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无奈的侠士,因为他所有的侠义行为多出于无奈之举。
武松打虎,是武松贪杯后,偶遇老虎后的不得不打;武松杀人,是被现实所逼;武松上梁山,则是被形势所迫。
血溅鸳鸯楼后,在蜈蚣岭,武松见一个道士搂着一个妇人时,他是“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随后就将那道童和道士都杀。但这次杀人,仅仅是因为武松看不惯“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败坏了社会风气而杀的,按理说道士罪不至死。所以武松嗜杀吗?当然不是。武松杀人,都是被逼无奈的。
西门庆和潘金莲,二人虽然都是该杀的,但最开始,武松是不愿意杀的,至少是不想自己动手的。在武松东奔西跑查明武大郎死亡真相后,最开始,武松是带着何九叔和郓哥,将二人告上县衙的。但西门庆事先打过招呼,而且县太爷说的“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也并非完全无道理,因为这是“孤证”,定不了罪。
投诉无门,武松没办法,只有“叫两个土兵”(陪审),带上笔墨纸砚(做笔录),再叫上“四家邻舍”(当证人),就在武大郎灵位前,以“逼供”的方式,让潘金莲和王婆认罪。结果是潘金莲被武松“抠出心肝五脏”,西门庆武松被割了脑袋。“冤各有头,债各有主”而在他们死前,武松也是让他们死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这又是武松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武松知道,就算坐实了他们的罪,依照西门庆的财力,估计最后官府也不会对他二人怎么样,最多走个过场。所以为了报仇,武松不得不自己动手。而对于帮二人“牵线搭桥”,给西门庆毒死武大郎“出谋划策”的王婆,无权无势,武松也不用自己出手,只要将她的罪状坐实即可(最后王婆也确实被凌迟)。试想,如果官府真能给个公道,武松何至于杀人?所以武松这次杀人,出于侠义之心,却又是迫于现实的无奈。
武松也杀过无辜的人。血溅鸳鸯楼时,武松是逢人就杀,将张都监一家都杀了,他们一家中虽有该杀的,但当然也有无辜的。可武松不分青红皂白,只顾一通猛杀。这也是无奈。因为这时的武松,已经处在人生的最低谷,从西门庆到蒋门神,这一路的经历,让武松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信心,他内心的绝望和愤怒,让他不再考虑是非对错。武松这次的滥杀无辜,就在于他对黑暗社会彻底失望后的爆发。所以随后武松在蜈蚣岭杀死两个道士,也能被理解了。
但即便这样,武松还是觉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所以他在墙上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血字。让无辜的冤魂尽管来找我武松吧。这就是武松的侠义!
武松上梁山,更是无奈之举。
在柴府,宋江初见武松时便看出他是个英雄,所以对武松很是客气,而武松对宋江也是仰慕已久,所以二人在相处不久后,就结拜为兄弟,临走时,宋江还送了武松一笔钱。可就是这样的一对“铁哥们”,却在孔家庄再次相遇后,又立马分道扬镳,一个去了二龙山,一个去了清风寨。
问题就出在二人在孔家庄的这天晚上,“宋江邀武松同榻”,开始二人还是想叙旧情的,但就在“叙说一年有余的事”之时,武松觉得宋江已经与自己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估摸着是宋江在有意或者无意间,向武松透露出自己求招安的心思。所以宋江在邀请武松去清风寨时,武松断然拒绝“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然后武松又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但我们要知道,武松是反对招安的!武松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今天也要招安,明天也说招安,天天说,就不怕让大家寒心吗”。所以这时武松说出“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明显是假话。
宋江在江州被砍头,不见二龙山的武松有丝毫动静;宋江的梁山声势浩大时,二龙山也完全没投靠得意思;最后呼延灼来了,要将“三山”的贼寇剿尽,二龙山走投无路,这才有了三山聚义,投靠梁山的事。
武松不投靠宋江,因为他不愿意被招安,因为他看到了太多朝廷的黑暗,他的想法和同在二龙山的鲁智深的是一致的“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与宋江理念不合,所以武松想避开宋江;但却又迫于形势的无奈,武松最终被逼上梁山。
武松的侠义之心,让武松想在这不公的社会寻求一个公道,但在那样的社会,又怎能给他公道?所以武松很无奈,杀人是他在一次次走投无路之际的反抗,但这种反抗结果,又促使他走上梁山,进入另一个无法摆脱的无奈境地。天伤星,是被天所伤,更是被那个黑暗的社会所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