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普通村庄的私塾先生,到因为帮助好友晁盖用巧计取得“不义之财”生辰纲,落草为寇,被迫上了梁山,吴用在梁山好汉中素来有“智多星”的美号。
在一众兄弟里面,他一直都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是梁山起义的军师。在被朝廷招安之后,他本来是谋得了个武胜军承宣使的安稳差事的。
但是,在得知宋江出事之后,他为何会突然做出自杀的决定,是放不下和兄弟的手足情谊,还是另有隐情?他又为何在自杀前惊觉,梁山的老大原来不是宋江,也不是晁盖,而是另有其人?
吴用决定自杀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吴用作为一介书生,却恰恰在梁山一众莽夫当中是最有用的。如果没有他的计谋,梁山上搭的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众人就是一盘散沙。
明末清初的评论家金圣叹曾经对吴用做过这样的评价。
他说,吴用是属于上上任,他有着和宋江一样的奸猾,但是与之相比,心地却是更加端正的。他在分析吴用和宋江二人的区别时,也讲明了两个人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表面上,吴用是宋江的手下,是需要宋江保护的;但实际上,吴用却是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实实在在地帮衬着宋江。
可以说,如果没有吴用,宋江是走不到梁山一把手这个位置上的,而梁山好汉们可能也只是一盘散沙,成不了大的气候。
关于这一点,创作过《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文学作品的作家张恨水,也提到过。
这么说来,吴用相比宋江,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的,不必为宋江马首是瞻。
那么,他为什么在得知宋江出事之后,不继续安稳地做着自己的官职,而要追随这位曾经的大哥一同而去呢?
有研究者曾经根据吴用的性格特点,做过这样一种解释。研究者认为,吴用天性中有追求自由的一面,他想过的是自由自在,彻底洒脱的生活,所以一直都在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像是劫取不义之财,上梁山,投靠辽国,借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梁山上的小社会就是一个自由王国,一个理想社会,所以当这样一个完全自由的国度宣告瓦解的时候,吴用是甘愿赔上自己的性命,与之一同赴死的,这源自他内心深处隐隐的召唤。
在他为官之后,宋江的服毒而死是一个更加明确的信号,预示着过去那个梁山社会不复存在。
所以,吴用在梦见宋江给他托梦之后,才会马上赶赴寥几洼,在宋江的坟墓之前,上吊自杀。
由此看来,吴用自杀的决定,就是为了追求一种无限自由的境界。
因为只有死后,他才能做到真正的无拘无束,心无挂碍,再回到梁山上的那个自由王国,实现自身的圆满。
吴用这个人物还体现了明清小说当中知识分子的一种集体倾向,那就是对传统的价值标准感到不信任,对于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追求。
过去,那种“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人生选择,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太适用了。
吴用的名字设计,就是有着这样的寓意,指的是过去那一套价值标准的“无用”,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确立起一套新的标准和秩序。
在这一点上,《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生追求也是与之类似的。他也遭遇了某种理想的破灭,最后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给过去的大观园生活续上一个不太一样的结尾。
不过,也有一些声音认为,吴用的自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比较强的人身依附意识。
他虽然被称作是“智多星”,但其实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说到底不过就是小乡村里面的一个知识分子,思考问题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
他和宋江的死,都是一种尽忠行为。不过,宋江是在为心中的大宋尽忠,而他是在为心里面的那位大哥尽忠。
他们都是俗儒,生活在世,需要一个偶像去依附,而一旦这个偶像,这个主子不见了,他们必将感觉人生走到了尽头,活不下去,要追随他们的脚步而去。
背后的高人抛开吴用自杀的决定不谈,他生前在梁山上的所作所为,诸多计策都堪称绝妙,这也让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梁山上能够独当一面、数一数二的存在。
如果要说梁山上真正的老大是谁,应该就是宋江和晁盖背后的这位高人——吴用,那个“似秀才打扮”,“生得眉清目秀”的人。
而吴用在临死之前,走马观花地看过了自己这一生的际遇,应该也会恍然大悟,自己在梁山好汉中的重要性到底如何,而梁山上的种种事态发展,也都和他脱不开干洗,甚至大多都是他一手筹划的。
吴用的这个名字里面还暗含一个玄机。
他字学究,道号则是“加亮先生”,宋代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更是直接以“吴加亮”的名字来称呼他,这都说明了吴用这个人的设定,是和诸葛亮这位最著名的军事形象牢牢绑定在一起的。
他是诸葛亮第二,手里面的锦囊妙计不是只能在草台班子里面随便用用的,到了大的军事行动中,战场上也都能轻松应对。
比如,在被朝廷招安之后,宋江、卢俊义都是在他的辅佐之下,才顺利征讨了方腊、王庆、辽国、田虎等。
当然,吴用的计策主要还是在梁山上发挥作用的。梁山上几位领导人的交叠更替,吴用都深度参与其中,甚至有点“他想让谁当老大,谁就能是老大”的意思。
先是王伦被林冲砍死,晁盖取而代之,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吴用可以说是直接促成了王伦之死。
