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屏显:
转折的武松
宋江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第一个跳将起来,“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至此旗帜鲜明反对招安,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P
生:这个时候的武松已经彻底认清了宋江的嘴脸,他不愿站在宋江的立场上附和他,意味着他与宋江的观点越来越远。
生:武松清醒地意识到招安不济事,招安不是一个好的方向与归宿,他不愿回到朝廷,为朝廷卖命。
师:武松的人生观彻底发生了改变。那么促使他人生观改变的人还有谁呢?
生:还有鲁智深。武松说出反对招安的话,是鲁智深第一个解释的,鲁智深说现在朝廷黑暗,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从鲁智深的种种反应来看,他一直保持着最为清醒的头脑。而且,他也把这样的清醒告诉了武松。
生:赞同,他们在二龙山的时候,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武松肯定也会受鲁智深的点化。
师:同在二龙山的还有谁?
生:还有杨志他们。
师:杨志的职业是什么?
生:杨志的职业是下层军官,鲁智深和武松其实也是,同为下层军官,遭际都差不多,怀才不遇。
师:更确切的说是“怀武不遇”,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或多或少也影响着这些行伍之人的未来。作为鲁智深他们,正是看通看透了这点,才放弃了奔向朝廷的想法。因此啊,我们的武松最后归于何处呢?
屏显:
最后的武松
第一百十九回(P):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金圣叹点评:传中独智深、武松最出色,其结果如此,方见英雄收场本色。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你赞成金圣叹的评价吗?
生:我赞成金圣叹的评价,我认为武松和鲁智深的确是非常可敬的英雄,他们都行侠仗义,都淡泊名利,最后得了这么圆满的结局,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
师:这样的安排给了我们最大的安慰。
生:我认为武松和鲁智深都是非常清醒的人,他们能认清形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
师:他们坚持自我,没有人云亦云。
生: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选择,虽然两个人都曾立下功劳,但不去贪功,也不想着让朝廷加官进爵,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师:睿智如他们。纵观武松的一生你看出他的成长了吗?
生:武松一生都在改变,他由最初的愣头青到最后的得道高僧,这其间的人生经历,让武松活成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生:武松从最初的狠辣,滥杀无辜到后来的不轻易出手杀人,也可看出他慢慢的有了大义。
生:鲁智深给了他很多指引,让他拥有了一个真正如亲人般的兄弟。
师:这就是武松,成长中的大英雄啊!
四、第三层级比较阅读
屏显:
比较阅读是根据一定标准,挖掘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或者相异属性的阅读方法。对于小说阅读而言,可以用比较思维的方式分析相近的两个人物,求同探异,深入理解。
(生齐读)
师:说说这段话里你提炼到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生:比较阅读就是要我们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两个相近的人物,这样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比较与鲁智深有过生命交集的两个人,他们是谁呢?请看!
屏显:
比较话题
如果说《水浒传》中哪两个人与鲁智深有过生命的交集,莫过于林冲与武松是也。请同学们来辨析,此二人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可从原生家庭、人际交往、做事动因、性格品行、人生机变等方面分析他们的不同,或者自行选择不同点。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朋友,你会选择谁?
(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去比较林冲与武松,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温暖幸福的家庭;武松只有武大一个亲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人瞧不起。
师:角度找得好。这是从出生与职业的角度来说,林冲职业体面,而武松在底层苦苦挣扎。
生:林冲的性格一忍再忍,直到忍让不住的时候才出手,而武松不是,武松是直肠子,该出手时就出手。
师:这是从性格品行的角度来谈。
生:和林冲在一起太没有安全感,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的体面职业和朝廷给的名号,连自己的老婆都保护不了;要是换成武松,怎么可能?他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拿出性命去保护他的亲人。
(众笑)
师:追问一下,林冲拥有什么?武松拥有什么?
生:林冲拥有体面的职业,响亮的名号,高贵的地位;武松似乎啥也没有,有个哥哥还受人嘲笑与欺负。
师:拥有的越多越害怕什么?
