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此回我们来谈谈水浒,话说水浒传中塑造了武松,武二郎,武都头这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打虎英雄名声响亮,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酒,徒手打死了为害一方的白额大猛虎,被猎户抬着走进了阳谷县开启了英雄之路。
在阳谷县被县令器重,二话不说当起了管治安的都头,兄弟又重逢,好景不长,厄运开启,大搜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一碗毒药毒死了武大,呜呼哀哉。武松回来怎可放过,杀死了这对奸夫淫妇,刺配孟州,得施恩相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不想他乡遇故知,原来把孔亮打的半死的,他的师父竟然是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哥哥,真是不打不相识也。由此两人度过一段没有血雨腥风的时光,两个人
此时的宋江也是走背运的时候,私放了晁盖引火上身,被阎婆惜威胁,无奈兴起杀行杀死了那婆娘,四处躲避江湖在孔家庄,躲避一时,正要投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不想在此遭遇结拜兄弟武二郎。两人互相诉说着自己的遭遇,都各自叹息。宋江想让武松和自己一起去投清风寨,武松坦露了自己的心迹。下面的原文,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育,因此放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住。路上被人设疑,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连累了花知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不吃。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想陪了我几日了去。
这一大段兄弟之间的对话坦露了兄弟的真情,毫无作假,连批注的金圣叹都说自己要感动得哭了。但是这里面是有矛盾的,大家知道后面武松是极力反对诏安的。七十回后英雄排座次,英雄聚义的时候,宋江写了一首诗,西江月。起得正兴,让乐和演唱一番。原著中写道,乐和正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众兄弟的心。黑旋风便挣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什么招安。只一脚,把桌子踢翻,攧做粉碎。一场好好的欢乐宴会,狼狈收场。
02
武松前后变现的大大的矛盾,让我这个读过几遍原著的读者很是费解,这里可以看出武松支不支持招安很重要。因为武松可是个重要的人物,宋江的结拜兄弟,二龙山三巨头,二龙山这个派系可是有一二十个头领呢。同时鲁智深和林冲是死党,杨志和大名府的降将可是同僚,关联的太多了。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三个人的点头或者默许宋江难以招安。从结果和分析来看,武松应该支持招安的。符合前面的说法,宋江和武松有着合作招安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么矛盾的两次说辞呢。批注水浒的金圣叹和李卓吾认为,水浒的七十一回后为罗贯中的狗尾续貂,七十一回的原著是施耐庵所写,并对其才华大加赞扬。对于水浒的作者,这个问题是太难了,争议太大。有施耐庵写的无可争议,但是一说罗贯中和施耐庵合著,一说罗贯中著,有说后面的有好多无名氏续,纷纷扬扬。我个人认为七十一回应该是施耐庵著,七十一回后不可能有施耐庵参与,因为文字相差太大,前后多矛盾。
回过来说武松,我认为后面写的部分应该是为了抹黑宋江而特意写武松反对招安。按照罗贯中的意图武松应该是支持招安的,甚至很渴望。从塑造武松的人物性格也能看出端倪。武松很高兴地做了阳谷县的都头,县令让他送一笔赃银也很乐意,为此不惜兄弟的离别。张都监说出让武松让他当个跟班,拇指大的官,武松都欣然听命,可见武松官瘾不小,有着很大的权力欲望。武松很聪明不去清风寨,在清风寨武松只能是个跟屁虫,啥都不是。到了二龙山可就不一样了,他至少可以做第三把交椅,努力一下还有可能第二呢。
所以从上面的说法来看,我认为武松应该是愿意招安的,招安的支持者,后文确实是狗尾续貂。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所以从上面的说法来看,我认为武松应该是愿意招安的,
招安的支持者,后文确实是狗尾续貂。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