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杨志
——青面兽杨志的故事(之一)
文︱归棹庐主杨志是整部《水浒》中唯一一个参加过正规武举的人,而且凭着自己的武功,还当上了殿司府的制使官。
小说第十二回杨志第一次出场时,是这样向王伦等人介绍自己的:
“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根据史料记载,宋时的武举,不但要比试武功,还要考问军事策略。
所以,顺利通过了武举考试的杨志,应该不仅有着过人的武艺,而且还有着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平。
但是,就是这个能文能武的杨志,上了梁山之后却是分外的落寞。
首先,我们来看上梁山前的杨志。
小说第十二回,杨志对王伦说道:
“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
从杨志的这番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命运对杨志来说,显然是不公的。
朝廷一共派了十个制使前往太湖边押运花石纲。但是,唯独他杨志却时乖运蹇,在黄河里失陷了花石纲,以致不能够回京复命,最后只得逃去他处避难,流落在关西。
后来,杨志为了去东京讨个前程,路过梁山泊时,曾与在山下设伏猎取投名状的林冲有过一番恶斗。小说写道:
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
王伦见了杨志如此英雄,就想邀杨志一同上山落草,“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这样,既可壮大梁山力量,又可制衡林冲。
但是,杨志却坚决拒绝了王伦的邀请。
那么,已经如此落魄的杨志,为什么要拒绝王伦上梁山同做好汉的邀请呢?
原来,杨志对自己的未来还满怀着希望,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但是,杨志那“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愿望,最后却落空了。
不但落空了,而且还落空得非常惨。
那杨志赶到东京城里,想要再补个殿司府制使的职役。杨志央人买上告下,将那担儿金银财物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被引去见殿帅府的高太尉。
但是,高俅把杨志从前的历事文书都看了之后,勃然大怒道: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于是,高俅大笔一挥,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了殿帅府。
此时早已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杨志,只好去东京街头,售卖他那把祖传的宝刀了。
小说写道:
杨志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杨志当天就把宝刀插了个草标儿,上市去卖。
当杨志手捧着宝刀,独自在热闹非凡的马行街里站了两个时辰,却无人问津的时候,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无望,多么的愤懑。
于是,接下来我们便看到了杨志卖刀杀牛二这一节故事。
在杀牛二这一故事中,那杨志的表现,真的是非常不合常理,令人费解。
因为,这泼皮牛二无赖是无赖,但是,他的行为却罪不该死。
如果再退一万步讲,即使他牛二是罪该万死,那么,你杨志想杀也就杀了呗,又何必要杀得如此的血腥呢?
各位看官,你看小说第十二回是怎样写杨志杀牛二的:
(杨志)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他杨志在牛二的脖子上搠了一刀不算,还要赶上前去,在牛二的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
你看杨志这杀人的情状,哪里象是怒杀?简直是怒怒怒杀了。
这杨志是在杀人吗?
不是。
他杨志其实是在泄愤。
他是在借杀牛二这个动作,来一泄自己内心深处的万千怒火,一泄自己人生无望,而又无处言表的满腔愤懑。
最后,杨志便被刺配到了北京大名府充军。
但是,杨志的厄运还没有到头。到了北京大名府,杨志遇见了曾经在东京城里相识的留守梁中书。
于是,杨志的命运不但没有就此得到改变,反而因此落入了一个更大的漩涡。
正因了梁中书心中那个押运生辰纲的隐秘计划,这杨志就在莫名其妙间,糊里糊涂地成了生辰纲的押运人,成了梁中书手中的一枚棋子。
可是,正当杨志误以为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为此志得意满,欣喜万分的时候,这生辰纲却被晁盖等人在黄泥冈上劫走了。
杨志的人生轨迹,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于是,万般无奈的杨志,只好流落江湖,最后不得不伙同鲁智深,在二龙山上落了草。
杨志他那想去“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愿望,至此可以说是彻底的破灭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上梁山后的杨志。
杨志第一次见到宋江,是在小说第五十八回。
宋江为了营救孔明,起兵攻打青州城,在青州城外见到了鲁智深、杨志和武松。
杨志起身再拜道:“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义相留;为是洒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
宋江答道:“制使威名,播于江湖,只恨宋江相会太晚。”
杨志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时的这番言语,让人觉得,这两个人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杨志上了梁山之后,并没有得到宋江的青睐,而只是变成了一个在阵前冲锋陷阵的杀手,完全丧失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声音,没有了自己的理想,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对一个曾经胸怀壮志的人来说,该是多么的悲哀。
所以,后来无论是救刘唐,降索超,还是攻打大名府,消灭曾头市,等等。每一场战役,好象处处都有他杨志的身影,但又好象处处都看不清杨志的面容。
哪怕征田虎时,杨志力敌秦英,“大喝一声,只一枪,将秦英搠下马来。”虽然杀得干脆利落,但是,除了那“大喝一声”之外,我们却再也听不到杨志其他的任何声音了。
后来征方腊时,这润州城才刚刚打下来,杨志就病倒了。
小说第一百十二回写道:
除杨志患病不能征进,寄留丹徒外,其余将校拨开两路。
于是,在征方腊的征途中,我们就再也见不到这个武艺超群的青面兽的身影了。
等我们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时,已是小说第一百十九回了。
小说只写了短短一句话,来交待杨志的后事。
丹徒县又申将文书来,报说杨志已死,葬于本县山园。
一个一心想去“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名门之后,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好汉,在战场上搏杀了半生之后,就这样带着无限的遗憾,落寞地走了。
其实,杨志这样的离去,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他的福份。
如果杨志不是病逝丹徒,那么,他在征方腊的征程中,会是战功卓著,还是马革裹尸?
如果万一杨志能凯旋而归,那么,等待他的,会是朱仝那样的偶得善终,还是阮小七般的倍受排挤?
大家应该不会忘记,蔡京、高俅那些杨志的仇人,还虎视眈眈地高居在庙堂之上。
那宋江不是走了?
那卢俊义不是死了?
那么,那些个无恶不作的奸贼,他们会放过他杨志吗?
所以,杨志的落寞,未尝不是杨志的幸运。
病逝丹徒,才是杨志最好的结局。
感谢阅读,请点一下“在看”再走
本号原创,如欲转载请联系后台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