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最美家庭故事,弘扬时代良好家风。今年以来,在全省妇联常态化寻找“龙江最美家庭”活动的基础上,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感人至深的最美家庭先进典型,我们将陆续推出全国“最美家庭”和“龙江最美家庭”典型故事,聚焦他们闪光的美德善行、深刻的价值内涵,示范引带更多的家庭学习最美、争做最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最美家庭”故事汇》第七期推出李思娣、张蒙蒙、王贵芬、所凤芹、张淑云5户“龙江最美家庭”的故事。
李思娣,讷河市潜能开发幼儿园园长,今年39岁。她和丈夫竭尽全力孝顺老人、一心一意培养女儿,同甘共苦建立幸福家庭,共同携手成就精彩人生。
李思娣和丈夫都出自贫困家庭,结婚时两人一穷二白,但不管日子多苦,夫妻俩对父母百般孝顺,让老人生活无忧。年,女儿出生,从孩子懂事起,李思娣夫妻就注重孩子的教育。在他们的精心栽培下,女儿学习能力超群,13岁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时轰动全国。他们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李思娣非常支持丈夫开展家庭教育公益事业。在妻子的鼓励下,丈夫取得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和高级顾问资格,并成为当地骨干专家,还创建网络服务平台为广大家长提供服务。年李思娣一家获“鹤城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张蒙蒙,牡丹江市阳明区磨刀石镇黑土地杂粮合作社理事,今年31岁。她和丈夫守土创业,相互扶持,以合作社模式发展杂粮产业,带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入选牡丹江市“最美家庭”。
张蒙蒙大学毕业后,心系故土的她毅然回乡,夫妻二人自主创业,历经挫折,借着种植结构调整的机遇,他们开办了特色杂粮产业农业合作社。经过多年打拼,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年销售杂粮达40吨,年销售额70万元,利润20万元,已经带动50余户入股农户致富,每户增收近万元。张蒙蒙夫妻的杂粮生意日渐红火,但他们还想让更多乡亲共同致富,他们以20万资金引进种植技术,带领乡亲们试点种植富硒杂粮亩,销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张蒙蒙夫妇还时常带着年幼的女儿到种植区体验,告诉她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并教育女儿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王贵芬,东宁市东宁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计生主任,今年46岁。王贵芬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一家人热心公益、帮弱济困,获得省“十佳和谐家庭”、“最美牡丹江家庭”等荣誉,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新闻媒体对一家人的善行义举进行了报道。
王贵芬爱人是学校教师,他们一直将穷困学生的吃穿上学等问题放在心上,家里先后资助了6名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帮扶10名贫困孩子重返校园。汶川地震后的五年间,他们向灾区孩子汇款、捐物,总价值达5万余元。年,他们组建了红豆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全省第一支郭明义爱心团队。几年来,团队为弱势群体志愿服务3万多小时,义务出车8万公里,捐款捐物34万余元,他们夫妻俩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边防官兵、偏远山区儿童、环卫工人等送温暖、献爱心。在父母影响下,女儿自小就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所凤芹,佳木斯市郊区四丰乡政府退休干部,今年61岁。一家人相互支持、和谐恩爱,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得到邻里群众一致称赞。
所凤芹婚后对婆家八个兄弟姐妹真诚相待、真情付出,婆婆87岁时腿部摔伤,医院陪护婆婆两个多月;三嫂患癌,她将妯娌们组织在一起排班照料,为亲人排忧解难。爱人孙树军退休前担任市无线电专用设备厂主任,所凤芹承担起所有家务支持爱人工作,使孙树军一心扑在工作上,荣获了省、市级劳动模范荣誉。所凤芹在工作期间也连续多次荣获优秀员工的称号。所凤芹退休后牵头组建了社区“老友合唱团”,自费购买演出道具并提供演出交通费;她还发起“陪同高龄老人去浴池洗澡公益活动”,为无子女陪伴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帮助。在夫妻俩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也孝顺老人,努力工作,先后多次荣获年度先进个人荣誉。
张淑云,杜蒙县连环湖镇二龙山村村民,今年54岁。她不离不弃赡养多年重病在床的养父母,直至二老离世,用实际行动报答养育之恩,并影响教育儿子、儿媳和孙子,三代人共同传递孝悌家风。
张淑云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由养父母含辛茹苦将其养大。婚后一年丈夫因尿毒症去世,养父患脑血栓、糖尿病综合症,养母患股骨头坏死、肌肉萎缩。面对两个没有劳动能力且不能自理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张淑云坚强地扛起生活重担,每天既打工挣钱,又要照顾养父母和幼小的孩子的衣食住行。多年来,张淑云对养父母的爱与付出,深深感染教育着儿子、儿媳和8岁的小孙子,他们理解母亲的不易,经常回家看望帮忙干活,孙子有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奶奶。现在张淑云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成为孝老敬亲的典范。
编辑:贾秀峰岳心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