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市二龙山镇有一片正在开发的项目,承建公司是富锦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年,这家公司曾经在农村信用社贷款本金万元用于项目支出。当年项目并没有完工,贷款不能及时还清。信用社就找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某良。

这样一笔本金加上利息超过一亿元的贷款不能按期回收,对于信用社来说,这笔贷款需要重点整理。信用社的领导找到张某良,张某良表示当时还不上贷款,而且还需要信用社新增贷款。信用社对张某良以及公司提出了一些条件。

一、要求张某良对原九千万陈欠贷款结息;

二、要求张某良对原有贷款,需要先用现金,归还部分,还给他贷款,再给他放多少贷款;

三、要求张某良协调,给信用社增加存款。

张某良按照信用社的要求,在民间借贷了一千六百多万元,结清了贷款的利息。又从民间借贷了一千多万元归还了部分贷款本金,这样就可以还上一千万左右,再贷出一千万,循环重组。

按照信用社提出的要求,张某良对贷款做了重组。这个时候信用社告知张某良,如果以公司的名义再次贷款,手续会非常复杂,而且审核也会很严格。

为了简化贷款手续,将原公司这些大额贷款整理成不超过四百万一笔的自然人承贷,我提供抵押物担保。

张某良打算把这些贷款变成小额个人贷款。按照相关规定,自然人贷款每笔不能超过四百万。张某良算了算,如果按照这种做法,需要做将近一百笔个人贷款。

张某良马上开始找人帮忙贷款。然后带着这些人去办理银行贷款的手续,而为这些自然人担保的都是张某良本人或其公司名下的财产或子公司。信用社发放给这些自然人的贷款,最终的使用者都是张某良。原有的万本金贷款处理完毕后,张某良又用这种方式收集了总共86名自然人承贷的贷款,共计人民币一亿八千六百五十四万元!

情发展到这儿,可能一般人还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银行对外办理贷款是他们的主要业务,银行肯定希望把钱贷出去。张某良还为这些自然人做了担保,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任何问题。就在张某良准备用这些钱大展拳脚完成项目的时候,却有人来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张某良有可能会涉嫌合同诈骗。

在张某良重组贷款期间,他曾经向王某某民间借贷一笔钱,双方在佳木斯市签订了借款合同。到了还款的日期,王某某找不到张某良了,于是到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是以他诈骗嫌疑,对他进行立案侦查。办案机关,认定那起涉嫌诈骗是一种签订合同为目的的诈骗,那个合同签订地呢,是在佳木斯市,所以说佳木斯市公安机关就参与了那起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这个诈骗犯罪没有查实,在这期间,富锦市信用社又提出骗取贷款的控告。

年11月份,富锦市警方接到信用社的举报。信用社提供了大量张某良骗取贷款的证据,并称:张某良有骗取贷款的嫌疑。警方又开始大量走访排查,最终富锦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骗取贷款罪批准逮捕。年12月末,富锦市人民法院对张某良作出一审判决。

一审给他认定为骗取贷款罪,判处了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就是用三无公司做担保,还有由他人顶名作担保,在信用社贷出1.8亿。没有归还,以这个作为他骗取贷款罪定罪处罚。

虽然,张某良不服进行了申诉,但最终因张某良拿不出银行知情骗贷的有力证据而仍然维持原判,在法律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张某良的问题,但信用社的推波助澜就逃得了干系吗?如果真的是信用社对此毫不知情,那么针对这么巨大的一笔贷款,这么多漏洞,信用社风控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945.html