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水浒传中是作者用笔墨最多的一位好汉,号称武十回。喜欢水浒的朋友都喜欢问这样的问题,历史上有武松这个人吗?根据各种资料显示,在北宋末年,确有叫武松的的义士,并且还是两个,作者把这两个武松事迹融合成一个武松的形象。
《大宋宣和遗事》要说这个问题,先要说说《大宋宣和遗事》,这本书是讲史话本,南宋无名氏创作。从该书的内容看,史书的元素比较足,讲了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出现负面效应,徽宗的荒淫无度,宋江三十人起义,蔡京祸乱朝纲,最后靖康之变,定都临安。框架上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当然这本书也有文学色彩,并非官方的史书,可以定性为民间纪实性报告文学。
张叔夜《大宋宣和遗事》中提到宋江三十六人起义,列出了名单,其中就有武松。史学界认为,这本书中36人姓名是可靠的,也就是这36人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这本书中提到,宋江起义并不是占据水泊梁山,而是四处流动打游击,主动活跃于山东江苏一带,在海州(今连云港)被张叔夜伏击,起义失败。
邢台清河的快活林作为宋江起义重要成员的武松是哪儿人呢?是清河县人,今河北邢台。河北省燕赵历史名人评选活动中,武松与廉颇、荆轲、张飞、赵云等人并列“燕赵八英”。中国民协命名清河县为“中国武松文化之乡”。《清河县武松、武大郎的传说》,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命名都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因此说:宋江36人起义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武松是河北邢台人。
杭州府志那另一个武松是何许人也呢?说起来很巧,同时期内,还有另一个义士,也叫武松,重名了。根据《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等地方志记载,武松原为北宋时杭州提辖,曾浪迹江湖卖艺为生,“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赏识武松的武功和人品,提拔他当都头。不久,因表现突出被提为提辖。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而被迫“下课”。武松自然也被赶出衙门。
杭州武松墓当时继任杭州新知府的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在杭州任上为非作歹,人称“蔡老虎”。百姓怨声载道,武松更是对其恨之入骨,于是身藏利刃,潜伏在蔡府门前,待蔡鋆出门之际,突然冲上去猛刺蔡鋆,当即杀死了蔡鋆。官兵蜂拥围攻捕获武松,不幸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其于西泠桥畔”。武松刺杀蔡鋆也被称为武松杀虎。
武松打虎我们看一下这个杭州版武松与邢台版武松是不是同一个人呢?从地方志的描述中看,明显不是一人。邢台武松没当过都头,参加过宋江起义。而杭州武松街头卖艺到当杭州都头,后提拔为提辖,后重新流落街头,再刺杀蔡老虎,最后被捕惨死狱中,两个版本的武松人生经历没有一点重合。
有没有可能邢台武松在起义失败后,到了杭州呢?宋江起义被张叔夜伏击被迫接受了招安,然后朝廷把36人分别安置在不同地方当小官,也有一种说法是让宋江一伙参加征方腊,但无论如何邢台武松不可能流落街头。另外杭州地方志中记录杭州的武松“非盗也”,就是说这个武松没参加过起义,一直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临安县志水浒充分吸收了这两个版本的武松,创作出一个更加丰满的武松形象,其中起义部分(杀嫂、刺配、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三山归梁山)主要来源于邢台武松,当都头、征方腊这部分主要吸取杭州武松的事迹。邢台人讲武松大多数是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之类的故事,而杭州人讲武松大多数是除蔡老虎及单臂擒方腊等故事。而很多山东朋友和其他地方的朋友以为武松是山东好汉,严格地说,两个版本的武松都不是山东人,但水浒中的武松成名于山东的景阳冈打虎,但这段故事靠不住,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武松打虎真实发生过,更多学者认为打虎是卞元亨(施耐庵的朋友)打虎改编而来。但山东是武松第二故乡,山东人性格豪爽仗义却与武松十分相似,因此山东及其他许多地方的许多朋友也把武松当成山东人,是有原因的。
今日一悟:武松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更多的读者心中有一个顶天立地、侠肝义胆、快意恩仇、铮铮铁骨的好男儿——武二郎,他融入五十个民族的爱,因此武松属于中华文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