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072031.html

晁盖之死,很多人都认为是宋江下的手,动手的人可能是小李广花荣,也可能是神行太保戴宗,甚至还有可能是杜迁宋万。在笔者看来,即使不是宋江指使心腹对晁盖放箭,他也难辞其咎。晁盖攻打曾头市一战,金圣叹这个有点混不吝的胆大文人,也禁不住伤心落泪:晁盖中箭身负重伤,为什么只有这五个人舍命相救?

其实通过曾头市之战,我们还能看出两个问题:除了二龙山少华山合并过来的几位好汉,梁山众将当中,还有谁比智多星吴用讲义气?还有谁比豹子头林冲勇敢?

金圣叹认为晁盖之死是宋江暗下毒手,为此还提出了十点质疑。其中“风吹旗折,吴用独谏,一也”,就说明金圣叹看的版本跟很多人都不一样:后来清朝统治者为了彰显宋江的“忠义”,添加了宋江全力劝谏的一段话,在最初的版本中,宋江是一言不发的。这一点当时的出版家和评论家李贽、王望如、余象斗可以作证:“大书众人失色,以见宋江不失色也。不然者,何不书宋江等众人五字耶?”

宋江见怪不怪,本身就很奇怪。宋江既不主动请缨代晁盖出征,在不祥之兆出现之后,也袖手旁观,倒是智多星吴用念及故旧之情,拦住马头苦苦相劝,但是除了吴用之外全都默不作声,晁盖也是憋了一口气,这才一意孤行。原著中写了吴用的无奈:“吴用一个那(哪)里别拗得住。”

这个时候,晁盖的其他真兄弟是不可能出言劝阻的,因为他们都是晁盖挑选出征人员,这时候劝阻,显得好像自己畏敌怯战,所以林冲刘唐阮氏三雄都不能作声。而入云龙公孙胜可能已经知道梁山未来局势,他也不肯逆天而行。只可怜吴用咋说都没用,眼巴巴地看着晁盖送死去也——其实站在吴用的角度来看,给晁盖当军师,权力更大些,因为晁盖并不斤斤计较事必躬亲,梁山的具体事务,还是吴用主抓。

带着二十个头领五千人马去打有五七千人马,而且是金人经营多年的曾头市(老曾头是金人),等于拿肉脑袋去撞石头墙。结果第一战就撞了一个大包:“今日混战,各折了些军马。”

第一仗打个平手,主场作战的曾头市耗得起,劳师远征的梁山军耗不起,就是一个换一个,最后晁盖也会被打成光杆司令。所以想速战速决的晁盖这才中了计: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两个僧人是谁派来的,原著中一直没说曾家如何定计,也没说神行太保戴宗到底去了哪里。

我们看原著就会知道曾头市设计的可能性不大:晁盖跟着两个僧人来到法华寺的时候,除了两个引路僧之外,一个人都没看见,据说是被曾头市欺负得都跑光了。这就是最大的一个漏洞,在宋朝,僧人的地位极高,曾头市根本就不可能去骚扰法华寺。法华寺空无一人,很可能是被某股势力灭了口。

豹子头林冲看出了可疑之处,在劝阻不成的情况下,主动提出自己前去以身犯险,但是晁盖很义气地表示这活儿应该自己来干:““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却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

接下来的战斗场景处处吊诡,晁盖带着刘唐、呼延灼、阮小二、欧鹏、阮小五、燕顺、阮小七、杜迁、白胜、宋万打头阵,林冲等十人带着一半兵马打接应。两个僧人溜掉之后,晁盖还没下令,“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斋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见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晁盖已经突围,这一彪军马从何而来?如果史文恭是围攻总指挥,为什么不会跑到这么僻静的地方守株待兔?如果晁盖补充这条路走,他岂不是白忙一场?

这时候就看出谁跟谁关系好了:“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就是这段把金圣叹看哭了:“十个人入去,却偏是五个初聚义人死救出来,生死患难之际,令人酸泪迸下。单写初聚义五人死救晁盖,便显出满山人无不心在宋江,而视晁盖如无也。”

大家都知道,晁盖带着的这十个头领,也就赤发鬼刘唐在陆地上有点战斗力,阮氏三雄离开水,战斗力至少减半,白日鼠白胜也就能欺负欺负老鼠,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偏偏就是这五个人,不要自己的命也要救晁盖的命。

这时候我们就要看看另外五个人了:双鞭呼延灼属于梁山顶尖战力,但是他第一个跑掉了,欧鹏燕顺跟晁盖没啥交情,晁盖火并王伦,杜迁宋万敢怒不敢言,指望这些人救援,那还不如指望猪上树象飞天。

这也难怪金圣叹落泪,被架空的老大,除了几个心腹兄弟,已经算是众叛亲离了。仅从这一战中,我们就能看出梁山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但晁盖中箭只有五个人相救,宋江也曾被祝家庄打得只剩孤身一人,要不是豹子头林冲半路杀出,宋江就被扈三娘宰掉了。

我们不能说吴用不讲义气,也不能说林冲懦弱,因为所谓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比吴用还讲义气,比林冲还勇敢的,可能也就是鲁智深武松史进等少数几个人而已。

本文说的是金圣叹替晁盖伤心落泪,但是笔者却要请问读者诸君:晁盖之死,到底是谁下的毒手?晁盖后来英魂显现,把史文恭撵到卢俊义刀下,是替自己报仇,还是要帮卢俊义夺回被宋江窃取的头把交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