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叔导读:解读梁山好汉归降朝廷的重要性,其实网上很多。比如,兵力、地理位置和成员构成比例等等。今天刀叔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剖析,去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场景。
宋徽宗宣和元年(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
宣和三年(年)二月,攻取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古邳镇东),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西南海州区)。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当然了,这个是正史,宋江就是个刘邦式的“地痞流氓”,却没有刘邦的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
在《水浒传》小说中,同正史记载不同的是梁山好汉将最终都归降了朝廷。虽然最后成了朝廷的炮灰,保家卫国、除暴安良的义举感人肺腑。
那么,梁山好汉为何要接受招安?同时作为作者(施耐庵),为何一定要安排梁山好汉归降呢?需要肯定的是,施耐庵对于梁山好汉最终归降朝廷,绝对没有任何私心,招安是最好的结局。至于为什么?最后再说。
对于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来讲,认定招安是最好的结局,无非两点——军事力量,人员构成。
刀叔以前通过算过,在梁山最鼎盛时期,算上非作战人员,梁山约有十二万人(严重怀疑梁山是怎么乘下的)。十二万人,到底算不算多?相当于八分之一的大宋禁军?
这话是不能乱说的,八十万禁军是个虚数,梁山十二万人马更是虚数,更不能穿越到春秋战国动辄几十万的茬架。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在征讨梁山的过程中,无论是关胜还是呼延灼,再者如黄信之流,大多数是州府提辖,团级干部居多,唯一的一个师级干部(秦明)却倒戈的非常快。
从朝廷派出的领兵将领就能看出,大宋朝根本没有把梁山放在眼里。要知道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不过是派个中将,当然,扯远了。
再说人员构成,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宋江派掌权,二龙山安抚,降将派主流,这是对将最基础的认知。作为领导人,招安符合宋江的诉求,也符合着降将派的需求。招安,或许在梁山没有大聚义之前,就已经画好了终点线。
如果就以上这么分析,今天说的就是废话了,现在刀叔给你讲重点。
搞清楚作者为何让梁山接受招安,其实不需要研究宋江的身份,你只需要了解“水泊梁山”到底如何而来。
梁山泊是后晋开运元年(年),黄河决口于滑州,洪水淹没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流入汶水,然后才在梁山周围形成湖泊。这样,才有了后来王伦、晁盖和宋江的革命根据地。
然后呢?你需要知道黄河在山东这个地方,屡次改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估计就是民国时期那位校长了。
南宋建炎二年(年),东京汴梁守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新河道经滑县南和濮阳、东明两县之间,再经山东省鄄城、巨鹿、嘉祥、金乡诸县汇入泗水,由泗入淮,夺淮入海。
也就是说在年,梁山泊“断流”了。那么撑死了到年,梁山泊也得成一个小土山。
你说这帮“好汉”还玩毛线?
不知道这个解释,您是否能够认同。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