当时,王伦和林冲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但林冲还没有到动手的地步,王伦也只是想要把晁盖给赶走。这个时候,就是吴用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局面。
他这个时候,突然提起了王伦在梁山上面的地位,分明就是要煽风点火,林冲听了之后,直接就把大刀给抽了出来,向王伦砍去。
就这样,王伦这位梁山上的首位大当家一命呜呼了,改朝换代之际,晁盖走到了台前。
而宋江后面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也是跟吴用和他关系非同一般,有很大的关系。宋江在生辰纲一事中,对于吴用有救命之恩,吴用对此感激在心,十分信任这位救命恩人。
后来,梁山上的大事小事都是两个人协同做出的决定,而这就让他们成为了梁山好汉里实际上的决策中心,几乎所有人都要听命于他们了。
晁盖死后的位置继承问题,不过就是个时间早晚。
后面,在不少好汉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吴用也都在里面出过计策,耗费过心力。
比如,美髯公朱仝本来是被发配沧州的,知府却把他留在了府内。
吴用为了让他上山,为宋江所用,故意设计让李逵下手,杀死了一个四岁的小衙内,彻底断掉了朱仝的退路,让他不得不上山。
在引诱柴进上梁山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次,吴用也是派出了李逵出去惹事情,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再嫁祸给柴进。
柴进本来是后周的皇族后代,还救过很多梁山好汉的性命,自己的小日子本来是过得很舒坦的,宋太祖甚至还赏赐过丹书铁券给他,可以说,如果没有吴用和李逵在后面使坏,逼得他下不来台,他是绝对不会上梁山的。
后面,李逵打死了高俅叔伯兄弟高廉的妻弟,高俅知道了罪魁祸首是柴进,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柴进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上了梁山。
卢俊义后面会上梁山,也是因为吴用在暗中使了计策。他先是假扮算命先生,到了卢俊义家里面,随手便写了一首反诗。
卢俊义的管家李固心里藏着小九九,逮住这个机会后,马上就去把卢俊义给告发了。
卢俊义坐了牢,李固又和卢俊义的妻子有了私通的勾当,花了一笔钱,买通了牢里面的狱卒,设计要把卢俊义给害死。
卢俊义被逼害到如此地步,早就生不如死,上梁山成了他迫不得已,不得不走的一个选择。
棋差一招吴用虽然给梁山办成了这么多的大事,不过也总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比如一众梁山好汉被朝廷招安,成其马前卒,就不得不说是吴用的一招昏棋。
当时,很多梁山兄弟都是反对招安的,像是武松、林冲,还有鲁智深,他们早就已经看透了宋廷是奸佞当道,这个时候投靠其左右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但是,吴用并不这么想,此时他的依附性人格再一次得到了表现。宋江想要招安,更多的是从他个人的性格,忠义报国的个人立场出发,并没有为整个梁山兄弟们的个人利益做更多的考量。
宋江似乎是将这一重任全权委托给了吴用,毕竟他才是梁山上的军师,这是他应该做的。
吴用却也没有将武松等人的这一部分意见听从、考量进去,任由宋江用个人意志左右所有兄弟的出路,最终导致了整个梁山事业的惨败。
这么来看,吴用作为梁山上的军事,是一直都处在一种消极抵抗的状态当中,这其实是和晁盖时期就开始定下的梁山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晁盖定目标比较保守,主张的是固守山寨,以免发生不测。
吴用受其影响,也不敢在这方面表现得太过冒进,到了宋江时期,仍旧是讲个带领众人“实现自保”就好。
有人考证过,在梁山的几次战役里面,大多都是从抵御官兵,或是用以泄愤,或是营救兄弟出发的,像清缴童贯、高俅这样的铲奸除佞,有积极政治贡献的只占很小一部分。
所以,也有说用吴用比诸葛亮还是不太恰当的。吴用从来不算是一位真正的谋士,不能为一个团体的正向发展起到领头作用。
有人说,吴用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浓重的“战国气”,这种“战国气”不同于“春秋气”,
往往只强调纵横捭阖和带兵打战,而鲜少涉及道德仁义的部分。
这一点,在吴用带兵攻打大名府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时,梁山好汉们的部队是很顺利地就攻破了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和石秀的,而一边的狱卒蔡福却突然提醒柴进说,要劝劝这群好汉们,不要残害百姓了。
此时,吴用却全然没有概念的样子。当柴进把狱卒告知他的这一点规劝,再告诉给吴用的时候,城里面的损伤几乎已经有一大半了。
金圣叹在评点这个地方的时候也说到,如果此时是宋江在场,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吴用与宋江相比,在仁义这方面还是相当欠考虑的。
总之,吴用是“成也智多星,败也智多星”。他是除了极端的智慧,再也没有其他的一个人。
看《水浒传》提及他的几个回目,比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吴用智取大名府”“吴学究智取文安县”“打盖郡智多星密筹”等,都是凸显了他身上“智”的一面。
但除此之外,他好像就再也没有其他了。至此,吴用就成了一个完全的实用主义者,没有更多的超脱于世的部分。
联想其他梁山好汉的出路,如鲁智深、公孙策、朱武等人后来都归顺了宗教,而宋江也能通过梦境来“通神”,只有吴用似乎是与此绝缘的,所以在理想破灭之后,他的下场似乎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个层面说,说吴用是梁山上真正的老大,确实十分有趣。
或许,只有像他这样,凡事从现实层面考虑,不被其他的道德使命所困扰,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终极统帅和操控者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