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一书一大妙处就在于,有许多事表面上已经告诉了读者答案,但其实那都是障眼法,真相则隐藏在书中的蛛丝马迹之中,并不直接明示于人。

“朱仝误失小衙内”一事就是此类事件的典型。表面上看很简单,就是宋江指使李逵杀小衙内赚朱仝上山,但仔细回味,却很难说通。

要说宋江想壮大梁山势力,天下有的是高手,比如他的心腹武松还盘踞在二龙山,也没见他心焦到邀请武松来梁山。

要说设计陷害朱仝上梁山,吴用等人何必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宋江?不是明摆着让朱仝恨宋江吗?吴用、柴进等人哪有这么没有眼力劲儿的?

要说派人杀小衙内,宋江派谁去不好,非要派自己心腹李逵,搞得朱仝恨不得杀了李逵,难道诚心想让自己派系内部起内讧,搞分裂?

以上三处疑点,一个比一个不可能发生,却偏偏发生了,那就只能推出一个结果——这件事不可能是宋江主谋。

也就是说,存心要逼朱仝上梁山的,另有其人。

那么谁有权力号令宋江去写密信给柴进?谁有权力指挥吴用、雷横和李逵去办事呢?

回顾朱仝找李逵拼命时,李逵说过这样一句话: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所以,唯一的矛头只能指向晁盖。

至于晁盖到底老实不老实,心眼多不多,他甫一出场书中就交代了。

晁盖先是借故解手,瞒着雷横偷偷去见被抓的刘唐。得知刘唐要送富贵给他后,当机立断编排了一出好戏,和刘唐合伙演给雷横看。

整个过程,晁盖无论台词功底、编剧能力还是情绪调动,都堪称一流,表演几乎毫无破绽。临了还顺水推舟给雷横十两银子做人情,为人处世也显得滴水不漏。

晁盖取出十两花银,送与雷横道:“都头休轻微,望赐笑留。”

雷横道:“不当如此。”

晁盖道:“若是不肯收受时,便是怪小人。”

当初雷横带着被捕的刘唐来他庄上和他打招呼时——

晁盖听了,记在心,称谢道:“多亏都头见报。”

光这一句就足以说明晁盖心思活络,是个懂得算计的人,怎么可能老实巴交,没有头脑?反过来想,一个人书读得多了成了书呆子情有可原;但晁盖一个喜欢结交江湖好汉的人,成天磨炼的都是人事往来的能力,又怎么可能缺心眼?这是说不通的。

晁盖完全有算计人的本事,雷横被骗就是无法辩驳的铁证。既然晁盖当初算计得了雷横,那么如今当然也就算计得了朱仝。

以此为线索,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为什么要让宋江下将令?——因为这样会引起朱仝对宋江的仇恨。

为什么要让李逵去动手?——因为这样会让朱仝与宋江手下水火不容,从而不会倒向宋江。

为什么宋江面对朱仝会推说,这件事都是吴用的主意?——因为他要是直接供出晁盖,相当于把两人的斗争公开化,不利于梁山团结。把责任推给军师吴用,也就相当于推给了吴用的主顾晁盖。倘若朱仝是聪明人,应当听得出宋江话里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晁盖要不择手段逼朱仝上山?

——为了抗衡日益壮大的宋江。

要知道,此时的宋江刚刚完成“三打祝家庄”的壮举,正是威望高涨的时候。所以晁盖迫切希望自己这边有强援加入是顺理成章的。

换成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逻辑就全都理顺了。旧日梁山的王伦、林冲之间充满了矛盾。清风寨的正知寨刘高、副知寨花荣之间也充满了矛盾。就连朱仝和雷横之间也互相算计,导致雷横两次想做人情,都被朱仝捷足先登。

凭什么身处梁山权力之巅的晁盖、宋江二人之间没有暗流涌动?谁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但是作者却在书中将晁、宋二人的斗争化于无形,仿佛梁山之上一片和谐美满。这可能吗?

实际上,从许多反常的事例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些难以回避的蹊跷,从侧面印证二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推心置腹。

强逼朱仝上山一事当属其一。当然,吴用帮助宋江打祝家庄,却不帮晁盖打曾头市,又是其一。

无关痛痒的地方说得清清楚楚,而真正的要害和真相却不直白示人,总要诱人三思,这便是《水浒传》高明的地方。

所以晁盖为什么一定要用那么狠毒的方法强逼朱仝上山?他亲眼目睹过梁山泊上,林冲火并王伦的大戏,强者对于弱者的威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也必然比任何人都看得重。

强盗窝中弱肉强食,自己不强大,迟早有一天会被取而代之。所以为了自保,只能不择手段。林冲难道不是个天大的好人?不也为了向王伦纳投名状而选择下山去杀无辜百姓吗?

之所以手段狠毒,是因为已被逼得没有退路。

生死边缘,莫谈理想——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逻辑,也是《水浒传》的主题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