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老大作为山寨中的领头羊可谓风光无限,倍儿有面子。但是在这风光的背后却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二龙山原寨主邓龙据本人不完全统计,在书中有三位老大惨死,他们分别是梁山的王伦、晁盖以及二龙山的邓龙。对于邓龙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印象了,王伦和晁盖二人的知名度性对高一些。晁盖在死后,被宋江尊为梁山泊的创始天王,他的灵位被摆在忠义堂上祭祀,四时香火不断。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晁盖王伦作为梁山泊大寨的创始人则惨了很多,梁山泊上唯一的一次火并就发生在他主政时期,他被当时的四当家当中数落后用利刃杀死。后上梁山的好汉们只知道山上有晁天王和宋公明两位哥哥,极少有人提起白衣秀士来,即便提起他来也是被当做反面教材来用。同样是老大,为什么王伦混得就这么惨呢?在林冲杀死他之前说的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王伦之败败就败在无大量、无大才上,这样的人是做不得领袖的。无大量则不能容人在最初王伦是很有优势的,梁山泊是比较早的土匪组织了,江湖上有声望,柴进还在不遗余力地支持它的发展,梁山泊的地理条件也明显优于其他同一时期的山寨。可是在王伦时期,梁山泊的队伍始终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多了一个林冲。即便是林冲上山也没那么容易,最初王伦看到柴进的推荐信欣然应允。但是随着林冲把自己的事迹说出来,王伦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在他看来,这林冲是大地方东京来的,有见识有本事,他怕林冲看破他们的本事夺了他的寨子,想到这里他也顾不得柴进的面子和江湖义气了,执意要赶走林冲。历经了很多波折,林冲还是留了下来,但是这件事留下了两个后遗症:一是林冲始终怨恨在心;二是嫉贤妒能的名声传播出去了,没有人才投奔。王伦的邻居三阮兄弟早就有做土匪的意愿,就是因为王伦名声不好,迟迟不愿意入伙。杨志即使走投无路也不愿意去梁山泊受气。后来,终于有人愿意上山了,晁盖等七个人一起来投奔,这可吓坏了王伦,自己这一方一共才五个人,除了林冲剩下几人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这七个人来了若是想鸠占鹊巢,那自己就悲剧了。这就是王伦的想法,遇到事情总是忘最坏处想,极度的不自信。他不是不愿意接纳别人,只不过是不喜欢接纳比自己强的人,宋万不就是后来加入的吗?在这方面他做得不如桃花山的周通,周通这个人虽然不通文墨,但是为人却比较豁达明理,他遇到比自己强的李忠后,立刻就将位置让给了他。自己做一个自在快活的二当家。但是王伦却没有这样的肚量,他容不得人才、容不得强于自己的人,这样的人若是去过普通人的日子还凑合,但是作为山寨之主那就危险了。无大才则不能长久王伦是个读书人,满腹经纶,但是他的学问也就仅限于寻章摘句上,对于治理山寨,发展土匪组织,做个长远规划这些方面则一窍不通。总结起来说就是王伦这个人没有大才,从他创立梁山泊一直到他自己惨死,梁山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才引进,也没有山寨的具体建设。守着梁山这个宝地,他没在梁山上大兴土木,任凭谁来投奔,都以没有房屋等为借口,赶人家下去。守着水泊,却没有一只像样的水上力量。至于长远目标,无非就是占山为王,大秤分金、小称分银这种低层次的满足物质需要的目标。正是因为没有长远目标,王伦在梁山上过上了小富即安的生活。这种生活完全没有必要扩大规模,只要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想法是有弊端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林冲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不甘心永远做个土匪,他希望以此为跳板,以图将来的发展。王伦就成了绊脚石,那么他离死亡就不远了。其实,用林冲大量、大才的标准来衡量梁山上的三人寨主很恰当:第一任寨主王伦无大量、无大才,梁山在他手上创建,他却不能守住基业,最终自取灭亡。第二任寨主晁盖有大量、无大才,梁山在他手上扩大,但是他却把握不住梁山的前进方向。第三任寨主宋江有大量、有大才,梁山在他手上走上了巅峰,可惜宋江只有忠义之才,却没有枭雄之志,最终葬送了梁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9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