名状,就是劫杀一个人,然后沦为通缉犯,以此来昭示落草的决心。
投名状是极其不道义的,说白了就是滥杀无辜。但林冲此时无处可去,为了入伙梁山,林冲真得到处找人劫杀。不过林冲运气实在不行,一直没能找到人影,直到杨志的到来,林冲不顾一切冲了上去,二人大打出手。当然了,最后林冲没杀死杨志,反倒借这个机会与杨志结识。而王伦也没继续难为林冲,让林冲坐上了梁山第四把交椅。
客观说,王伦对林冲是有恩的。尽管王伦难为过林冲,但好歹最后还是给林冲提供了安身之处。然而林冲是如何回报王伦的?当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一行人上山,林冲很快意识到他们才是能成大事的。林冲马上暗通款曲,向晁盖输诚,还大言不惭说自己只是看不惯王伦的心胸狭隘。
就算王伦心胸狭隘,不愿意留晁盖等人,可总归是收留过林冲的,林冲没有任何立场背叛王伦。但林冲为了山寨前途,也是为了个人前途,尤其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山寨中的座次,还是配合晁盖火并王伦。林冲手刃了自己的恩人,又将寨主之位让给了晁盖。
林冲在这件事上没有半点仁念,称得上是“做得彻”。不过最能凸显林冲“做得彻”的,还是高俅被梁山俘虏这件事。宋江想利用高俅与朝廷搭桥牵线,自此受朝廷招安,成为朝廷大将。值得一提的是,林娘子后来被高衙内逼死,按说林冲与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更别说林冲落草都是高家害的。可偏偏林冲对此没什么反应,甚至还在日后欣然成为了宋军先锋大将。
林冲一心都扑在飞黄腾达上面,根本顾不上报仇。而老版《水浒传》电视剧在这里做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变成了林冲不愿受招安而被气死,鲁智深也心灰意冷。大概是连编剧都看不下去原著中的林冲形象了。
三、鲁智深对林冲态度的转变
关于林冲的变化,林冲的老朋友其实看在眼里,尤其是鲁智深。其实《水浒传》中有一处细节值得推敲,鲁智深在野猪林时全程没有透露自己的名姓。董超、薛霸见突然冒出的和尚坏了好事,自己还可能被上层责罚,于是就一直揣摩半路杀出的野和尚到底是谁,但二人都吃不准他的来头。
然而林冲见鲁智深离去后,竟主动说出了和尚的来历,林冲道:“相国寺一株柳树,他连根也拔将起来。”虽然林冲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林冲提供的这个线索,和说出“鲁智深”三个字没有区别,天下几个人能倒把垂杨柳?何况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事在东京黑社会非常出名。
前面说过林冲心思沉稳严密,他会想不到这一点吗?说白了,他就是故意的。向董超、薛霸表态自己与黑社会划清界限,有人救我那是情分,不代表自己与贼和尚是一伙人。林冲这么一说,可害惨了鲁智深。鲁智深只好再度浪迹天涯,直至落草二龙山。
自此之后,鲁智深与林冲的关系就淡了。即便日后同在梁山做事,鲁智深对林冲也没有半点亲昵,对其敬而远之。与电视剧不同的是,小说中的鲁智深可谓看透了林冲为人。
如果说王伦只是在利用林冲,那鲁智深总归是对林冲付出真心的,结果也没得到好报。林冲极度自私,造就了他狠辣的性格。某种意义上说,林冲其实是梁山高手中的异类。
下一期视频将讲一讲赤诚单纯的武松为何没像李逵一样成为宋江的迷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