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被蒙汗药放倒的梁山好汉远不止鲁智深一人。在说武松之前,我们不妨先从江湖人物的头号天敌蒙汗药开始说起。
蒙汗药是否存在?
(母夜叉孙二娘)
蒙汉药在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出镜率相当高,除了「水浒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这样的古典侠义小说,金庸的「倚天屠龙记」等近现代武侠小说也时有出现,蒙汗药的身影。
蒙汗药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名词,其何时由何人所发明虽已不可考,但在一些古籍中却颇多记载。蒙汗药就是曼陀罗花,其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莨菪碱和少量阿托品,具有麻醉作用,能使肌肉松弛,抑制汗腺分泌,古人称其为蒙汗药,确实十分贴切。蒙汗药易挥发,忌油腻,一般溶于水,酒或茶中,会成浑黄色,比较少见于菜肴中,放多了有异味,放少了没有作用。
「水浒传」中的大多数蒙汉药皆用于酒中,但也有放于肉中的,比如青眼虎李云,因为李云不喝酒,所以作者的这种安排也是符合药理学原理的。
哪些好汉中过招?
在「水浒」的江湖世界中,有一个庞大的黑电集团。比如梁山下的朱贵酒店,揭阳岭上的李立酒店,二龙山附近的操刀鬼曹正酒店,浔阳江边的活闪婆王定六酒店,登州城的顾大嫂夫妇酒店。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十字坡的孙二娘张青酒店。
在梁山好汉中吃过蒙汗药亏得远不止鲁智深一人,还包括及时雨宋江,神行太保戴宗,青面兽杨志,青眼虎李云,金,枪手徐宁。其中五人喝酒,一人吃肉。在水浒世界中,吃过蒙汉药的亏,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毕竟,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俗话又说,饶你奸死鬼,也吃老娘洗脚水!
江湖老炮儿武松
前文说过,梁山好汉中至少有6位吃过蒙汉药的亏。武松非但没有吃亏,反而占了孙二娘的不少便宜,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水浒第二十七回「孙二娘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兄报仇后。投案自首被刺配孟州牢城。途经十字坡,武松便和两个防送公人入店休息吃饭。
武松一眼便知此店的勾当,便用言语挑拨孙二娘,孙二娘果然愤怒,在酒中下了蒙汗药。两个防送公人不明就里喝了便倒,武松将酒泼到地上佯装昏倒。孙二娘不知是计前来扛抬武松去人肉作坊,武松就势擒住孙二娘。张青及时赶到,化解了这场纠纷,双方结拜为兄弟,后来这三人先后上了二龙山。
武松的第一次出场是在书中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松打虎」,是时宋江杀了阎婆惜逃亡在江湖上在柴进庄上遇见了武松,武松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从武松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
一是武松家境不好,常年混迹在市井和底层百姓之间
武松的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哥哥武大郎。武松少年时,惹是生非打架斗殴,武大郎经常替他擦屁股。后来武松因打伤了人,逃亡在江湖上。从此我们可以看到武松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让他对社会底层的生存逻辑比一般人了解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
二是武松的江湖经验十分丰富,十足的江湖老炮儿
武松打伤人后逃亡在江湖上,这段江湖游荡经历,让他听闻并见证了各种江湖伎俩,增强了其江湖阅历。武松在十字坡酒店曾对孙二娘说「我常听人说起十字坡酒店,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作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说明武松在江湖上早已听闻十字坡黑店的名头,并且江湖人传唱的歌谣他也心中有数,自然不会轻易中招。在景阳岗酒店时,店家要求武松住店,武松怀疑店家用老火吓唬客人,用来骗取钱财甚至谋财害命。虽然景阳冈店家并非此意,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江湖的险恶以及武松行走江湖的谨慎。
宋江长在富户之家,杨志出身将门之后,戴宗李云是公务员,鲁智深徐宁出身军官,他们对江湖伎俩的认知和江湖生存法则的运用,自然无法和武松相提并论。这些丰富的市井生活和江湖闯荡,让武松获益匪浅。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这些险象环生的生死关头都难不住武松,一间小小的十字坡酒店,武松又岂会放在眼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