生:拥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因为怕失去,就会顾虑重重,瞻前顾后的。而武松反正也没啥,失去就失去了呗!
师:精辟!如果要大家选择朋友的话,你会选择谁?
生:我会选择林冲。因为我这个人容易冲动,性格急躁,与林冲在一起,会时时提醒我不要那么盲目,与武松如果交朋友的话,我怕自己更加莽撞。
师:理性,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朋友。
生:我会选择武松。武松对待朋友很仗义,很真诚,他与鲁智深最后生死相依,互相搭救,这样的朋友能倾心相交。
师: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珍惜。
五、第四层级思辨阅读
屏显: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运用思辨型思维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更理性、更客观的评价人物与事件,所谓的一体两面是也。
(生齐读)
师:大家来谈谈你对“思辨”的认识。
生:思辨型阅读往往是让我们一体两面去看问题,对人物的评价客观理性。
生:意思就是评价一个人物,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师:是这样的,思辨型思维是高级思维能力,它能让我们清醒地看待问题。同学们来看下面的思辨话题。
屏显:
1.运用思辨型的思维方式探究武松杀嫂这一事件,探究武松血溅鸳鸯楼等的一系列表现。
2.运用思辨型的思维方式研究武松身上表现出来的“义”。
(小组合作:二选一)
生:武松这个打虎英雄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是勇士的典型,也是复仇的代表,他勇武刚烈,敢作敢为,可有时又过于鲁莽,做事不计后果,一心只图个痛快!血溅鸳鸯楼便是这般模样,总觉得这样杀人过于残忍。
师: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时,的确让人看得胆寒。
生:武松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他这一生崇尚的便是“义”字。因为他从小缺少来自家庭的温暖,便渴求来自他人的温暖。当别人对他一点好的时候,他就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舍命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这样的武松让人又觉得有点憨傻。
师:武松为了朋友愿意付出很多,很多。这样的“义”较之鲁智深如何呢?
生:比起鲁智深来,武松的“义”略微狭隘,武松的出手是别人或多或少触碰了他的利益,而鲁智深则是完全的为了他人,为了弱者,鲁智深的“义”称得上是大义。
师:理解通透啊!所以,武松在二龙山,与鲁智深朝夕相处的岁月让他学会了重新解读人生。同学们,阅读名著的最高境界乃是写作阅读,如果大家能将阅读的体会付诸笔端,更能加深我们对名著的认识与解读。
六、第五层级写作阅读
屏显:
阅读的终极目标应该朝向写作,写作能强化我们的阅读成果。潘新和说,“在读、写关系中,阅读是过程、手段、准备,写作才是结果、目的、归宿。”对于名著阅读而言,如能用写作检验我们最终的阅读成效,无疑会实现阅读的最大效益化。
(生齐读)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两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哪几种阅读名著的思维方式?
