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过去,我依然梦萦魂牵着故乡沅陵。那是一个神奇而充满诱惑的地方,是一个已经成为新庞贝古城的城市。那里,用陵字命名;天宁山、二龙山、回龙山、龙头井等等,众多超规制的命名,藏有太多文化密钥。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它,那里埋藏着孩提时候的记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忆和传承的东西……

二酉洞

公元前年,即秦始皇三十四年的一个夜晚,月明星稀,伏胜赶着马车急匆匆地出咸阳、过潼关。伏胜知道自己只要走出这一步,就永远没有回头路了。

李斯白天向皇帝建议:自古作乱的都是文人,始皇帝要统一全国,不杀几个文人是不行的!

皇帝很傲慢地说:杀几个就够了吗?杀,杀就要连他们所有的文字都要焚掉。今后凡秦史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博士宫以外所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烧。有敢论《诗》、《书》者弃世。

伏胜半晌也没有从惊吓里抬起头来。敢和始皇帝做对的人,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死刑、肉刑、徒刑、答刑、髡耐刑、赀刑、赎刑、废、淬,收、连坐等十二种刑罚,想想都令人后怕。但是,作为朝廷的博士,眼看着千卷书简被焚毁,什么也不能说,这样的痛苦绝不是李斯这样不学无术的人能够理解的。

伏胜做了一个这辈子最大的决定,携书简逃走。他带着家将进入库房,假说奉始皇帝圣旨焚书,装了满满一车的书简离开都城。一路上风餐露宿,却不敢稍做停留,他知道自己只有走得越远越快越好。很多次的哨卡盘查,甚至几次都差点被扣留,幸好自己一路机警,才一次次化险为夷。过了洞庭,伏胜还是觉得不是特别安全,于是逆沅水而上,到黔中郡一个林木葱茏、与世隔绝的所在居住下来,把书简藏进了一个唤作“二酉洞”的地方。

十年后,秦灭汉兴,伏胜从二酉洞起出书简献汉。

多少年后,中华文化史上便有了“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故。史学家断言,若没有二酉洞藏书的薪火相传,世界东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将会断裂,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将无法延续。

如今,座落在沅陵城西北15公里处二酉山名传悠远,来往学者络绎不绝,“二酉洞”被称为“中华文化圣坛”。

龙兴讲寺

“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问惠休?云起蜂间沉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自满舟。好景同游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

学者王守仁自龙场谪归时正是春雨飘飞的季节,悠悠沅江秀美婀娜,木排穿梭水面,倥倥的捶衣声传至悠远之地。船过沅陵城,已有辰洲学子数人前来拜谒。沅江鱼肥味美,酒淳情重,更有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年)的龙兴讲寺,以及久富盛名的二酉洞,如何能够错过?于是,穿过曲折悠长的小巷子,信步走向虎溪山。

龙兴讲寺巍峨壮观,由头山门、过殿、后殿、东西配殿、坦檀阁、弥陀阁、观音阁组成,进山门,高大而气势恢弘的魔家四天王衣袂飘飘,威风凛凛,讲寺里僧人诵经声阵,整个寺院弥漫着浓郁的檀香气味,禅院钟声送出去很远。

王守仁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明,于是诗性大发,提笔在墙上录诗一首并落款。闻知眼前这人竟是知名学者,龙兴寺的住持遂极力邀约王守仁住下。王也感沅陵人豪爽好客、辰洲学子求学情真,就在龙兴讲寺讲学一月《致良知》,收弟子若干。王阳明走后,其弟子在他讲学的地方筑虎溪精舍,后又改为虎溪书院。

后,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过沅陵赴滇巡视,因眼疾停留,幸得讲寺僧人施治乃痊愈,为答谢寺僧,于是刻“眼前佛国”匾额相赠,留下一段佳话。

去年回故乡,想再次去看看书院、看看这匾额,还有那花心的裙板、镂空石刻的讲经莲花座,无奈因是黄昏十分,院门紧闭。很多的藤蔓植物爬满班驳的院墙,错过了时间,我被拒绝了,没有人听到叩门,门上是一把满是铜锈的老锁,我只能留下满怀的怅惘回去。次日离开故乡,我知道,今后我还会再去的,看看故园,还有重温儿时的记忆。

寡妇链

哟……大山的子孙哟……

爱太阳喽,太阳那个爱着哟,山里的人哟……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这里水路九连环,

这里的山歌排对排,

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十八弯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

九连环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

耶……

没有这十八弯就没有美如水的山妹子,没有这九连环就没有壮如山的放排汉。

十八弯啊九连环,十八弯九连环,弯弯环环,环环弯弯,都绕着土家人的水和山。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排对排排出了土家人的苦和甜,串对串串出了土家人的悲与欢,耶……

