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湖浩哥是谁?
如果把这个问题输入搜索框,会搜到一部同名电影的条目。
但如果你是常看国产网大的东北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它的别称:
四平青年。
时间倒回年,有一帮二人转演员利用业余时间,拍了一部73分钟的微电影,起名《二龙湖浩哥之四平青年》上传到了视频网站。
这是一部由农村混混、黑老大、富二代、杀手、美女等编织而成的农村黑道电影。
故事充满了打架斗殴、粗口脏话、低俗搞笑的闹剧情节,画风土味,制作业余,连基本的剪辑转场都仿佛是用电子相册完成的,毕竟影片的总成本不到块。
无论从那种角度来看,它都是一部草台班子制作出来的山寨烂片。
或者,它连微电影都算不上,只能说是——
一部加长版的古早快手老铁视频集锦。
可它偏偏就是火了,还火得一塌糊涂,全网单片播放量累计过亿。
在当时甚至有有网友把《四平青年》评价为「融合了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盖里奇后现代跳跃式剪辑、昆汀黑色幽默暴力美学的草根文化」,影片在豆瓣上至今保持着7.5的评分。
影片的火爆,也让很多人开始记住了集编导演于一身,长得有点像「高配版宋小宝」的男主角张浩。
靠着浩哥的爆红,他顺势从二人转演员跨界成为一名网大导演。此后的八年间,他先后拍摄了十几部以二龙湖浩哥为主角的网大电影,构建起了一个相当庞大的「二龙湖浩哥电影宇宙」。
尽管因为并不甚高雅的剧情,浩哥的作品大多口碑两极。
路人批评其低俗胡闹,通篇写满了屌丝意淫;
粉丝赞其粗粝生猛,是「东北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但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二龙湖浩哥作为东北社会人的排面已经刻印在了观众的回忆里,当初那个从苞米地里走出的四平青年,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狂想。
Part
1
在浩哥的电影作品里,最为人知的是两个地理标签:「四平」与「二龙湖」。
如果不是《四平青年》这部电影,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四平这座城市。
四平是吉林的一个地级市,地处于松辽平原中部腹地,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的历史经历使其获得了“英雄城”的美誉。这里同时也是二人转文化的发源地——正是从四平出发,二人转扩散到整个东北,最终经赵本山等人的传播而走向全国。
二龙湖
这座人口有三百多万的东北小城,先后诞生过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涌现过演员贾宏声和歌手李玉刚。在四平市的东部,有一水库,因被二龙山环抱,当地人叫做二龙湖。据说水底藏有一个名叫赫尔苏的城市。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农产品、开发水田,而修建了二龙湖水库,湖水被引进来,底下城市整个被淹没。
年出生的张浩,从小在二龙湖边长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浩从没有想过要离开故乡。直到上中学时因为不喜欢英语,他选择了辍学。父亲本想让儿子去开出租车,但在张浩奶奶的坚持下,张浩选择去伊通学二人转。
虽然是学二人传出身,外形也神似宋小宝,但张浩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唱二人传。
导演张浩
曲艺行当是苦差使,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二人转演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除了唱、说、做、舞,还要练习翻跟头、转手绢等绝活,整套学下来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出师。
年少的张浩对于学校老师教的传统二人传并不认可,尤其是对那种动不动就哭的表演感到反感,在学校里就经常偷懒,以至于得了个外号叫「旁观席主任」。
虽然在学校里学了九个多月,但二人转演员的基本功,张浩也只学了皮毛。以至于成名之后的张浩也从不讳言:
「我挂着二人转演员的幌子,其实我不会唱二人转。」
年,张浩选择离开学校,来到长春的一家剧场,他人生第一次离开故乡。
初出茅庐的张浩一天演两场,每次一个小时,工钱只有七块五。后来又到了锦州,但大剧场毕竟能人高手多,张浩上台表演基本没太多反响。
