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酊 http://m.39.net/news/a_6084000.html

一部《水浒传》,讲得清楚,说的明白,只因官逼民反,才使得水泊梁山兴旺发达,而最终,众位梁山好汉却依旧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做了“国家的臣子”。于是乎,有民谣戏称“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这民谣听起来确实尖酸刻薄了些,但却不违背《水浒传》的实际内容。单从《水浒传》本身所描写来看,接受招安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梁山好汉反对的是朝中奸佞,是贪官污吏,是高俅,是蔡京,却不是朝廷和皇上。宋江等诸位兄弟崇奉的忠义思想要求他们必须为朝廷效力,因为辽国侵犯大宋边疆,方腊威胁圣上,既然自称好汉,那么只有受了招安才好去保卫朝廷和皇上的安宁。

宋江与李逵

当然,多数读者是不赞同宋江招安的,他们认为宋江不应该招安,招安便是投降,并且认为梁山好汉大多数是反对招安的。而宋江则是为了个人利益和欲望而选择招安,最终导致梁山兄弟十有八九战死沙场,他最终也落得个被一杯毒酒的下场。显然在很多人眼中,宋江不是一个好的带头大哥,而是一个坏的伪善小人。

好吧,也许这些朋友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如果你真的细细读过《水浒传》这套经典名著,你也许会改变自己的看法。那就让我们从书中找些答案,看看有多少人反对招安?

我们说宋江的忠义主张对梁山的影响是全面而且深刻的,这种影响的最终效果,就是梁山好汉们在宋江的带头下归降了朝廷。对待受招安这种关系梁山和兄弟们命运和前途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除了宋江之外,在梁山一百零七人(不算死了的晁盖)中实质为支持者众多,而反对者则寥寥无几,说确切一点,其实没有。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人反对招安!

水浒剧照

在众多兄弟之中,首先要提的当属吴勇,不论是在晁盖时期还是宋江时期,他都是梁山上的二把手,他既是梁山的管理人员,又是直接策划者和组织者。梁山上的大小事务以及征战讨伐,都离不来这位吴学究。在反对贪官污吏的问题上,他从不含糊,出谋劫取生辰纲以及石碣村大败何涛就是极好的例证。但是他在招安的问题上,无疑是最积极参与者,虽如此,但他的招安思想跟宋江有些不同。他反对“廉价”招安,主张“有头有脸”的招安,因此招安的计划和路线几乎都是他帮助宋江制定的。在招安后,平辽和征方腊他也是全力以赴的。

另外都说武松是最不想招安的,其实这样想真的大错特错了。武松早年去二龙山入伙之时,曾对宋江说过:“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节却来寻访哥哥未迟。”这句话很明显,武松在没有上梁山之前,已经做出来日后受招安的打算。但到了“菊花会”之时,武松的态度有些改变,当宋江做《满江红》,叫乐和唱道“望天王早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之时,武松起身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招安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这句话,虽然表面是反对招安的,但只能看出武松不愿意就此诏安,而不是从根本上反对招安。

武松

而接下来的情节,武松的态度很快发生了变化,宋江对武松的不逊进行了批评,他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之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变冷了众人的心?”

这番话说完,武松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辩解,而是虚心受教,与众人一起“皆称谢不已”,从行动和语言上表示不再反对招安。在日后的“平辽”和“征方腊”之时,武松频频立功,最终受伤致残,这说明他招安是诚心实意的,他愿意为朝廷效力,而没有任何勉强。后来在回京之时,他意识到会有凶险,因此便在寺院出家,他说“只落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这番话说明他对朝廷存有戒心,毕竟当年他也在官场混迹过,知道这里面的潜规则,因此,他不愿意像宋江那样甘愿做朝廷的牺牲品。

另外那些如索超、秦明、关胜、林冲、呼延灼、董平、张清、徐宁等等,原本就是朝廷命官,这些人或是偶尔犯罪铤而走险上梁山,或是被梁山好汉算计无奈上梁山,或者是被俘虏后好言利诱留在梁山,或者是同“滥官污吏”发生矛盾而愤走梁山。他们虽然出于各种原因而被“逼”上梁山,但是同宋江一样,时刻盼望朝廷早点招安,因此,这一类人是招安主张的最坚决支持者。

华荣,宋江,林冲

宋江曾对索超等朝廷命官说过这么一段话“你看我众多兄弟,一大半是朝廷军官.....都情愿协助梁山,替天行道。”宋江这番话没有夸张的成分,说出的是梁山的事迹情况,而这些原朝廷军官是梁山的中坚力量,他们会带兵,会布阵,会打仗,他们不反对招安,那些没有能耐的更不敢反对,这些人都是随大流,大哥去哪,我们就去哪。

说到这里,有人一定要说“李逵和鲁智深是最反对招安者”。这话听起来没错,两人之中,只有李逵公开反对过招安,他还说过“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也扯碎过谕旨,还打过前来招安的“天使”,并且他怂恿宋江当皇帝,他曾说过“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语。

秦明、无用

李逵这些举动,无非是维护宋江的利益,他就像一个天真大儿童,除了哥哥之外,其他人都是坏的,只有哥哥是好的。但就是这种心态,让宋江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宋江一瞪眼,他就立马不敢言语。后来随宋江受招安,李逵依旧轮着大板斧为朝廷效力。最终喝了毒酒死后,李逵仍没有放弃维护哥哥的宗旨。通观李逵的一生,他并不是真正反对宋江受招安主张的。

而鲁智深呢,在“菊花会”上,他也曾说过“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然而经过宋江一番开导,他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与武松同其他人一样“称谢不已”。后来依旧随着宋江受了招安。梁山不是个扣住人不放的地方,你不想招安,只管下山就是,何必跟着一块去。显然,鲁智深这样的好汉对招安虽然有些反感,但是却不反对。

伤心的宋江

其实,所谓的梁山好汉真的没有人反对招安,要不然这些人在受招安和平辽、征方腊等大行动之时,不可能做到步伐一致,行动统一。如果真有几个不愿意招安的好汉站出来闹一闹,局面立马会失去控制。但是我们恰恰没有看到这一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宋江的“忠义思想”早就牢牢控制住了每一个梁山好汉,这种思想控制不但使得梁山变成一个号令鲜明,步调一致的武装力量,也使得梁山步调一致的受了招安。这就是宋江强大的地方,是第二人梁山之主晁盖所不能及的地方。梁山没人反对宋江,也就没有人反对招安。宋江,一厉害人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