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文约字阅读需要11min该音频系AI合成在《水浒传》出场的众多人物里,武松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有生活气息,施耐庵对武松似乎也有所偏爱,在他的塑造上着墨颇多,仅仅次于主角宋江,甚至于有“武十回”一说。在武松出场的众多篇幅里,读者印象深刻的,除了景阳冈打虎、鸳鸯楼复仇以外,就是后期征讨方腊的自断一臂了,原著中这样写道——此时云收雾敛,天朗气清,只听得松树外面发喊将来。宋江便领起军兵,从里面杀出去时,早望见鲁智深、武松一路杀来,正与郑彪交手。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水浒传》第一百七十七回武松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手臂砍断呢?书中并没有正面说明,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小说,依靠着书中透露的种种信息,从伏笔千里中,也可以窥探到背后的用意。武松自断一臂。来源/新版《水浒传》截图
水浒传之前的武松
《水浒传》问世之前,关于武松的故事就已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出现并流行起来。南宋时龚开所写的《宋江三十六赞》中,称赞了宋江麾下三十六位英雄好汉,其中就有行者武松赞:“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当时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武松,耽于享受酒色,性情易怒冲动,与后世《水浒传》中的武松大相径庭。赞词中提到的所谓“优婆塞”,就是指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了三皈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的男子。而彼时的武松,虽然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在身,却是个充斥着酒色财气的人,但在这首赞词中,提到的“优婆塞”奠定了武松最早的定位。除赞词以外,南宋罗烨还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里,罗列了许多话本名目,其中便有《武行者》,并与《花和尚》并列在“杆棒”类中。其中的“武行者”,指的自然是武松。在当时,武松行者的形象在当时就已经初具雏形。宋代之后,武松的知名度也随着元代杂曲的盛行更上一层楼。以编演“绿林杂剧”而称著的京兆(今陕西西安)籍杂剧家红字李二著有《折担儿武松打虎》《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分别讲述了武松打虎、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除此之外,当时也有剧目名为《窄袖儿武松》,这也可能是“武松断臂”这一设定的最早参考出处。景阳冈武松打虎。来源/网络等到施耐庵进行创作时,一个完整的武松形象已然浮现在他的面前。人设的继续沿用,也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武松时的考量。武松的历程和转变
在《水浒传》中,其他角色一般是在主要人物的穿针引线中围绕着梁山或者宋江而展开。这种叙述可以简要概括为:在进入本传后,开启主线剧情,完成剧情后上梁山。武松则是个另类,他的出现,硬生生打断了以宋江为主导的故事主线,像是另外开辟了一个篇章。施耐庵之所以选择这种写法,正因为他在武松身上赋予了特殊的含义。相比其他角色,武松具有成长性:因为在故事的发展中,种种丑恶的现实在不断冲刷着武松的认知。武松的转变,其实代表了水浒世界中家庭秩序、婚姻秩序、官场秩序的崩塌。在施耐庵的故事里,剧情的推进宛如刀笔,将当时社会的本来面貌解析得淋漓尽致。01
武松初登场
最开始,武松遵纪守法,满心想着报效朝廷。武松因为景阳冈打虎而名声大噪,得到了阳谷县知县的赏识,在阳谷县当起了都头。依宋制,都头管辖人员约莫在百人上下,不过在水浒世界里,武松所任职的都头的主要工作是维护治安,虽然不及历史上的都头,但也属于吏员,又与兄嫂生活和睦,生活倒也让武松感到满意。武大郎与潘金莲。来源/央视版《水浒传》截图但很快,平静的生活就随着嫂子潘金莲与西门庆有染并谋害武松的兄长武大郎而结束。一开始,武松想去告官,却抵不过西门庆强大的社会关系。西门庆收买了团头何九叔,又贿赂了县官属吏,这件事就此揭过。武松申诉无门,无奈之下选择了以身犯禁。武松先是一刀了结了潘金莲,再上狮子楼杀死了西门庆,兄仇已报,但他的前途也在这一刻尽付东流。武松的举措虽然不容于法,但却暗合了那时的社会风气,也因此,武松虽然被刺配,但也博得了旁人的同情,得到了施恩、张青等(黑社会)的尊重。武松斗杀西门庆。来源/电影《武松血战狮子楼》也正是在此之后,武松曾深深笃信的家庭、婚姻等秩序,在他心里第一次发生了动摇,曾经那个侠肝义胆却又安分守己的武松,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身影逐渐模糊。0
杀神的转变
