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一起来听《黄继光》的故事↓
和我一起读课文里的新华社名篇
黄继光
09:25
和我一起读课文里的新华社名篇黄继光09:26来自新华社客户端
课文《黄继光》
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营参谋长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新华社照片,北京,年9月16日黄继光(-)新华社发
这篇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黄继光》改选自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由新华社记者石峰、王玉章年从抗美援朝战场发回。
黄继光,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 。
这是黄继光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承担通信员的工作之余,黄继光还经常主动去阵地上分发弹药、往前线运送木料。他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倾诉了铁血壮志:“不立功不下战场”。
信寄出的5个月后,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是 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
年,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 指战员在炮火支援下,攻上.7高地北山。新华社发
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9高地。为了战斗的胜利,关键时刻,黄继光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用年轻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但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1岁。
新华社照片,北京,年7月17日,新华社发
黄继光用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战友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夺取了高地。凌晨打扫战场时,战友们才发现,黄继光的手还牢牢抓着周围的麻袋,胸膛紧紧堵着敌人的枪口。他的后背被打出个碗口大小的洞,可地堡上却没有血迹,他的血或许都在爬行的路上流干了。
在当年黄继光牺牲的地方,朝鲜人民树起纪念碑,以缅怀英雄的业绩。新华社记者黎能清摄,年10月22日发
战后, 总部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
远在家乡的黄妈妈得知了儿子的牺牲,悲痛万分,却连一张凭吊的照片都没有,陪伴在旁的只有儿子临行前留下的那条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
年发,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慰问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新华社喻惠如摄
随后,黄妈妈又把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送上了战场。
在 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年9月27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在擦拭烈士英名墙。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笔和相机是他们的“武器”。年,新华社 总分社在朝鲜桧仓一座废弃的金矿坑道里成立。 战歌歌词是他们“发现”的;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儿女”是他们“发掘”的;有记者还临危指挥歼敌……
抗美援朝时期,新华社先后派出大批记者赴朝参加新闻报道工作,图为新华社 总分社部分记者在朝鲜战地合影。前排右起:普金、高向明、何友、陈伯坚、于逢源、朱承修、刘尔宁、何日红;后排右起:崔佳山、刘紫池、殷步实、戴煌、苏群、李方诗、王玉章、成一
年,在 第五次战役的 阶段,新华社记者徐学增在 以南某地山坡上写稿子。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在多位奔赴朝鲜战场的新华社记者、编辑及工作人员中,有7位以身殉职。
新华社记者郭普民,年8月在朝鲜牺牲。
今天的课堂上依旧回响着英雄的故事,仿佛在告诉我们,“最可爱的人”从未远去。
课文《黄继光》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时空
历久弥新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官兵赴高原参加实战化训练,连指导员余海龙带领官兵庄严宣誓(年6月17日摄)。新华社发(袁文涛摄)
年4月1日,孩子们向黄继光烈士墓献花。新华社发(王齐波摄)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幸培瑜
统筹:吴炜玲
编导:何莉
记者:刘美子、张紫赟、屈彦、李昂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支持分社:安徽分社辽宁分社
鸣谢:合肥市南门小学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