那时的他觉得生活无望,觉得唱二人转没什么前景,却又不敢告诉父亲。这是张浩人生最沮丧的一段时光。
也就在这时候,东北的二人转行业却突然开始火热起来。
早在前一年,在春晚舞台上卓有影响力的赵本山,依托辽宁民间艺术团成立了旗下的本山传媒,首次提倡「绿色二人传」,并创立了「刘老根大舞台」,试图带领二人转艺术走出东北民间。加上当时电视上热播的一系列由赵本山出品的东北乡土喜剧,让二人转这种原本被视为上不得台面的民间曲艺形式,逐渐广为人知。
赵本山在台北演出
那几年间,二人转在北方市场相当火热,剧场也越来越多,赵本山还带着弟子去了台湾和美国演出。也正是这一时期,北漂失意的张浩辗转又来到了河北承德的一家剧场。
在承德的第一场演出并不愉快。
演完第一天下戏,剧院老板就不客气地表达了对张浩的不满:
「这个演员哪找的,不行」。
已经习惯了被人批评的张浩一开始并没当回事,抱着能混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表演也就更加随意。结果当时恰好赶上一位压轴节目的助演演员临时缺席,张浩作为顶替上了场。
本来那段表演是要给压轴演员递萨克斯,张浩因为走神被演员挤下台,还意外手滑让话筒掉进了萨克斯里。没成想,这段失误连连的表演却因为真实的窘境,而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哄堂大笑。
张浩在剧场演二人转
突发状况挽救了张浩。那天演完之后,剧院老板决定留下了张浩。
得到观众认可的张浩大受鼓励,逐渐开始摸到了一点剧场表演的门道。他总结经验,学段子攒包袱,而且越演越放松,最终一直到做到了剧场的压轴。
从配戏打杂一路升到主演压轴,张浩在剧场里摸爬滚打了6年时间。
Part2
年春节,张浩回到故乡四平。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伯乐,当时四平市人民剧场的老板李建峰。李建峰是二人转爱好者,在他的邀请下,在外漂泊多年的张浩决定回乡发展。
四平市人民剧场
在四平市人民剧场,张浩认识了蓝波和李野等剧场演员,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张浩作品中二龙湖宇宙的主力。这些四平青年们,大多和张浩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
年轻时,离开四平,四处漂泊;
一路闯荡多年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四平成家立业。
蓝波是音乐老师出身,但是相比教书,蓝波更喜欢酒吧和迪厅。
年轻时候家境优渥的他,曾经在外面混过很长一段时间。进过看守所,还因为做生意时跟人闹崩,被人从二楼扔了下去,差点送命。
蓝波
死里逃生的蓝波浪子回头。拜了一个老歌手做师傅,全国各地的酒吧跑场子,唱了几年,决定回到四平,成了剧场的主持人和演出总监。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社会经历,让蓝波在二龙湖宇宙中,大多出演一些嚣张跋扈、流里流气的纨绔富二代形象。
蓝波与张浩
此外因为多年的歌手生涯,他本人也负责了张浩作品中的主题曲演唱工作。其在《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中所演唱的主题曲《迎着风》,传唱度相当高。
与蓝波不同,李野则是资深的二人转演员出身。
从少年时出师开始,就跟着四平最老的一拨剧团,自带锅碗瓢盆全东北跑场子演出。夜里睡在舞台上,舞台没暖气,冻醒了,围着剧场跑圈取暖,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李野
但在电影里,他通常以凶狠霸道的黑道大哥形象出现,负责充当主角浩哥的死对头。在戏中他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李老八,人称八哥。
巧合的是,这个名字后来因为衍生了抽象文化的斗鱼主播李赣而广为人知。
四平黑恶势力李老八
Part3
就像张浩之前充满戏剧性的从艺生涯一样,机遇改变人生。
作为一名身在二人转剧场,却不会唱二人转的二人转演员,张浩的从影之路,原本也是一场意外。
年前后,国内视频网站开始掀起一阵微电影和播客的潮流,以胡戈、叫兽、郑云工作室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创作者开始涌现。凭借着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各种搞笑幽默的吐槽冷幽默,在那个短视频自媒体初创时代吸引了大波的流量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