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由动漫或名著、小说等改编的影视作品里,对待一些知名人物、高人气角色的处理方法,基本有三个。
第一,按照原作对人物的设定、经历等正常处理。
第二,吹,通过加强表现、或捧一踩一等手法,让该名人物在剧集里更加出彩。
第三,踩,将该名人物一些著名经历、经典事迹等改成别有用心,一般是用腹黑学或办公室政治等手法套进去。
第一第二种比较好理解,例子也很多,所以这次要跟大家聊的,是第三种。
但相信有的童鞋依然会感到不解,按理来说,一部著作里的高人气角色,要是制作方踩他,那不就等于跟广大粉丝过不去吗?
要是大家不支持的话,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其实有几个原因。
首先,不管是再怎么火的作品,也不可能做到是绝对全民的程度的,换言之存在中立态度的路人。
对于这些路人来说,可能他们没接触过原作,或者只是稍微听过那些人物的事迹,但具体并不了解。
他们对该人物的第一印象说不定就是来自于这部电视剧或电影,而大家都明白每个人对脑子里的第一印象是有潜在的维护意识的。
简而言之,黑一个高人气的角色,只要不涉及到敏感的地方,绝对不会换来全民皆骂的情况。
而换来的是什么呢?
是流量,是热度。
角色人气再高,也肯定有不喜欢他的群体存在,加上制作方这么一黑,由于角色粉丝多,所以粉黑大战、讨论热度就这么起来了。
这是平淡如水地按照原作描绘,以及把高人气角色一捧再捧都达不到的效果。
这么说未免有点泛泛,举举具体例子吧,还是群众普及度都很高的三国题材。
说起三国,人气最高的无疑是刘备的蜀汉,特别是刘关张三兄弟跟诸葛亮、赵云等人,除了魏国的曹操、吴国的周瑜等寥寥数人,他们可以说是三国里热度最高的人物了。
不过嘛,在现在一些影视剧里,导演跟编剧则迫不及待地要对他们下手了。
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百年来都被民间、文士乃至统治者认为是忠臣的典范,人气非常的高。
然而,在《军师联盟》里却被狠狠地黑了一把。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把他死后几十年,宦官奸臣把持朝政时才出现的“民有菜色”这个锅扣到他头上。
带着剑上朝“逼宫”,威迫刘禅等等。
有的人可能会说,你怎么就知道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人呢?
很简单的道理,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诸葛亮做的一件事,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这件事来看,你可以认同他,也可以质疑他。
但这剧里这些所谓的“事实”是不存在的,不是凭空捏造就是张冠李戴,用这种方式去表现一个人物,这并不是什么“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是单纯的“黑”。
这种就是属于先给这个人物扣了一顶帽子,再去找论据,甚至自己“无中生有”一些事情来强行证实这顶帽子是他该戴的。
除了诸葛亮,刘关张三兄弟在另一部剧《新三国》里也被黑的不轻。
传统印象里的刘备是个仁君,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个伪君子。
但需要知道的是,最起码刘备在表面上的确是个仁德之人,至于他内心的想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
而《新三国》的刘备,就算是表面也完全看不到什么仁君的样子,在人设上总是一副冷漠脸,要么就是歇斯底里地狂叫,甚至最后还怕诸葛亮谋反,所以才让刘禅把他当相父。
不说跟仁德之人毫无关系,就算是伪君子这三字也是不沾边,哪有伪君子把这三个字刻在脸上生怕别人不看不出来的?
关羽张飞更不用说了,所谓的熊虎之将,万人敌,在这剧里变成了嫉妒贤能的小人。
关二爷的“傲”还被无限放大,搞得看谁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他被称为“三绝”的忠义气节几乎完全消失。
谁会觉得这种在背后诬陷忠臣的人会是关羽?
张三爷就更不用说了,一天到晚就懂捅人一万个透明窟窿,一到他的镜头废话就特别多,还欺善怕恶。
谁会觉得这种因为别人不愿意加入他阵营就要把人家杀了的人是豪气万丈的张飞?
另外还有的就是《新水浒》的武松。
武松这个人物名气也是很大的,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身高体壮,力大无穷,有恩必报,有仇必复。
结果在这剧里,首先演员陈龙的身板太小,二龙山三巨头里面,晋松的鲁智深还有高虎的杨志都有CM以上,而陈龙看起来跟CM的张涵予差不多。
打虎变成了杀虎,小刀、棍子、石头什么都用上了。
而对于为何要把武松打虎改成武松杀虎,根据编剧的说法是觉得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太假”,这也是很有意思。
人家公孙胜能用法术不假吗?戴宗日行千里不假吗?鲁智深拔树,那是起重机才能干的活,不假吗?为什么这些都能拍出来,反而到了武松这就变成“太假”所以改了?
此外,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原本是一件义举,但剧里花了大篇幅描绘西门庆跟潘金莲的爱情,搞得反而武松像反派。
而且在跟西门庆打斗时,在西门官人已经放水的情况下都几乎被打死,最后还是得靠编剧开外挂才勉强打赢。
这几部剧当初播出的时候,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毕竟这些角色都是人气很高的,但在这些剧里被黑成那个样。
然后呢?演员的粉丝们,还有一些剧集的支持者们,以及那些人物本身的黑子,又联合起来跟人物的粉丝互撕。
于是,流量跟热度就这么起来了。
这操作其实就是看中了两边群体足以形成所谓的“角逐之势”,并不会出现说哪边一面倒的情况,毕竟要是一面为数庞大,另一面只有那么丁点人,就形成不了什么争论了。
但不得不说,这种手法其实跟一些人为了让自己有话题度,为了流量走所谓的“黑红路线”,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这方式对于整个行业的制作生态来看,其实是不健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