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是个人人都喜爱的人物。他锄弱扶强、抱打不平;疏财仗义、义气深重;武艺高强、能征善战。
鲁智深曾是北宋精锐之师种家军的大将,后来是二龙山的大头领,上梁山后为十大步军头领之首。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这与武松打虎一样,是孺妇皆知的经典。
鲁智深有一颗慈悲怜世之心,与佛颇有渊源。他曾说自己因杀人太多,宁愿出家为僧。
花和尚与人相斗,大多以平局收场。瓦罐寺外与史进步战二十余合,未分胜负;二龙山下与杨志斗四五十合,不分高低;桃花山下与呼延灼马上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轩轾;最精彩的应该是杭州城下与方腊国师宝光如来邓元觉的那场大战了。
一,花和尚大战宝光和尚
宋江率梁山人马征剿方腊,一路夺取润州、常州、苏州、秀州,直杀到杭州城下。
杭州主将是方腊大太子南安王方天是。他手下有方腊加封的四大元帅大将军:
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护国大将军司行方。
这邓元觉,是一个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五十余斤。
花和尚鲁智深首先提着禅杖,步行搦战。大骂:"蛮撮鸟们,出来和你厮杀!"
当时开城门,放吊桥,那宝光国师邓元觉引五百刀手步军,飞奔出来。
(鲁智深大战宝光)鲁智深见了道:“原来南军也有这秃厮出来。洒家教那厮吃俺一百禅杖。”
这花和尚直爽得可爱。自己一光头竟说别人"秃厮"!就这样,"鲁秃"和"邓秃"在杭州东门外厮杀起来,大家都盯着战场,看谁更"秃出"!
邓元觉与鲁智深身材武器都非常相似,武功实力也相差无几。两人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两人见了,也不打话,轮起禅杖,便奔将来,宝光国师也使禅杖来迎。两个一齐都使禅杖相并,双方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袅袅垂杨影里,茸茸芳草郊原外。两条银蟒飞腾,一对玉龙戏跃。鲁智深忿怒,全无清净之心。邓元觉生嗔,岂有慈悲之念。
杭州东门外,一对禅杖往来不休;南国日照下,两颗光头耀眼生辉。
一场罕见的恶斗,看得两军骇然失色;看得石宝目瞪口呆;也看得武松焦躁不安!
行者武松担心自己的好兄弟有失,挥舞一双戒刀助阵。宝光和尚见两个并一个,拖了禅仗,往城里便走。
如果武松不助阵,鲁智深与邓元觉再斗下去,结果会怎样?
二,鲁智深的武力
鲁智深使一条六十二斤五尺长的水磨禅杖,也善用戒刀。其拳脚功夫十分了得,而且力大无穷!
鲁智深作战勇猛,杖法精湛。林冲、呼延灼、石宝等好手都夸赞过使禅杖的花和尚。
步战史进、杨志,二人都赞叹鲁智深刀法不凡,武艺高强!
而且,鲁智深爆发力惊人。苏州城巷战,三大王方貌急急披挂上马,遇到鲁智深,一禅杖打来,方貌便抵挡不住而回,被武松赶上一刀,掠断马脚,砍下人头。后来,武松与包道乙交手,被包道乙砍断胳膊,好兄弟受伤,鲁智深大怒,一禅杖打过去,不但救了武松,而且将包道乙的宝剑也抢来了。
鲁智深固然武艺出众,但耐力是其短板。瓦罐寺面对崔道成和包道乙,鲁智深因赶路疲劳和腹中空虚而败阵,后来在得到史进的食物和帮助下,才成功复仇。
所以,鲁智深与人对战,一般上限就是五十合左右。
三,邓元觉的武力和职位
宝光和尚邓元觉使一条五十余斤的铁禅杖。宝光的禅杖比鲁智深的轻了十来斤,但五十斤也是重兵器,这也可以看出,邓元觉也力量很大。
宝光和尚是方天定麾下四大元帅之首。
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护国大将军司行方,这四个皆称元帅,封赠大将军名号,是方腊加封
石宝、厉天闰、司行方三人可让梁山好汉见识了其厉害。
石宝先后击杀了急先锋索超、火眼狻猊、丧门神鲍旭、铁笛仙马麟、锦毛虎燕顺;厉天闰一刀斩杀小霸王周通、一枪刺死没羽箭张清;排名最末的司行方三十回合就斩了插翅虎雷横。
这三人的武艺,都不在梁山五虎大将之下。宝光能够排名在这三大梁山克星之前,可见其武艺非同一般。
鲁智深虽是梁山步军之首,马上作战能力也属顶级,但要说其武艺高于关胜、林冲等人,也没有战例支撑。
四,谁更胜一筹?
杭州东门外,花和尚与宝光和尚大战五十余回合。
观战的石宝对方天定说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一对敌手!”
方天定和石宝惊叹鲁智深武艺高强,但他们也看出邓元觉的武功实力不在鲁智深之下,完全没有为国师担心的必要。
而城下宋军中,行者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便舞起双刀,飞出阵来,直取宝光。
武松是步战行家,一看战场形势,便知道再斗下去,鲁智深便会因耐力原因而渐渐不利。所以"恐有疏失,心中焦躁"。便不顾了面子与武德,上前助阵。
武松步行上阵赶走宝光后,方腊阵中猛将贝应夔才挺枪跃马,接住武松厮杀。结果被武松抢住枪杆,拖下马来,一刀剁下人头。
宝光和尚可是方天定的左膀左臂,方腊的护国国师。如果战场形势对邓元觉不利,石宝与方天定岂会袖手旁观,不率先派人支援?
可见,杭州东门外的这场大战,宝光和尚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图片来自网络)
(坚持原创,读得其乐)
(主要参考资料《水浒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