生:检视阅读、分析阅读、比较阅读、思辨阅读。
师:其实,我们在对名著进行解读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将这样的思维方式植入到我们的写作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写的这几篇文章都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屏显:
只是,令人快慰的是,公孙胜一直以来尊崇晁盖,即使宋江风头盖过晁天王的时候,公孙胜依然心倚旧主,不忘旧交,这与吴用的见风使舵形成强烈观照。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他懂得在时局变幻之时,跳出三界之外,腾出时间与空间,将自己置身于安全地带,思考今后的人生走向。这个安全地带,便是他的老母与师父罗真人,他至真至爱的亲人。
——节选自司艳平《师者如父,罗真人也》
生:这是分析思维的方式。
屏显:
宋班长擅长言辞,舌若莲花,口才极佳,很有鼓动性,晁班长呢,语拙言钝,说话分量不足。
宋班长擅长步步为营,每一个棋子都落在远处,落在未来,且不易被人察觉。
宋班长招贤纳士,以做大做强梁山基业为目标,忽略好汉们小节,重在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看重的是他们的专业素养。晁班长则把仁义豪杰挂在首位,注重的是“替天行道”德的养成。
——节选自司艳平《晁班长和宋班长比,差在哪里?》
生:这是比较思维的方式。
屏显:
悲情英雄林冲,之所以步步退让,步步妥协,归根结底,也是这“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在作祟。
当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娘子时,林冲冲冠不怒,而且还阻止鲁智深的拳头。他的想法是这样的:“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适才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林冲为什么怕?怕的是什么?他怕的是与高太尉从此结下梁子,给他穿小鞋,让他职场受阻。
——节选自《对于体制,他们很在意》
生:这是思辨思维的方式。
师:请同学们运用以上几种思维方式,解读你敏感的水浒人物,利用课余时间写一篇不少于字的解读文章。
附学生作文:
风流万户侯
——谈“浪子燕青”
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吕悦
书中初见“浪子”一词,脑海中净是些放荡不羁,桀骜不驯之流,细读下去,便越发怀疑自己,拿到手机,第一件事便是搜“浪子”一词,果真异义。
“风流英俊,豪放不羁”是“浪子”,如此,燕青便是个当仁不让的浪子,仅表皮来说,《水浒》中俊才是真不少,只花荣便是响当当一个,但为何只燕青是浪子呢?他的俊美是有载体的——花绣。不是史进的九纹龙,更不是阮氏二兄弟其中胸前的直直一个豹头。那花绣便是两臂前胸皆山水如画,背后一只青鸟临云。山水中更兼岁寒三友,那边是燕青一铁骨铮铮好汉的精神代表,可不仅仅是个只会戏耍的绣花枕头。
凡喜欢《水浒》中角色的原因,不外乎两点,精细聪慧,忠义勇敢。我认为燕青便是梁山泊中少有的两者皆有的人,接下去便是要一一举例道来。
说燕青,是万般离不开玉麒麟的,从卢员外把燕青收养起的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燕青一腔为主的忠血,从燕青一开始劝说卢俊义莫要远行时说的那番话“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主人。”语出惊人,与前后文分毫不差,心思细密,七窍玲珑,可见一斑。这是精细,后文押送卢俊义的恰好与当初押送林冲的是同一伙人,路上折磨的数法也是雷同,而燕青放冷箭救主,鲁智深挥去的一记禅杖,好似命运的重现,只不过,鲁智深端的是一起,燕青献的是忠心。
如若只端得这么点小聪明,那燕青便绝对称不上是好汉了。他懂得如何毛遂自荐又不显得哗众取宠,单厮扑任原这一回,那没面目焦挺也是相扑的一把好手(三代传承),按道理也应该是他上,但他只是默不作声,不如燕青懂得把握时机,捡拾手前的机会,方得兄弟喝彩。这也接着体现出了燕青最突出的一点:交际。
柴进、戴宗也是梁山常派出交涉的两位人物,但柴进乃王子王孙,一身贵气,总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戴宗虽可日行千里,却是不够心细,多生纠葛,皆不如燕青般通达,左右逢源。单论招安一事,不说其对错,其最大功臣便是燕青,若不是他去李师师处疏通关系,宋徽宗仍被高俅蒙在鼓里,要知道,能在才艺上取得京城第一名伶的芳心,实属不易,这么说,燕青确实是文武双全。
仍是招安一事,便能看出其形浪心不浪,于诱惑中急中生智,将命令交办的滴水不漏,是有铜墙铁壁般的心理素质,不外乎金圣叹点评道“真义士,真忠臣”,便是连施耐庵老爷子也直抒胸臆“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把大事坏了。因此上单显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
最后,即是心境,“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功成身退的选择,端得明智,看得透彻,只可惜小乙的句句忠言,仍是被主驳回,随江波而逝。
书中不说燕青确切结局,只单单有浪迹天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电视剧中录燕青携李师师远走天边,一个阅尽繁华,一个看透人世,不说是真是假,确实梁山泊好汉悲剧中一抹暖阳,此去,取得伶俐,合得巧妙。
作者简介:
司艳平,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语文湿地栖居者,愿以青春的名义追随君姐一路修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