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井蛙(作者原创授权)

名著《水浒传》中,杨志先是失了花石纲,亡命天涯,后遇大赦,收拾一担金银到东京活动,想重谋制使之职,不料被高俅大骂而出,身无盘缠,欲卖宝刀,却又遇到牛二纠缠,一怒之下,杀了牛二,惹上人命官司,得亏开封府上下周全,重罪轻判断,刺配大名府,幸得梁中书“赏识”,押送生辰纲,不料又被吴、晁等人劫持,欲寻短见却又心中不甘,只能再次开溜。

杨志人生最大的追求是“指望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如果杨志能顺利把生辰纲送到东京,交割完毕回到北京,以后梁中书可能会给他这个机会,可惜他这一趟差使又办砸了。

他还有没有这个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杨志失了生辰纲,落草二龙山,然后三山聚义入股梁山,在一心一意要受招安的宋江手下干,这个机会真有。

但是杨志有没有这个战力,会不会把握这个机会呢?

杨志位列梁山五虎之后、八骠之一,论马上马下和箭术之功力,他真有这个能力。且看《水浒》中杨志交过手的有以下几人:

对林冲,两人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被人叫停--算是平手。

对周谨,两个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肩胛下一点白--完胜!

对索超,两人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斗到五十馀合,不分胜败--也是平手!

对鲁智深,两个就在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直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又是平手!

对呼延灼,两个斗到四十余合,不分胜败--还是平手!

对张清,“张清手拿石子,喝声道:‘着!’石子从肋窝里飞将过去。张清又一石子,铮的打在盔上,唬得杨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算是“完败”!

对李明,“四个人约斗到三十余合……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回马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把李明闪下马来……这杨志手快,随复一刀,砍个正着”--杨志完胜!

对秦英,书中没有交待回合数,“只见杨志大喝一声,只一枪,将秦英搠下马来”--杨志完胜!

林冲、鲁智深、呼延灼皆为马军五虎,杨志能与三人战平,说明杨志武功在梁山将中还是非常可以的。但是,梁山攻打东昌府时,杨志与没羽箭张清一战的表现,似乎又成了他的硬伤:“张清又一石子,铮的打在盔上。吓得杨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而同与张清交战的呼延灼、索超、徐宁都受石伤,却也没有吓得“胆丧心寒”。据此,有人说杨志上了梁山后,人在曹营心在汉,而且与晁盖、吴用有旧怨,不屑于与群寇为伍,所以与官军将领作战是出工不出力,“胆丧心寒,伏鞍归阵”是有意在表演和逃避。

我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杨志与晁盖、吴用有旧怨不假,他对于失去生辰纲一事却是耿耿于怀,三山聚义打青州一节有这样的描述:杨志与宋江见面,“杨志起身再拜道:‘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义相留:为是酒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杨志说的“天下第一好事”,应该是一语双关,明的是说梁山如此壮大,是天下第一好事,暗里则是指晁盖、吴用劫取生辰纲,对于晁、吴等人来说确是好事,对于杨志来说却是改变命运的一次大劫。所以,当“杨志举起旧日王伦手内山前相会之事。众人皆道:‘此皆注定,非偶然也!’”而“晁盖说起黄泥冈劫取生辰纲一事,众皆大笑”。杨志提梁山第一代寨主王伦,明显是给晁盖上眼药,晁盖马上接着说生辰纲,是给杨志伤口上撒盐,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却是有隔阂。但要据此判断杨志出工不出力,则有些牵强,比如,杨志与同是官军将领,跟随童贯征讨梁山的“八都监”之一李明作战时,是毫不手软、干净利落地将李明斩了!难道杨志早就知道张清要上梁山,而李明上不得梁山?

我想,杨志还是想在作战中有所建树的,他想把握住每次机会,实现自己人生理想。

但是,细读《水浒》,梁山群雄经历大小战斗无数,但真能称得上“边廷”上作战的,只有征辽系列之战才算是吧。可在征讨辽国时,杨志武艺虽高,但很少有战场杀敌斩将的机会,也仅仅在攻太乙混天象阵中的火星阵时有所表现,而且还只是担任呼延灼的副将。

杨志一直指望在边廷上一枪一刀相博,但施耐庵就是不给他这样机会。当然,历史上,宋江在接受招安之后,也从没有带兵抗战辽军。至于征讨方腊,似乎是有的,在《水浒》一书中,这也是梁山众将打得最惨最烈、损失最大、最受朝廷肯定的战役。但是,就是这样的机会,施老先生也没给杨志,在随军征完田虎时、王庆后,再征讨方腊时,杨志刚刚渡过长江,便因患病被寄留在丹徒县,未能继续随军征战,现实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最后竟然窝窝囊囊地病死在丹徒县。

施耐庵为什么不给他这样机会呢?

杨志乃“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家族忠心报国的荣誉,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DNA上,所以他的理想是“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我们可以怀疑他的情商,也可以怀疑他的智商,但是,我们却不应该怀疑他的忠诚,一部《忠义水浒传》,梁山将,要说对朝廷自始至终最为忠心的,除了杨志再无他人了吧?!

但是,施耐庵写《忠义水浒传》,表面上虽然是“忠”字当头,但实际上突出的却是“义”。在施老先生眼里,一个昏君当道、小人弄权、泼皮横行、百姓无奈的社会,怎么能让杨志这样的忠良之后对它效忠,又怎么样对它效忠呢?

所以,最后病死在丹徒县,也许是杨志最好的归宿吧。

可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