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东京卖刀这一节,充分展现了杨志的性格特征,是杨志人生历程中一件很出彩的事情。

小说第十七回,杨志在二龙山下第一次遇见了鲁智深,两人就在松树林里,有了一场恶斗。

小说写道,禅杖起如虎尾龙筋,朴刀飞似龙鬐虎爪,两人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鲁智深见杨志武艺高强,便卖了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道:“且歇!”

于是,杨志和鲁智深两个便都住了手,说起话来。

鲁智深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

杨志答道:“洒家是东京制使杨志的便是。”

鲁智深又问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

杨志答道:“你不见俺脸上金印?”

鲁智深笑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

我们从鲁智深与杨志的这番对话中,不难看出当初杨志在东京城卖宝刀怒杀牛二的往事,在江湖上应该是很出名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杨志的手中,真的有把祖传的宝刀吗?

从小说的前后描写来看,杨志手中那把祖传的宝刀,可以说是若有若无,说有时却了无踪影,说没有时却又在眼前。

各位看官可能要说了,你这样讲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其实未必。

因为,杨志手中这把若有若无的宝刀,实际上是小说编写者写作时出现的一个破绽而已。

我们先来看小说第十二回,杨志出场时的三段描写。

第一段描写,是讲杨志上东京打点自己的前程,路过梁山泊时的情形。

小说写道,林冲连续三天在梁山下设伏,指望着能纳个投名状好在梁山上落个脚。但是,一直等到第三天的下午,才碰到一个挑着一担行李的伙计。可那个伙计一见了林冲,扔下行李撒腿就跑了。

林冲他们正要把那担行李挑回梁山,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挎口腰刀,挺着手中的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哪里去了?”

林冲正愁找不到投名状,肚子里面窝着一团无名火,见杨志这样急吼吼地冲过来,便也不答话,只是圆睁着怪眼,倒竖着虎须,挺着朴刀,抢将过来斗这个大汉。

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两人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

第二段描写,是讲杨志离开了梁山泊,来到东京城时的情形。

小说写道,杨志离开梁山,不数日便来到了东京城。

入得城来,杨志就寻了个安歇的客店。杨志在店里放下行李,解了腰刀、朴刀,便叫店小二将些碎银子,去买了些酒肉吃了。

从小说的这两段描写来看,杨志的手中应该是没有那把宝刀的。杨志使用的当家武器,主要是条朴刀。另外,他的身上还挎了口腰刀。

所以,杨志到了东京城的客店里,放下行李之后,还要解了那腰刀和朴刀。

如果杨志手中真的有那把“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的宝刀,那么,杨志就犯不着在梁山脚下,要费这么大的周折,拿着朴刀,同林冲斗上个三十来合了。杨志只需拔出那把宝刀来,一刀砍将过去,哪里还有不胜林冲的道理?

第三段描写,是讲杨志东京城卖刀的情形。

小说写道,杨志在东京城里买上告下,到处打点,想要再补个殿司府制使的前程。

但是,杨志万万没有想到,尽管他使尽了手中的金银财物,但最后还是被高俅一声令下,赶出了殿帅府,永不录用。

此时的杨志,可以说是身无分文,走投无路。

杨志便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于是,杨志当日就将宝刀插了草标儿,去大街上卖。可是,在马行街内,杨志站了两个时辰,却并无一人问津。眼看着就要到晌午了,杨志又转到天汉州桥热闹处来卖刀。

按照杨志的说法,这把祖传的宝刀有三个厉害之处:一是,砍铜剁铁,刀口不卷;二是,吹毛得过;三是,杀人刀上没血。

结果,杨志却因怒杀了敲他竹杠的泼皮破落户牛二,被迭配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而杨志手中的那把祖传的宝刀,则被开封府“没官入库”了。

从小说的这段描写来看,杨志手中显然是有一把宝刀的。而且,这把宝刀用杨志自己的话说是“从来跟着洒家”,一直不曾离身。

但是,小说的矛盾之处在于,杨志手中那把之前曾与林冲在梁山脚下大战了三十余合的朴刀,此时却不见了踪影。后来,在二龙山下与鲁智深相斗时,这条朴刀又出现了。

所以,这样看来,小说编写者在杨志是否拥有宝刀这一细节上,犯了个前后不一的错误。要么让杨志背着条朴刀闯荡江湖,要么让杨志捧着把宝刀在东京城里怒杀牛二。

那么,小说编写者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问题大概是小说编写者在移植《大宋宣和遗事》“杨志卖刀”这一故事原型时,出现了失误。

《大宋宣和遗事》是宋人所作的讲史话本,元人或有增益。其中,“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怒杀阎婆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得天书”、“梁山英雄受招安”、“征方腊”等故事,都是独立成篇的。所以,《大宋宣和遗事》被学界公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对《水浒传》的成书有着巨大的影响。

那么,《大宋宣和遗事》是怎样描写“杨志卖刀”这一故事的呢?

《大宋宣和遗事》是这样写的:“那杨志为等孙立不来,又值雪天,旅途贫困,缺少果足,未免将一口宝刀货卖。终日价无人商量。行至日晡,遇一个恶少后生,要买宝刀,两个交口厮争,那后生被杨志挥刀一斫,只见颈随刀落。”

从《大宋宣和遗事》对“杨志卖刀”这一故事的叙述可以看出,小说编写者在《水浒传》里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时,显然是借用了《大宋宣和遗事》“杨志卖刀”的故事原型,并且加以艺术的改造。

应该说,小说编写者的这番改造是很成功的。《水浒传》中杨志的故事和形象,无疑都要比《大宋宣和遗事》里的故事原型,曲折丰满得多。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小说编写者在创作杨志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大概忘记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杨志,他手中原来使用的就是把宝刀。

所以,当杨志在《水浒传》中首次登场亮相的时候,杨志的手中,并没有那把传说中的宝刀,而只是挎了口腰刀,提了条朴刀,完全是一副当时颇为流行的江湖武士的形象。因此,在梁山脚下,杨志同林冲大战三十余合时,手中的武器,就是一条朴刀而已。

而杨志在东京城怒杀破落户牛二时,因了《大宋宣和遗事》“杨志卖刀”故事原型的影响,所以,杨志的手中就又出现了《大宋宣和遗事》里的那把宝刀。而杨志刚出场时手中所拿的那条朴刀,此时却不见了踪影。

所以,小说编写者的这一失误,就给读者造成了杨志手中的那把宝刀,似有若无的印象。

有人说,杨志腰间挎着的那把腰刀就是宝刀。这只是持此说者的主观猜测而已,不足为训。如果杨志腰间真的挎了口宝刀,那么,他在与林冲打斗时,为什么不一把掣将出来呢?

(图片取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