没有这排对排就不能质朴朴地表情谊,没有这串对串就不能缠绵绵地表爱恋。排对排,串对串,排对排,串对串,排排串串,串串排排都连着土家人的梦和盼。

哟……

听过《山路十八弯》歌曲的,都为歌曲中描绘的山路十八弯、水路九连环吸引得如痴如醉,殊不知这首歌歌词的原创者石煌远就是地地道道的沅陵本土作家。当年勾动作家情思也正是这沅陵的山山水水。

沅水二百零八滩,滩多水急,其中的青浪滩、瓮子洞最是险绝。从明月山顺水而下,数里可见一山。山不高,临江一面如刀削斧砍,绵延三里长滩,水面至此处陡缩成一瓮口状,水势湍急,人如在洞中,故名“瓮子洞”。昔年船过这里,必需纤夫若干,赤身裸体手抓石隙、胸贴石壁、肩拉纤绳挪移而前,着衣则可能被江风从石壁卷走。江上号子一声喊,江中船儿走寸余,纤夫过这里多有丧命者。

相传瓮子洞附近有一村,缺田少地男人多做纤夫,后因石壁失足留下一村寡妇,遂更名为“寡妇村”。村中一张姓寡妇,其公、其夫、其子、其弟皆为拉纤而死,她于是靠乞讨数年,得纹银若干,乃聘石匠在山崖两边石壁凿眼穿铁链。开始,石匠皆畏难不肯,张寡妇就跪而求之,石匠感其诚,才答应冒险而为。如此数年,逢冬季石匠停工,她就出去乞讨,然后续打一截。终于感动府、州、县,特拨纹银若干,终于完工。完工后,纤夫再没有丧命者。人们故称为“寡妇链”。

小时侯听家中老人说,当年那里不仅有铁链,还有石锁,现如今石锁是再也看不到了。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散文《沅陵的人》里,曾备述沅陵多是背着背篓的女人做事。我想,看看寡妇链,看看那竹编的背篓,我们不能不感叹是浩浩沅江滋养了这里的女人们。

龙舟

去过沅陵的人,没有不知道赛龙舟的,而见过龙舟赛的人,却无法不为龙舟赛上龙的精神所感动。龙船上那赤膊的汉子,青筋毕露的手臂挥舞着船桨,水花溅处洒下一串呐喊;鼓点声急,鼓槌落处龙舟如箭飞去……

从农历四月中旬到五月十五,沅陵龙舟赛一直沸腾。有《龙腾百字文》为证:

火之血,

酒之气,

山之骨,

水之魂,

五月辰河看龙腾,

方识沅陵人。

鼓如雷,

烟似云,

动桡雾气生,

吼声破山门,

三千载浪里争雄,

九万年不老乡情,

胜亦赢,败亦赢,

帅旗满江横。

了了!

神乃吾民,

吾民皆神,

心高山则矮,

协力滩亦平,

望子孙驾苦舟拼搏奋进,

众手托金盘!

我小的时候,是跟着奶奶挤在人堆里看龙船的。出小巷子、下河街,河滩上到处是人头。临河的吊脚楼上,船工翻转在卵石滩上、刚漆了头遍桐油的木船上也站满了人。在沅陵”扒龙船“是比过年更热闹的日子。

每天船散了,才有木匠记起:河滩上晒的船,上面别站满了人。等看到果然站了人,就抬起右脚,脱下只青帮布鞋,边喊“砍脑壳的”边往这边跑,那看船的人还伸个长脖子、踮着脚再看,等同伴拉他时,犹然不觉。早有一个臭烘烘的布鞋隔了二十多米地摔过来,那人方如梦醒,拔脚就跑。那木匠也不追,只再骂了句“砍脑壳的”,就又和人家争起红船赢或者黄船赢了。

沅陵龙船历史悠久,据大学者闻一多先生记载:不是源自拯救屈原的传说,而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沅陵现在有人提出,龙舟竞渡是纪念苗族祖先盘瓠,也有传说是纪念夸父,说当年夸父倒下的就在沅陵,不一而足。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沅陵龙舟赛时间之长(15天)、参赛龙舟及人员之多(余只、余人),观众人数之多(最多达20万人),天下少有。

沅陵龙船,赛的是船、比的是文化、粗犷豪放里体现的是沅陵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来沅陵,这里有喊不尽的辰洲号子;那里有神秘的湘西傩戏、赶尸,还有一代代生生不息、雄强果敢的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