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可以说是水浒传里最为矛盾的一个人,他既济弱扶贫,又狡诈凶狠;既为贼寇,又要招安;既“敢笑黄巢不丈夫”,又“我忠心不负朝庭”,是既忠义,又奸邪。
他的矛盾让人难以理解。但深究根本,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矛盾的原因在于,他兼有江湖义气和书生气。
宋江在江湖上名声很大,人称“山东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宋江的名声大到什么地步?可以说,在江湖上,没人不知道宋江的,所谓“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他在江湖上的名声,就像音乐圈的周杰伦,相声界的赵本山一样。在晁盖未死之前,宋江入梁上之后,还是“二把手”的他,江湖上的人就只知道水泊梁山的“宋公明哥哥”,而很少有听说晁盖的,就像鲁智深,在拉史进上梁山时就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
宋江在江湖上人缘好。李逵在被戴宗引见给宋江,但还不知道他是宋江时说“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在与宋江交好的好汉中,李逵、花荣愿为他而死;武松、鲁智深与他,是比铁还铁的“老铁”;吴用,林冲更是“背”晁盖而“投”宋江。
这样我们就很好奇了,宋江这样的大名声和好人缘到底是从何而来?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宋江很讲江湖道义。
宋江出场时,书中就说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仗义疏财,救困扶危,这就是宋江的江湖道义。
而宋江义释晁盖,杀阎婆惜,更是将这种江湖道义做到极致。
截生辰纲事件暴露后,宋江为了他那个“心腹弟兄”晁盖,不惜冒着“掉脑袋的干系”,给他通风报信,而晁盖对宋江的“兄弟情”,却仅仅只是“认得”而已。看来,他们的交情其实并不深,或许仅仅是同县加同事的关系罢了。但宋江还是为晁盖担上了“血海般的干系”。因为在宋江看来,生辰纲是收刮民脂民膏而得来的,是不义之财,所以晁盖截生辰纲就是“壮义之举”,而与他关系并不很铁的晁盖,也因为这“壮义之举”而变成了“心腹弟兄”。虽然不铁,却因为晁盖是好汉,而愿意为救他而冒掉头的风险,这就是宋江的江湖道义。
宋江杀阎婆惜,就更是为了兄弟,而插比妻子更妻子的小妾两刀。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宋江开始了逃亡生涯,以至于到最后,被逼上梁山。
宋江上梁山后,梁山势力不断壮大,到最后更是能两败童贯、三胜高俅。按梁山那时的战斗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可能希望不大,但退一步说,继续山为王,大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是绝对没问题的。然而宋江却一心想要招安,这就有点令人费解了,而且当时梁山反对招安的不在少数。武松就生气地说:“今天也要招安,明天也说招安,天天说,就不怕让大家寒心吗”。
当然怕,但比起让兄弟寒心,宋江更怕的是自己背上不忠的名声。草寇梁山,虽然会被朝廷所不容,但反贼梁山,则肯定会留下万世骂名。这才是宋江最担心的。所以在宋江造反之后,由始至终都在想着招安。
这是因为宋江身上,有着深受受儒家思想影响,摆脱不掉的书生气。
是的,虽与江湖中人深交,但宋江骨子里还是读书人。他“自幼曾攻经史”,熟读四书五经;在衙门里担任押司一职时,也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另外,我们从他做的反诗中也可以看出,他是很有文化的。所以宋江身上有书生气,就不奇怪了;他最后会接受朝廷招安,也就不奇怪了。
晁盖死后,宋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堂”,从表面上看,梁山好汉的生活没变,仍然“无一日不快活”,过着自由的生活,但从政策方针上讲,此时的宗旨已变成“忠”。忠于关二爷吗?当然是皇帝!这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书生思想。
在招安之后,我们可以注意到宋江一个微妙的改变,那就是“为国家效力”俨然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时时挂在嘴边。而且,他在率领梁山好汉打方腊时的用力过猛,损失大半梁山好汉,更是印证了这句话。其实,梁山这股势力也可以成为他的政治资本,至少是保命符。
如果在打方腊时随便打打,不打死方腊,不让自己伤筋动骨,可能就像平了田虎、王庆后,宋江和卢俊义被排挤在殿外一样,最多被冷落或是被嘲讽几句。但没了方腊和这股势力,宋江也就只得落得个喝毒酒的下场。
宋江太想为国家效力,为朝廷尽忠,让自己青史留名了。这也是他书生气的表现。在宋江生命的最后,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将李逵毒死,因为她怕李逵这个杀人魔王东山再起,“坏了忠义的名声”。
宋江,作为封建社会失意的读书人,有着满腔报负却无处施展的无奈和不安。他在反叛与臣服间选择了臣服,在虚名与实利间选择了虚名,在忠与义之间选择了忠。这是他的悲剧,也是梁山的悲剧,更是那个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悲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