武松被刺配后,他又在快活林得罪了当地的恶霸蒋门神,这一回,武松的命运彻底转变。蒋门神。来源/央视版《水浒传》截图当时,孟州的兵马都监张蒙方看中了武松,把他从施恩手下挖走,并许以亲随身份,甚至要把自己的丫鬟玉兰许配给武松。武松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包围,他以为自己得到了曾失去的一切——体面的身份、家庭的情感,武松也因此誓愿报效张都监,殊不知,武松又一次被命运玩弄。张督监要把玉兰许配给武松。来源/央视版《水浒传》截图原来,张都监只是与蒋门神、张团练沆瀣一气,要来陷害武松。正当武松完全放下戒心时,蒙在鼓里的武松被张都监以进贼之事引诱,听闻叫喊声,于是提了棒就往前厅奔去,谁知反而被张都监家奴给拿下。张都监及时出现,在武松房里搜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金银细软,把武松绑赴官府,再次发配,目标恩州牢城。武松一行人途经飞云浦时,两个负责押送武松的公人正想和对面来的蒋门神的两徒弟下手杀害武松,反倒被武松打倒。在武松的盘问下,蒋门神的徒弟道出真相,武松之所以身陷囹圄,都是蒋门神和张都监的算计。这回,武松崩溃了,对着蒋门神的徒弟狠狠砍上几刀解气后,怒道:“虽然杀了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武松起身返回孟州,进入张都监家中后,先是在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陷害他的首恶,之后不由分说的在张府里大开杀戒,张都监的夫人、张都监十几个家人、侍女无一幸免,杀得“血溅花楼、尸横灯影”,就连武松的武器也是“自都砍缺了”。武松血溅鸳鸯楼。来源/新版《水浒传》截图张都监全府上下演了一场捉贼大戏,一家老小都是参与谋害武松的凶手,武松也用最残忍予以报复。一次次的得而复失,一次次的被背叛、欺压,从怀揣希望走到失望,这一切让武松心死如灰。引用李逵说过的一句话:“条例、条例,若都依得,天下便不乱了!”施耐庵用大篇幅写武松,写的其实也是所有好汉的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的众生百态。武松十回,是《水浒传》故事中的点睛之笔。条例不被依循、官府与恶霸勾结肆意妄为,武松从绝望的受害者转身一变成杀人者,也由此开始了他一生杀戮最重的时光。天伤星斩断尘缘
武松的内心逐渐冷漠,天伤星开始归位。武松在二龙山结识了鲁智深,后来又上梁山追随宋江。多年的东征西讨,武松仍然秉持着侠义的理念,但他的戒刀已然不知砍绵了几次。在武松过去的人生里,一直需要一个引领者,兄长武大郎引领他长大成人;张青引领他当行者,救了武松一命;鲁智深引领他上梁山,将他拉到另一条不同的道路;聚义梁山后,宋江又引领了武松四处征战。武松与宋江。来源/央视版《水浒传》截图当宋江提到招安之事时,武松与情如兄长的宋江发生了冲突,他表现得比其他好汉还要抗拒和愤怒,对着宋江怒吼道:“今日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把兄弟们的心都冷了!”宋江想要干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却是以大宋官员的身份,而武松先前的际遇已经将自己和大宋官场彻底割裂。武松阻止不了宋江,梁山好汉最终还是接受了大宋朝廷的招安。此时的武松已经失去了他的引领者。武松跟随着宋江征战,但他日渐麻木,从个性鲜明的主角,变成了梁山众多好汉的群像之一,也在这时,他与尘世之间确实越走越远。征辽战役与兀颜光的决战中,武松攻破太阳阵,一刀砍断耶律得重的马头,将其击杀。征田虎中,武松一刀砍死沈安。与乔道清的战斗中,武松被生擒,宁死不跪降,后来才被救出。一如其他好汉一般,武松立下了赫赫战功,征讨方腊时,武松迎来了生命的最后一次转折。武松被方腊麾下的法师包道乙暗算,左臂受了重伤。武松看见自己的左臂已被砍得伶仃将断,也不管是否还有治愈的可能,没有多做犹豫,便用右手拿着戒刀,把将断未断的左臂索性砍掉了。武松的手臂,与其说是包道乙砍的,不如说是被作者施耐庵砍的。这一砍,砍断了武松的过往,也砍断了武松同世俗尘世的最后一点联系。征完方腊后,武松和宋江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在六和寺——他们的兄弟情谊走到了尽头,只能选择分道扬镳。武松身处六和寺。来源/央视版《水浒传》截图六和寺中,宋江看向武松,虽然留得一条性命,却已经断掉一臂成了废人,昔日兄弟相顾,还没来得及寒暄,武松就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默然,并没有再多做劝告,只说了一句:“任从你心。”那时候,鲁智深刚刚圆寂,而在不久前,鲁智深拒绝了宋江还俗的劝告,并对宋江说:“(功名利禄)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尽到了最后一份与宋江的兄弟情谊。此刻宋江清楚,武松出家的心意已决,再难挽回,也只能任由武松在六和寺正式出家。此后,武松一直活到了八十岁。鲁智深与武松。来源/央视版《水浒传》截图武松从杀神到僧人,终以斩断尘缘作为了结,这一转变正是以断臂来展现。武松的身体残废后,尘世中已没法再找到新的追求,过去的一切也将随着断掉的左臂归于沉寂。断一臂,断了武松所有与尘世的联系,从此天伤星不再。在《水浒传》的结尾,行者武松也成了清闲道人。而武松在俗世里凉透的心,最终留给了青灯古佛、晨钟暮鼓。参考文献:
李云:《论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深层原因与真实目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马应军:《悲情英雄武松的人物形象分析》,渤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胡文俊:《天人乎,凡人乎?——浅析《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内蒙古电大学刊,01.END作者丨湘桥蓬蒿人编辑詹茜卉校对
张斌排版
孙蔚*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果粒历史”限时特惠足不出户畅读《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点击下方图片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